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的多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71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的多级变速器,具体而言,提供了 一种前轮驱动变速器,其具有输入部件、输出部件、四个行星齿轮组、 多个联接部件以及多个扭矩传递装置。各行星齿轮组均包括太阳齿轮 部件、行星齿轮托架部件以及环形齿轮部件。该扭矩传递装置包括布 置在壳体内的离合器和制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0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行星齿轮组和多个扭矩传递装置的多级变速器,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构造为用于前轮驱动车辆 的变速器,该变速器具有八级或更多级速度、四个行星齿轮组和多个 扭矩传递装置。15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了涉及本专利技术的背景信息,并且可构 成或可不构成现有技术。典型的多级变速器使用多个扭矩传递机构、行星齿轮布置 以及固定互连的组合以获得多个齿轮比。行星齿轮组的数量和物理布 20 置通常由组装、成本和所需转速比来确定。尽管现有的变速器实现了它们的预期目的,但对新的改进 的变速器构造的需求本质上是不变的,其体现了尤其是从效率、响应 性和平稳性以及改进的组装(主要是减小尺寸和重量)的立场考虑的改 进的性能。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经济有效的且紧凑的多级变速器。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驱动桥,其具有输入部件、输出部 件、多个行星齿轮组和多个扭矩传递机构。多个行星齿轮组均具有太 阳齿轮部件、行星齿轮托架部件以及环形齿轮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变速驱动桥的壳体具有第一壁、第 二壁、以及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第一行星齿轮组、 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设置在壳体内。 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邻,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第三 5 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且第二行星齿轮组位于第一行星 齿轮组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此外,第 一行星齿轮组的环形齿轮部件永久地联接到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部件上。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环形齿轮部件永久 地联接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托架部件上。第三行星齿轮组的10环形齿轮部件永久地联接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托架部件上。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部件永久地联接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 阳齿轮部件上。输出部件永久地联接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托架部件 上。输入部件永久地联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組的托架部件上。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太阳齿轮部件永久地联接到壳体上。15 另外,该壳体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以及第六区域,其中,第一区域限定为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为界限; 第二区域限定为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第三 行星齿轮组和第四行星齿轮组为界限;第三区域限定为从行星齿轮组20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第二行星齿轮组和第三行星齿轮组 为界限;第四区域限定为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第 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为界限;第五区域限定为从行 星齿轮組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 为界限;以及第六区域限定为从第三壁沿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 25外周边沿径向向外,以及轴向上以第一壁和第二壁为界限。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一区域、第 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第二离合器设置 在第一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二区域、第五区域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第四离 合器设置在第二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 区域内。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 区域内。离合器和制动器可有选择地接合,以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 5 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 一个倒档速度比。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传动齿轮系。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固定到输出部件上而 第二传动齿轮可转动地固定到中间轴上。提供了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小齿轮可转动地固定到中间轴上,并且还提供了与该小10齿轮相啮合并构造成用以可转动地驱动差速齿轮组的输入差速齿轮。 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 和第二传动齿轮、动力传递部件、主减速器(fmal drive)行星齿轮组和 差速齿轮组。第 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固定到输出部件上而第二传动齿 轮可转动地固定到驱动轴上。动力传递部件可转动地联接到第一传动15 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上,用于将转动能从第一传动齿轮传递到第二传 动齿轮。主减速器行星齿轮组联接到驱动轴上,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传 动齿轮的驱动扭矩。差速齿轮组联接到主减速器行星齿轮组和一对车 轮上,用于接收主减速器转动扭矩并将主减速器扭矩传递到该对车轮 上。20 此外,根据本文提供的说明,应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应理解的是,本说明和具体的示例仅出于解释的目的,而非意图限定 本公开内容的范围。附图说明25 本文所绘的附图仅出于图解的目的,而非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定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图1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用于前轮驱动变速器的齿轮布 置的示意图1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表,其显示了用于图1A 中所示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组布置的扭矩传递装置的位置;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结合了图1A和图1B的变速器的 齿轮布置的前轮驱动变速驱动桥布置的示意图;以及 5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轮驱动变速驱动桥布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前轮驱动变速驱动桥布置结合了图1A和图1B 的变速器的齿轮布置。具体实施例方式10 下列说明实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内容、应用或用途。现在参看图1A,前轮驱动多级或八级变速器的实施例通常 由标号10标示。虽然该变速器10图示为前轮驱动或横置变速器,但 也可采用各种其它类型的变速器构造。变速器10包括变速器壳体11,15 输入轴或输入部件12,输出轴或输出部件13以及齿轮布置15。输入 部件12持续地连接到发动机(未示出)上或连接到扭矩变换器的涡轮 (未示出)上。输出部件13持续地与主减速器单元(未示出)或分动箱(未 示出)相连接。变速器10的齿轮布置15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14、第二行 20星齿轮组16、第三行星齿轮组18以及第四行星齿轮组20。该行星齿 轮组14、行星齿轮组16、行星齿轮组18和行星齿轮组20连接在输 入部件12和输出部件13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行星齿轮组14包括太阳齿轮部 件14C、环形齿4仑部件14A以及可转动地支^c一组4于星齿轮或小齿專仑 25 14D(仅示出其中的一个)的行星齿轮托架部件14B。太阳齿轮部件14C 通过第一轴或中间部件42连接到变速器壳体11上。环形齿轮部件14A 与第二轴或中间部件44以及第三轴或中间部件46相连^"以^f更共同转 动。行星齿轮托架部件14B与输入轴或输入部件12以及第四轴或中ii间部件48相连接以便共同转动。小齿轮14D构造成用以与太阳齿轮 部件14C和环形齿轮部件14A相互啮合。行星齿轮组16包括环形齿轮部件16A、可转动地支承一组 行星齿轮或小齿轮16D的行星齿轮托架部件16B以及太阳齿轮部件 5 16C。环形齿轮部件16A与第五轴或中间部件50相连接以便共同转动。 太阳齿轮构件16C与第二轴或中间部件44相连接以便共同转动。行 星齿轮托架部件16B与第六轴或中间部件52相连接以便共同转动。 小齿轮16D构造成用以与太阳齿轮部件16C和环形齿轮部件16A相 互啮合。10 行星齿轮组18包括环形齿轮部件18A,可转动地支承一组行星齿轮或小齿轮18D的行星齿轮托架部件18B和太阳齿轮部件 18C。环形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驱动桥,包括: 输入部件; 输出部件; 壳体,其具有第一壁、第二壁以及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四行星齿轮组,其中,所述第 四行星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壁相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壁相邻,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并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位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各行星齿轮组均具有太阳齿轮部件、环形齿轮部件以及支承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托架部件,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均构造成用以与所述太阳齿轮部件和所述环形齿轮部件两者相啮合,且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环形齿轮部件永久地联接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部件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环形齿轮部件永久地联接到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托架部件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环形齿轮部件永久地联接到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托架部件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部件永久地联接到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部件上,所述输出部件永久地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托架部件相联接,所述输入部件永久地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托架部件相联接,并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部件永久地联接到所述壳体上,以及;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和第六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限定为从所 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为界限;所述第二区域限定为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为界限;所述第三区域限定为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为界限;所述第四区域限定为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界限;所述第五区域限定为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内,且轴向上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二壁为界限;所述第六区域限定为从所述第三壁沿径向向内且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沿径向向外,以及轴向上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为界限; 第一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中的至 少一个区域内; 第二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 第三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 第四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四 区域、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 制动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以及; 其中,所述离合器和所述制动器有选择地接合,以在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传动齿轮系,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固定到所述输出部件上,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可转动地固定到中间轴上; 差速齿轮组,其用于驱动一对车轮; 小齿轮,其可转 动地固定到所述中间轴上,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其与所述小齿轮相啮合并被构造成用以可转动地驱动所述差速齿轮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E·凯里S·H·维特科普J·M·哈特A·W·菲利普斯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