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02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及其应用,模具包括用于将条料变薄拉深成U型件的凸模组件(1)和凹模组件(2),凸模组件(1)包括凸模(11),凹模组件(2)包括凹模(21),凸模(11)外缘设有多个凸模工作带(111),凹模(21)内缘设有多个与凸模工作带(111)对应的凹模工作带(211);凸模工作带(111)为平面,且沿凸模(11)外缘呈周向均匀分布,凹模工作带(211)为平面,且沿凹模(21)内缘呈周向均匀分布;拉深时,U型件同时与凸模工作带(111)和凹模工作带(211)抵接,U型件的侧壁内侧与凸模工作带(111)抵接,侧壁外侧与凹模工作带(211)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进行不同规格、不同减薄率的高精度U型件的变薄拉深成形,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及柔性。模具的通用性及柔性。模具的通用性及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料冲压成形
,具体涉及一种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U型件属于常用零部件,在单件或小批量生产且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条料在折弯机上成形。当需要规模化生产时,一般需要通过具有凸模和凹模的弯曲模具对U型件进行弯曲成形。弯曲成形的U型件精度有限,且成形模具多只能适应一种规格的产品,通用性较差,无法满足多规格、高精度、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型件的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及其应用,提高通用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包括用于将条料变薄拉深成U型件的凸模组件和凹模组件,所述的凸模组件包括凸模,凹模组件包括凹模,凸模外缘设有多个凸模工作带,凹模内缘设有多个与凸模工作带对应的凹模工作带;
[0005]所述的凸模工作带为平面,且沿凸模外缘呈周向均匀分布,凹模工作带为平面,且沿凹模内缘呈周向均匀分布;
[0006]拉深时,U型件同时与凸模工作带和凹模工作带抵接,U型件的侧壁内侧与凸模工作带抵接,侧壁外侧与凹模工作带抵接。
[0007]优选地,所述的凸模工作带从凸模顶部竖直延伸至凸模底部。
[0008]优选地,每一对对应的凸模工作带和凹模工作带的平面平行。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凹模工作带与凸模工作带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即凸凹模间隙随着凹模工作带所处凹模周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即相邻两对凸模工作带和凹模工作带的凸凹模间隙不同。
[0010]本专利技术利用沿凸凹模周向布置不同的凸凹模间隙,可实现利用一套变薄拉深模具成形不同减薄率、不同规格的精密U型件。
[0011]优选地,凸凹模间隙为对称设置。即处于对称位置的凸凹模间隙相同,以使同一U型件底部两侧的侧壁厚度保持相同。
[0012]优选地,所述的凸模组件还包括上模板,上模板上设置有用于装载凸模的凸模垫块;所述的凹模组件还包括下模板,下模板上设有用于装载凹模的凹模垫块。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模板通过螺栓压板固设于成形设备,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有用于导向的导向组件。
[0014]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导柱和导套,所述的导柱固设于下模板边缘,并穿设在上模板上;所述的导套固设于上模板边缘,并与导柱滑动抵接。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凸模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凸模的凸模固定板、凸模连接板
和凸模固定螺母;
[0016]所述的凸模通过螺栓固设于凸模连接板,凸模连接板抵接于凸模垫块,通过凸模固定螺母固设于凸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通过螺栓固设于上模板。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凹模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凹模的凹模外套和凹模压边圈;
[0018]所述的凹模抵接于凹模垫块,与凹模外套过盈配合,凹模压边圈与凹模外套抵接,通过螺栓固设于下模板。
[0019]优选地,所述的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还包括用于U型件卸料的卸料组件。
[00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卸料组件包括顶杆和卸料板,顶杆驱动卸料板将U型件从凹模中顶出。
[0021]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卸料板为圆形,位于凹模内侧,与凹模垫块相抵接,与顶杆固设,顶杆穿设于下模板,卸料时,所述的卸料板与U型件底部抵接。
[0022]一种上述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的应用,所述的模具用于将条料拉深成U型件,该U型件包括一体成形的侧壁和底部。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成形多种规格的高精度U型件的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及其应用,与传统U型件弯曲成形模具相比,该模具的通用性及柔性更高,产品精度更高。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5]1.本专利技术通过凸模和凹模上相匹配的多个凸模工作带和凹模工作带的设置,可进行不同规格、不同减薄率的高精度U型件的变薄拉深成形,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及柔性,有利于满足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要求;
[0026]2.本专利技术通过凹模垫块、凹模外套和凹模压边圈的配合设置,可显著提高模具的装配精度,确保U型件的成形精度,同时显著提高模具装配效率;
[0027]3.本专利技术通过凸模垫块、凸模固定板、凸模连接板和凸模固定螺母的配合设置,可显著提高模具的装配精度,确保U型件的成形精度,同时显著提高模具装配效率;
[0028]4.本专利技术通过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导向组件的设置,可辅助下模板和上模板相对位置匹配,防止凸模和凹模横向发生偏移,保证模具装配精度,确保U型件成形精度;
[0029]5.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可成形多种规格的高精度U型件的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利用变薄拉深工艺来成形U型件,显著提高了成形件的尺寸精度,促进变薄拉深成形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并推动精密塑性成形技术及相关行业技术进步与快速发展。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立体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具拉深前的剖视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模具拉深时的剖视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U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凹模的剖视图;
[0035]图中:1

凸模组件,11

凸模,111

凸模工作带,12

上模板,13

凸模垫块,14

凸模固定板,15

凸模连接板,16

凸模固定螺母,2

凹模组件,21

凹模,211

凹模工作带,22

下模板,23

凹模垫块,24

凹模外套,25

凹模压边圈,3

导向组件,31

导柱,32

导套,4

卸料组件,41

顶杆,42

卸料板,5

条料,6

U型件,61

侧壁,62

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包括凸模组件1和凹模组件2,凸模组件1包括凸模11,凹模组件2包括凹模21,使用时,将待拉深成形的条料置于凸模11与凹模21之间,通过凸模11和凹模21发生相对运动将其加工为U型件。
[0039]具体地,凸模11外缘设有多个凸模工作带111,凸模工作带111为平面,且沿凸模11外缘均匀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条料变薄拉深成U型件的凸模组件(1)和凹模组件(2),所述的凸模组件(1)包括凸模(11),凹模组件(2)包括凹模(21),凸模(11)外缘设有多个凸模工作带(111),凹模(21)内缘设有多个与凸模工作带(111)对应的凹模工作带(211);所述的凸模工作带(111)为平面,且沿凸模(11)外缘呈周向均匀分布,凹模工作带(211)为平面,且沿凹模(21)内缘呈周向均匀分布;拉深时,U型件同时与凸模工作带(111)和凹模工作带(211)抵接,U型件的侧壁内侧与凸模工作带(111)抵接,侧壁外侧与凹模工作带(211)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工作带(211)与凸模工作带(111)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即凸凹模间隙随着凹模工作带(211)所处凹模周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组件(1)还包括上模板(12),上模板(12)上设置有用于装载凸模(11)的凸模垫块(13);所述的凹模组件(2)还包括下模板(22),下模板(22)上设有用于装载凹模(21)的凹模垫块(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12)通过螺栓压板固设于成形设备,上模板(12)与下模板(22)之间设有用于导向的导向组件(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型件变薄拉深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组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