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复合材料板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40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塑料复合材料板。塑料复合材料板包括粘接到设置在车身框架中的第一接合部的车顶板部。车顶延伸部从车顶板部的边缘延伸并粘接到设置在车身框架中的第二接合部。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复合材料板及其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塑料复合材料板和一种塑料复合材料板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来,汽车行业一直在引入新的未来移动出行(mobility)理念,以实现以人为本、充满活力的未来城市。这些未来移动出行的解决方案中的一种是作为基于目的而移动出行的专用车辆(Purpose Built Vehicle,PBV)。
[0003]PBV是一种环保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其在地面上移动到目的地时间期间内为乘员提供定制化服务,并且PBV可以使用基于电动车辆(EV)的人工智能为每种情况设置最佳路径并且还可以进行列队行驶。
[0004]PBV的车身包括下车身(under body)(在本领域被称为滚动底盘或滑板)和安装在下车身上的上车身(upper body)。
[0005]通常,上车身包括由钢材料制成的车身框架,以及组装到车身框架上的由钢材料制成的多个外板。近年来,为了减轻车身的重量,由钢材料制成的多个外板已经被多个塑料复合材料板代替。
[0006]多个塑料复合材料板是通过利用模具将塑料复合原料成型为设定形状而制造的。多个塑料复合材料板可以利用螺栓和螺母或者利用粘合剂联接到车身框架。
[0007]然而,为了将多个塑料复合材料板应用于车身框架,需要最小化多个塑料复合材料板的应用区域,以降低成本并简化其组装工艺。
[0008]此外,根据现有技术,由于多个塑料复合材料板的弯曲形状部位(底切部)卡在模具的成型部中,因此多个塑料复合材料板可能无法顺利地从模具中取出。
[0009]本节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进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该国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塑料复合材料板。特定实施例涉及一种接合到专用车辆(PBV)的车身的塑料复合材料板及其成型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塑料复合材料板,其可以使得由塑料复合材料制成的、组装到车身框架上的多个外板的应用区域最小化。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塑料复合材料板的成型方法,其可以增加塑料复合材料板的成型性。
[001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料复合材料板。该塑料复合材料板包括:车顶板部,通过粘合剂接合到设置在车身框架中的第一接合部;以及车顶延伸部,从车顶板部的边缘延伸并通过粘合剂接合到设置在车身框架中的第二接合部。
[0014]塑料复合材料板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材料填充部,其形成在车顶延伸部的端部。
[0015]车顶延伸部可以从车顶板部的沿车身的前后方向的两侧边缘延伸到车身框架的
一侧。
[0016]第一材料填充部可以被设置为具有其截面宽度从上侧到下侧逐渐减小的形状。
[0017]车顶板部可以包括:第二材料填充部,其形成在车顶板部的边缘的下方并通过粘合剂接合到第一接合部。
[0018]车顶延伸部可以包括:第三材料填充部,其形成在车顶板部的边缘的下方并通过粘合剂接合到第二接合部。
[0019]车顶延伸部可以进一步包括:车身安置部,其形成在第二材料填充部与第三材料填充部之间,其厚度小于第二材料填充部和第三材料填充部的厚度。
[0020]在包括车顶侧部或联接到车顶侧部的由钢材料制成的侧部外板的车身框架中,第二材料填充部可以接合到设置在车顶侧部和由钢材料制成的侧部外板中的一个上的第一接合部。
[0021]在包括联接到车顶侧部的由钢材料制成的侧部外板或联接到车顶侧部的由塑料复合材料制成的侧部外板的车身框架中,第三材料填充部可以接合到设置在由钢材料制成的侧部外板和由塑料复合材料制成的侧部外板中的一个上的第二接合部。
[0022]第二材料填充部和第三材料填充部的厚度可以大于车身安置部的厚度,并且可以根据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高度而不同。
[0023]车身安置部可以安置在从车身框架向上突出的突出部上。
[0024]塑料复合材料板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定位销,分别设置在车顶板部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的下方,并且竖直地插入到形成在车身框架中的基准孔中。
[0025]塑料复合材料板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插入螺栓,分别设置在车顶板部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的下方,并且紧固到形成在车身框架中的紧固孔。
[002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料复合材料板的成型方法。将凝胶型塑料复合材料装载到固定模具中,固定模具具有被配置为成型车顶板部的第一成型表面和被配置为成型车顶延伸部的第二成型表面。结合可移动模具和固定模具,其中可移动模具沿竖直方向形成被配置为成型第一材料填充部的第一成型槽、被配置为成型第二材料填充部的第二成型槽和被配置为成型第三材料填充部的第三成型槽。成型塑料复合材料板,其中包括第二材料填充部的车顶板部由第一成型表面与第二成型槽形成,并且包括第一材料填充部和第三材料填充部的车顶延伸部由第二成型表面、第一成型槽和第三成型槽形成。
[0027]塑料复合材料面板的成型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可移动模具从固定模具沿向上方向释放,并沿向上方向取出塑料复合材料板。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由于可以使得组装到车身框架的侧部组件的、由塑料复合材料制成的多个外板的应用区域最小化,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并简化其组装工艺。
[0029]另外,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获得或预期的效果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被直接或暗示性地描述。也就是说,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预期的各种效果。
附图说明
[0030]这些附图仅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不应限于附图。
[0031]图1示出了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身的示例。
[0032]图2示出了沿图1的线A

A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塑料复合材料板的组装结构。
[0033]图3示出了沿图1的线B

B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塑料复合材料板的组装结构。
[0034]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塑料复合材料板的组装结构的另一示例的截面图。
[0035]图5和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塑料复合材料板的成型方法的示图。
[0036]图7示出了沿图1的线C

C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塑料复合材料板的组装结构。
[0037]图8示出了沿图1的线D

D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塑料复合材料板的组装结构。
[0038]图9示出了沿图1的线E

E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塑料复合材料板的组装结构。
[0039]图10示出了沿图1的线F

F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塑料复合材料板的组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复合材料板,包括:车顶板部,粘接到设置在车身框架中的第一接合部;以及车顶延伸部,从所述车顶板部的边缘延伸,所述车顶延伸部粘接到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中的第二接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复合材料板,其中,所述车顶延伸部从所述车顶板部的沿车身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延伸到所述车身框架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复合材料板,进一步包括:第一材料填充部,所述第一材料填充部形成在所述车顶延伸部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复合材料板,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填充部被设置为具有其截面宽度从上侧到下侧逐渐减小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复合材料板,其中,所述车顶板部包括:第二材料填充部,所述第二材料填充部形成在所述车顶板部的边缘的下方并通过粘合剂接合到所述第一接合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复合材料板,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填充部接合到所述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车顶侧部或所述车身框架的由钢材料制成的侧部外板。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复合材料板,其中,所述车顶延伸部包括:第三材料填充部,所述第三材料填充部形成在所述车顶板部的边缘的下方并粘接到所述第二接合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复合材料板,其中,所述车顶延伸部进一步包括:车身安置部,所述车身安置部形成在所述第二材料填充部与所述第三材料填充部之间,具有小于所述第二材料填充部和所述第三材料填充部的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塑料复合材料板,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填充部和所述第三材料填充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车身安置部的厚度并根据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高度而不同。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珉洙千政宗许哲希金石柱申重贤金佑镇尹贤哲权贤义宋时哲吴熙大金在学宋元基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