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彩色发光装置。技术背景已知制作彩色发光二极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式是直接以发光二极 管芯片发出不同波长的彩色光源,例如红光、橙光、黄光、蓝光或绿光等。但是,由于发光光 源的波长较难调整,且其光源波长的半波宽固定,所以可以变化的色彩较少。另一种方式则是利用发光二极管芯片与荧光粉,让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光线 来激发荧光粉发光,以混光方式形成新光源。然而,由于荧光粉会吸收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 出的光线后再激发出光线,因此,这种发光光源的发光效率不仅会较纯芯片型的发光二极 管光源差,且其亮度的稳定性也比较低。因此,亟需一种改良式彩色发光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化色彩较多且发光效率较佳,亮度稳 定性较高的彩色发光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彩色发光装置。其是利 用发光元件放出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激发第一荧光材料、第二荧光材料与第三荧光材料,使 其分别放出第二波长、第三波长与第四波长的光线,以混合成一彩色光。上述的第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彩色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发光元件,可发出具有一第一波长的光; 一第一荧光材料,覆设在该发光元件上,该第一荧光材料为一铕金属活化的金属氧化物,该第一荧光材料吸收该第一波长的光后激发出具有一第二波长的荧光; 一第二荧光材料,覆设在该发光元件上,该第二荧光材料为稀土金属活化的氮氧化物,该第二荧光材料吸收该第一波长的光后激发出具有一第三波长的荧光;以及 一第三荧光材料,覆设在该发光元件上,该第二荧光材料为铕金属活化的氮氧化物,该第三荧光材料吸收该第一波长的光后激发出具有一第四波长的荧光,其中该第一、该第二、该第三与该第四波长的光混合成一彩色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大为,林治民,
申请(专利权)人: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