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浅海底播增养殖的多层组合式海珍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491 阅读:3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适宜进行鲍、海参等海珍品增养殖的人工礁体,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浅海底播增养殖的多层组合式海珍礁,解决浅海海参、鲍专用底播增养殖设施缺乏的问题。该海珍礁的礁体包括立柱和至少两块板,所述板分层套装于立柱,每层板通过长方形孔与立柱套装,每个立柱顶部加装吊装拉环。该设施制作方便,可为增殖鲍、海参提供立体的栖息空间及隐蔽所;礁体具有宽阔、粗糙的表面积供各种大型藻类及底栖微藻附着,便于形成藻床,为增殖海珍品提供充足的饵料;礁体内间距适中,便于进行养殖产品的批量收获。应用该设施可在缺乏礁石、不适宜进行鲍、海参底播增殖的浅海沙泥底质海区进行海珍品增殖生产,有利于拓展海珍品增殖区域,增加产品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宜进行鲍、海参等海珍品增养殖的人工礁体,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浅海底播增养殖的多层组合式海珍礁
技术介绍
海参、鲍是我国浅海海珍品底播增养殖的重要种类。根据海参、鲍的生活习性,浅海底播增养殖区除选择自然分布的岩麟域外,多通过在沙泥质海底投放乱石从而建立#51区。投石法尽管操作简便,但其缺点是专用性不强,且空间利用率低,为#51生物提供的栖息空间较有限;投放的石i^f共大型藻类生长的表面积较小,较难满足增养殖海珍品的饵料需求;乱石间缝隙狭小且十分不规则,妨碍了)(tti养殖海参、鲍的高效采收。同时,目前己研发的海参或鲍的增养殖礁体种类较少,且大多仅适用于池塘#51环境,缺乏适用于浅海开放海域、抗流能力强的专用海珍品增賴直礁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投石法的缺点,解决浅海海参、鲍专用底播增# 1设施缺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浅海底播增养殖的多层组合式海珍礁,该设施可大大增加增养殖海参、鲍的栖息空间,并为大型藻类提供宽阔的生长面,从而为海参、鲍提供充足的饵料供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浅海底播增养殖的多层组合式海珍礁,该礁体包括一对立柱和至-少两块板,所述板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浅海底播增养殖的多层组合式海珍礁,其特征在于:该海珍礁的礁体包括立柱和至少两块板,所述板分层套装于立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强杨红生刘保忠张立斌刘鹰于宗赫邢坤刘青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