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93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涉及铁路施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液压支腿、轮胎走行系统和过轨走行系统,并通过液压支腿的支撑使得牵引车在轮胎走行模式、过轨走行模式之间任意切换,使得轨道牵引车具有更好的适应有轨道行走和公路行走,在实现快速转场、提高行车效率的基础上,也对过轨走行系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对过轨走行系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对过轨走行系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施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

技术介绍

[0002]轨道牵引车是一种用于铁轨上的运输动力设备,其用于轨道运输车辆或者其他轨道运输设备的搬运牵引。国内现有履带式长钢轨牵引车和车轮式长钢轨牵引车两种机型,分别适用于有砟道床和无砟道床的轨道铺设,对于无砟道床来说,在铺设时往往需要采用车轮式长钢轨牵引车,车轮式牵引车能与地面产生足够大的摩擦,以拉动材料,但是在施工结束后,退出轨道时,车轮会对刚刚建好的道床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牵引车退出道床时容易损坏道床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包括:
[0005]车架,在车架上设置有液压支腿;
[0006]过轨走行系统,包括前轮对结构和后轮对结构,所述前轮对结构包括连杆折臂机构,所述连杆折臂机构一端设置在车架底端,另一端设置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上设置有用于与铁轨内侧面和顶面接触的第一轮对,所述连杆折臂机构调整第一轮对绕连根折臂机构与车架的连接点转动以收放第一轮对,所述后轮对结构包括转动折臂机构,所述转动折臂机构转动的设置在车架底端,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铁轨内侧面和顶面接触的第二轮对,所述转动折臂机构带动第二轮对绕转动折臂机构与车架的连接点转动以收放第二轮对;
[0007]轮胎走行系统,前轮胎走行结构和后轮胎走行结构,所述前轮胎走行结构包括轮胎升降机构和轮胎变跨机构,所述轮胎变跨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轮胎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变跨结构上以调整两个所述轮胎升降机构之间的距离,所述轮胎升降机构的活动端穿过所述轮胎变跨机构后设置有轮胎机构,所述轮胎机构包括轮胎横梁,所述轮胎横梁设置在轮胎升降机构的下方并与轮胎升降机构的活动端连接,所述轮胎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回转轴承,所述回转轴承连接于轮胎辅助件,所述轮胎辅助件上设置有第一轮胎,所述轮胎横梁上还设置有转向油缸,所述转向油缸一端与所述轮胎横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胎辅助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油缸可带动轮胎辅助件相对轮胎横梁发生转动,所述后轮胎走行结构包括两个第二轮胎,两个第二轮胎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0008]优选的,所述车架的尾端设置有轨条牵引系统,所述轨条牵引系统包括角度牵引连杆机构,所述角度牵引连杆机构一端设置在车架上,另一端设置有牵引横梁,所述牵引横梁内套设有牵引伸缩梁,两个所述牵引伸缩梁分别伸出牵引横梁的两端,所述牵引横梁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内轨夹具,两个内轨夹具沿牵引横梁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两个内轨夹具之间连接有固定轨距连杆,所述牵引伸缩梁上设置有外轨夹具,两个外轨夹具之间的距
离通过牵引伸缩梁调整。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折臂机构还包括转动折臂油缸,所述转动折臂油缸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折臂机构铰接,所述第一轮对为从动轮,所述第二轮对为主动轮。
[0010]优选的,所述轮胎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导柱和升降导套,所述升降导柱套设在升降导套中,所述升降导套设置在所述轮胎变跨机构上,所述升降导套、升降导柱均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升降导套与所述升降导柱可通过限位件插入所述限位孔中限制升降导套与升降导柱之间的总高度,所述升降导套的外部还设置有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一端设置在所述升降导套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升降导柱上。
[0011]优选的,所述轮胎变跨机构包括变跨导套和变跨导柱,所述变跨导柱滑动设置在所述变跨导套内,所述变跨导套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升降导套设置在所述变跨导柱上,所述轮胎机构设置在所述变跨导柱上。
[0012]优选的,所述轮胎辅助件包括圆筒件,所述圆筒件在曲面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以与所述回转轴承连接,所述圆筒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轮胎设置在所述圆筒件上。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轮胎包括轮胎本体、轮胎电机和减速器,所述轮胎电机设置在所述圆筒件内,所述轮胎电机与所述轮胎本体通过所述减速器连接并传动。
[0014]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5]本申请通过将过轨走行系统以及轮胎走行系统两种模式组合,使得轨道牵引车具有更好的适应有轨道行走和公路行走,在实现快速转场、提高行车效率的基础上,也通过过轨走行系统减轻了对新修建道床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前轮对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是后轮对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4是前轮走行结构的第一视角图;
[0020]图5是前轮走行结构的第二视角图;
[0021]图6是第一轮胎机构的示意图;
[0022]图7是第一轮胎与轮胎辅助件的连接剖视图;
[0023]图8是后轮胎走行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9是轨条牵引系统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车架、11

液压支腿;
[0027]3‑
过轨走行系统、31

前轮对结构、311

连杆折臂机构、3111

第一连杆、3112

第二连杆、3113

第三连杆、3114

连杆折臂油缸、312

转向架、313

第一轮对、32

后轮对结构、321

转动折臂机构、3211

折臂加强筋、3212

折臂、3213

转动折臂油缸、322

轮对电机、323

第二轮对;
[0028]4‑
轮胎走行系统、41

前轮胎走行结构、411

轮胎升降机构、4111

升降导柱、4112

升降导套、4113

升降油缸、4114

轮胎横梁、412

轮胎变跨机构、4121

变跨导套、4122

变跨导柱、4123

变跨油缸、413

第一轮胎机构、4131

回转轴承、4132

轮胎辅助件、41321

圆筒
件、41322

连接件、4133

第一轮胎、41331

轮胎本体、41332

轮胎电机、41333

轮胎减速器、4134

转向油缸、42

后轮胎走行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在车架(1)上设置有液压支腿(11);过轨走行系统(3),包括前轮对结构(31)和后轮对结构(32),所述前轮对结构(31)包括连杆折臂机构(311),所述连杆折臂机构(311)一端设置在车架(1)底端,另一端设置有转向架(312),所述转向架(312)上设置有用于与铁轨内侧面和顶面接触的第一轮对(313),所述连杆折臂机构(311)调整第一轮对(313)绕连根折臂(3212)机构与车架(1)的连接点转动以收放第一轮对(313),所述后轮对结构(32)包括转动折臂机构(321),所述转动折臂机构(321)转动的设置在车架(1)底端,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铁轨内侧面和顶面接触的第二轮对(323),所述转动折臂机构(321)带动第二轮对(323)绕转动折臂机构(321)与车架(1)的连接点转动以收放第二轮对(323);轮胎走行系统(4),前轮胎走行结构(41)和后轮胎走行结构(42),所述前轮胎走行结构(41)包括轮胎升降机构(411)和轮胎变跨机构(412),所述轮胎变跨机构(412)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轮胎升降机构(411)设置在所述轮胎变跨机构(412)上以调整两个所述轮胎升降机构(411)之间的距离,所述轮胎升降机构(411)的活动端穿过所述轮胎变跨机构(412)后设置有轮胎机构,所述轮胎机构包括轮胎横梁(4114),所述轮胎横梁(4114)设置在轮胎升降机构(411)的下方并与轮胎升降机构(411)的活动端连接,所述轮胎横梁(41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回转轴承(4131),所述回转轴承(4131)连接于轮胎辅助件(4132),所述轮胎辅助件(4132)上设置有第一轮胎(4133),所述轮胎横梁(4114)上还设置有转向油缸(4134),所述转向油缸(4134)一端与所述轮胎横梁(411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胎辅助件(4132)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油缸(4134)可带动轮胎辅助件(4132)相对轮胎横梁(4114)发生转动,所述后轮胎走行结构(42)包括两个第二轮胎(4211),两个第二轮胎(4211)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轨条牵引系统(5),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尾端,用以夹持并牵引钢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过轨双模式钢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条牵引系统(5)包括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所述角度牵引连杆机构(51)一端设置在车架(1)上,另一端设置有牵引横梁(52),所述牵引横梁(52)内套设有牵引伸缩梁(53),两个所述牵引伸缩梁(53)分别伸出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心利曹伟杨怀勇李世龙周磊明严峰范平清邹方祥何湘健刘振华袁文进周文军谢超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长远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