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排气余热的暖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978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暖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的利用排气余热的暖风系统,排气余热回收单元的吸气口与汽车前舱相通,进气管的前端与排气余热回收单元的排气口相连、后端与暖风组件的进气口相连,暖风组件位于空调气流的流通路径上,暖风组件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通向车外,进气管和/或出气管上设置有鼓风机。通过鼓风机,将汽车前舱中的空气从排气余热回收单元吸入,空气通过排气余热回收单元时被加热暖风组件通过热交换,将热量送达驾驶室,随后进入出气管,最后排出到车外环境中。这里被加热的空气只是将热量传递给车厢,而本身并不从车厢通过,因此车厢内不需要额外布置管道,更不用担心可能的废气泄漏引发的中毒问题,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排气余热的暖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采暖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排气余热的暖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汽车暖风的能源来源于发动机冷却液,通过散热器和风机利用液气差来实现车内采暖要求。在冬季实用采暖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态度,发动机处于过冷状态,机油润滑不良,发动机热效率低,根本无法满足乘员舱的采暖需要,为了改善采暖效果,技术人员将PTC加热器安装在鼓风机和空调出风口之间,当空调系统有制热需求时,通过汽车总线将需求指令发送给PTC加热器,PTC加热器根据需求指令及当前状态,控制PTC芯体将车载动力电源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在鼓风机的作用下送至空调出风口。这种结构虽然能够满足采暖需求,但是却需要消耗车辆的电量,且使得整车的温控系统更为复杂。
[0003]发动机工作中,燃料燃烧的能量约有30%转变成机械能使发动机工作,约有30%转变成热能随废气排出,另外约有30%的热能传递给冷却液,还有10%的能量以热辐射散发到外部环境,因此回收利用发动机排气和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具有巨大潜能重要的意义。名称为《一种汽车余热的暖风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1015952Y)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当客车车厢需要暖空气时,风机6开始工作,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高温气体通过集热器3,集热器3吸收并留存大量热能,通过与车厢连通的冷风进管4,将客车车厢内的冷空气鼓入集热器3中进行热交换,产生高品位热空气,并沿与客车车厢连通的热风出管5进入客车车厢,从而提高客车车厢内的温度。上述方案是直接抽取车厢内的空气进入集热器3中加热后在返回车厢内的自循环过程,一方面需要在车厢内设置管道,费工费料且占用车内空间,不易打扫,为了防止烫伤乘客,还需要在管道外周包覆隔热层;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还可能因为管道泄露,造成乘员可废气中毒,危及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暖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的利用排气余热的暖风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排气余热的暖风系统,包括排气余热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排气余热回收单元的吸气口与汽车前舱相通,进气管的前端与排气余热回收单元的排气口相连、后端与暖风组件的进气口相连,暖风组件位于空调气流的流通路径上,暖风组件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通向车外,进气管和/或出气管上设置有鼓风机。
[0006]上述方案中,通过鼓风机,将汽车前舱中的空气从排气余热回收单元吸入,由于排气前预催温度可以到过几百摄氏度,空气通过排气余热回收单元时被加热,随后依次进入进气管、暖风组件,暖风组件通过热交换,将热量送达驾驶室,随后进入出气管,最后排出到车外环境中。这里被加热的空气只是将热量传递给车厢,而本身并不从车厢通过,因此车厢内不需要额外布置管道,更不用担心可能的废气泄漏引发的中毒问题,整个系统结构简单,
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暖风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排气余热的暖风系统,包括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一般也设置在前舱内,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的吸气口11与汽车前舱相通,进气管20的前端与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的排气口12相连、后端与暖风组件30的进气口相连,暖风组件30位于空调气流的流通路径上,保证暖风组件30中的热气能够对空调气流进行加热,暖风组件30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40通向车外,进气管20和/或出气管40上设置有鼓风机50(这里包含三种方案,一是鼓风机50设置在进气管20上,二是鼓风机50设置在出气管40上,三是进气管20和出气管40上均设置有鼓风机50)。通过鼓风机50,将汽车前舱中的空气从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吸入,由于排气前预催温度可以到过几百摄氏度,空气通过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时被加热,随后依次进入进气管20、暖风组件30,暖风组件30通过热交换,将热量送达驾驶室,随后进入出气管40,最后排出到车外环境中。这里被加热的空气只是将热量传递给车厢,而本身并不从车厢通过,因此车厢内不需要额外布置管道,更不用担心可能的废气泄漏引发的中毒问题,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鼓风机50在进气管20上设置有1个,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方案,1个鼓风机50提供的动力足够。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暖风组件30为暖风芯体。
[0011]根据车厢空间的大小(小型轿车、越野车、客车等),暖风芯体设置一个或多个。
[0012]进一步的,进气管20包括临近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的软管段和临近暖风组件30的硬管段,进气管20也包括临近暖风组件30的硬管段和临近车外的软管段。软管段的设置对空间布置的要求降低了。
[0013]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的外周罩设有隔热罩,以防止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内的热量外溢,一方面是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为了避免热量对汽车其他零部件工作的影响,例如发动机、散热器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排气余热的暖风系统,包括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其特征在于: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的吸气口(11)与汽车前舱相通,进气管(20)的前端与排气余热回收单元(10)的排气口(12)相连、后端与暖风组件(30)的进气口相连,暖风组件(30)位于空调气流的流通路径上,暖风组件(30)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40)通向车外,进气管(20)和/或出气管(40)上设置有鼓风机(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排气余热的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鼓风机(50)在进气管(20)上设置有1个。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征沈军李智川梁易超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