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28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包括SMC材料的内板以及聚丙烯材料的上外板和下外板,所述上外板粘接在所述内板的上部,所述下外板粘接在所述内板的下部,所述上外板的下部遮盖所述下外板的上部并与所述下外板的上部粘接;所述下外板的上部设置有长城状支撑结构,所述长城状支撑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上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行李箱盖,采用SMC材料的内板和PP材料的上外板和下外板粘接在一起,不仅可以适用各种造型,还能减轻重量;在内板上设置铰链加强板和锁扣加强板,可增强铰链处和锁扣处的强度,从而使总体性能与钣金成型的汽车行李箱盖一致。钣金成型的汽车行李箱盖一致。钣金成型的汽车行李箱盖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盖。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汽车行李箱盖多采用钣金成型工艺支撑,即汽车行李箱盖的内外板均为通过钣金工艺形成的金属板,且通过焊接连接。
[0003]这种传统的钣金汽车行李箱盖重量较重,不能满足汽车的轻量化设计要求。此外,由于钣金外板对深腔成型比较困难,对于一些特殊造型如锋利棱线、扭转的曲面等,传统的钣金汽车行李箱盖往往需要进行拆件完成,不但增加零件数量,且生产工序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不仅可以简便地形成各种造型,还能减轻重量。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包括SMC材料的内板以及聚丙烯材料的上外板和下外板,所述上外板粘接在所述内板的上部,所述下外板粘接在所述内板的下部,所述上外板的下部遮盖所述下外板的上部并与所述下外板的上部粘接;所述下外板的上部设置有长城状支撑结构,所述长城状支撑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上外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通风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通风孔相连通的通风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侧边与所述内板紧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板的两侧设置有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通过铰链与汽车尾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板的底部设置有锁扣加强板,所述锁扣加强板上设置有锁扣。
[0011]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加强板包括向外延伸的触角。
[0012]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加强板与所述内板零贴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板上设置有两个Y形结构,两个Y形结构的其中一个角相互连接,另一个角则分别与所述内板两侧的铰链加强板连接,两个Y形结构的底部则与所述锁扣加强板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外板上设置有摄像头支架,所述摄像头支架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分别与所述内板和下外板粘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行李箱盖,采用SMC材料的内板和PP材料的上外板和下外板粘接在一起,不仅可以适用各种造型,还能减轻重量;在内板上设置铰链加强板和锁扣加强板,可增强铰链处和锁扣处的强度,从而使总体性能与钣金成型的汽车行李箱盖一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行李箱盖的爆炸图;
[0017]图2为图1的I部放大图;
[0018]图3为图2的A

A剖视图;
[0019]图4为图2的B

B剖视图;
[0020]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板与支撑部的侧边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1]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行李箱盖的内板的锁扣区域的主视图;
[0022]图7为图6的C

C剖视图;
[0023]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行李箱盖的锁扣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显示摄像头支架支撑结构的汽车行李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两个Y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002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包括内板1、上外板2和下外板3,所述内板1大致呈
“ワ”
形,其上部沿边界与上外板2粘接,上外板2与内板1的上部形状相对应,一端具有向下向内的弯折部20,下外板3的形状则与内板1的下部形状相适应,也具有一弯折部30,该弯折部30的外侧与上外板的弯折部20的内侧粘接在一起,且下外板3的内侧与内板1的下部沿周圈粘接,从而形成汽车行李箱盖。其中,内板1采用机械性能较好的SMC材料,而上外板2和下外板3则采用PP材料(聚丙烯),SMC材料(含低密度SMC)和PP材料相对于钣金密度低,因此重量轻,且SMC材料和PP材料可以通过注塑形成各种复杂造型,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在满足汽车轻量化设计要求的同时,兼顾各种造型多样化的需求,如深腔成型和锋利棱线的制作。
[0028]本专利技术在内板1的两侧还各设置有一铰链加强板4,其通过铰链与汽车尾部连接,以使汽车行李箱盖相对于汽车尾门可转动,从而实现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或关闭。该铰链加强板4为金属材料,例如为H300LAD+Z100镀锌汽车钢等,可通过钣金工艺制成,以增加汽车行李箱盖在铰链连接处的强度。铰链加强板4与内板1可通过螺栓、铆接或粘接等方式连接。
[0029]如图2所示,下外板3的上部设置有长城状支撑结构31,其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部311,两支撑部311之间设置有通风孔312。
[0030]如图3所示,支撑部311用于支撑上外板2,以满足上外板2的静刚度要求。如图4所示,在装配时,内板1放置在胎模上,胎模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该加热装置可吹出热风,可以直接加热内板1与上外板2以及内板1和下外板3之间的粘接处的胶水,缩短其固化时间。由于上外板2与下外板3的粘接处P所在位置的空间太小,无法布置加热装置对其进行加热,因此其固化时间长,生产节拍变慢。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内板1上也开设有与下外板3上的通风孔312相连通的通风口11,热风(图4中虚线框起来的为热风流道)通过通风口11和通风孔312后到达上外板2和下外板3的粘接处P,从而使P处的胶水快速固化,加快生产节拍。
[0031]在装配时,下外板3先粘接在内板1上,由于此时上外板2还未安装,因此可以直接
对下外板3和内板1之间的粘接处进行加热;下外板3安装好后,再将上外板2粘接在内板1和下外板3形成的整体结构上,由于上外板2与内板1的粘接处可以直接加热固化,再加上支撑部311的存在,其可支撑上外板2,使得该汽车行李箱盖在搬运时不会发生变形和错位,因此,即使上外板2和下外板3的粘接处P的胶水固化慢,也可以在生产线下慢慢固化,不影响生产节拍,从而加快生产效率。
[0032]应当注意的是,如果生产场地和设备允许,也可以先将上、下外板粘接好,然后与内板粘接,以完成装配。
[0033]如图5所示,下外板3的支撑部311的侧边3111与内板1在此处的结构相匹配,即侧边3111与内板1紧贴,在装配过程中受到从上外板2外侧施加的外力F1时,内板1将产生一个反向的压紧力F2,该压紧力F2能通过内板1传递至支撑部311,然后再传递至上外板2和下外板3上,这样可以保证此处位置的准确性,在受到外力时不发生变形。
[0034]如图6和7所示,内板1的底部中间区域设置有一锁扣加强板5,其上设置有锁扣51,用于将汽车行李箱盖锁在汽车尾门上。锁扣加强板5为金属材料,例如为H300LAD+Z100镀锌汽车钢等,可通过钣金工艺制成,以增加汽车行李箱盖在锁扣区域的强度。锁扣加强板5与内板1通过螺栓、铆接或粘接等方式连接。优选地,锁扣加强板5与内板1之间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SMC材料的内板以及聚丙烯材料的上外板和下外板,所述上外板粘接在所述内板的上部,所述下外板粘接在所述内板的下部,所述上外板的下部遮盖所述下外板的上部并与所述下外板的上部粘接;所述下外板的上部设置有长城状支撑结构,所述长城状支撑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上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通风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通风孔相连通的通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侧边与所述内板紧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两侧设置有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晓君郑文强祝译康新成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