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缩比、保心部性能的08Ni3DR钢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02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压缩比、保心部性能的08Ni3DR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冶炼:按照钢板的元素成分冶炼钢水,钢板以Fe为基础元素且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C:0.03~0.07%,Si:0.15~0.30%,Mn:0.50~0.80%,P:≤0.005%,S:≤0.002%,Al:0.015~0.020%,Ni:3.20~3.80%,Cr+Mo:0.15~0.25%,H≤1ppm,As+Sb+Bi+Sn+Pb≤0.10%,钢水浇铸成370mm以上厚度的连铸坯,连铸坯缓冷;轧制:采用两阶段控轧工艺,轧后控冷,钢板温度≤300℃后下线;热处理:依次进行高温淬火+亚温淬火+高温回火。通过元素成分和生产工艺的结合获得高密度位错组织,尤其是钢板心部,从而保证了120mm厚08Ni3DR钢板得以符合GB/T35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缩比、保心部性能的08Ni3DR钢板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钢板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08Ni3DR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洗涤塔是低温甲醇洗工艺中的核心设备,主要是利用甲醇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对CO2、H2S气体极强的吸收能力;经过节流降压,释放出CO2,再在热态下将H2S从甲醇溶液中解析出来,甲醇返回洗涤塔。而制造洗涤塔的核心材料是08Ni3DR钢板,其性能要求除了满足GB/T 3531

2014,更在此基础上强化了钢板心部性能、Z向性能、钢板焊后性能、抗HIC性能等要求。
[0003]08Ni3DR钢板俗称3.5Ni钢板,是一种在

100℃条件仍具备良好韧性的压力容器用钢板,被纳入GB/T 3531

2014标准,厚度范围6

100mm。随着煤化工等工业的发展,100mm厚度规格的08Ni3DR钢板已经不能满足设计生产要求,目前钢板设计厚度达到了120mm,超过了GB/T 3531

2014标准厚度上限。众所周知,钢板由钢锭或连铸坯轧制而成,钢锭成材率低,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连铸坯成材率高,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现代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利用连铸坯代替钢锭作为板坯的发展趋势,连铸坯越厚,轧制过程的压缩比越大(压缩比=连铸坯厚度/钢板厚度),轧制过程钢板变形越充分;在钢板厚度一定的条件下,提高压缩比只能追求板坯的厚度增加,板坯厚度增加,带来的问题是板坯心部偏析、疏松加剧,这不利于保证最终钢板的心部性能,尤其是对于大厚度钢板,由于轧制力难以渗透至钢板心部,钢板心部在较大程度上遗传了板坯的心部质量。基于以上分析,参考GB/T 3531

2014标准(该标准规定压缩比不小于3)对钢板轧制压缩比的要求,所以,受标准的限制,08Ni3DR钢板的生产厚度一直未突破100mm。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利用370mm厚度规格连铸坯生产120mm厚度的08Ni3DR钢板,在低压缩比情况下,保持钢板的性能要求、探伤要求不降低。
[0005]针对08Ni3DR钢板的研制,很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0006]2013年首钢申请了专利《一种低温容器用08Ni3DR钢厚板的制造方法》,该专利中首先利用真空感应炉炼钢,再锻造成钢锭,接着利用80mm厚度坯料试制16mm厚度规格钢板,最后进行热处理,此工艺流程长,能耗高,并不适宜制造大厚度08Ni3DR钢板。
[0007]2015年舞钢申请专利《大厚度Ni系低温容器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在此专利中,利用钢锭为原料制造100

150mm厚度规格08Ni3DR(SA203GrE)钢板,以上专利均针对08Ni3DR(SA203GrE)钢板生产制造,对于大于100mm厚度规格的钢板采用了钢锭生产,以钢锭为原料生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钢锭能较好的满足三倍压缩比的要求;

生产组织灵活。但相应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成材率低,能耗高,成本高;

生产周期长,产量低;

未涉及钢板模拟焊接消应力后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压缩比、保心部性能的08Ni3DR钢板的制造方法,以连
铸坯作为板坯,采用低压缩比生产120mm厚的钢板。为了克服大厚度板坯、低压缩比对钢板心部的性能的不利影响,本申请设计调质热处理,结合在成分中添加Cr、Mo元素,增加钢板的淬透性,得以形成高密度位错的组织,尤其是心部组织,提高钢板心部性能。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压缩比、保心部性能的08Ni3DR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0010]步骤一、冶炼:按照钢板的元素成分冶炼钢水,钢板以Fe为基础元素且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C:0.03

0.07%,Si:0.15

0.30%,Mn:0.50

0.80%,P:≤0.005%,S:≤0.002%,Al:0.015

0.020%,Ni:3.20

3.80%,Cr+Mo:0.15

0.25%,H≤1ppm,As+Sb+Bi+Sn+Pb≤0.10%,钢水浇铸成370mm以上厚度的连铸坯,连铸坯缓冷;
[0011]步骤二、轧制:采用两阶段控轧工艺生产,第一阶段为粗轧,最后三道次单道次压下率≥25%,累计40%以上,第二阶段为精轧,开轧温度850

900℃,轧后控冷,钢板温度≤300℃后下线;
[0012]步骤三、热处理:采用连续炉高温淬火+亚温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高温淬火加热温度为800~900℃,在炉时间200

300min,出炉后水冷;亚温淬火加热温度为690~790℃在炉时间200

300min,出炉后水冷;高温回火加热温度为600~650℃,在炉时间400

550min,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
[0013]优选地,步骤一,钢水冶炼流程:转炉

LF炉外精炼

R真空处理

CC连铸成坯

坯料堆缓冷,将连铸坯进罩缓冷,进罩温度不低于850℃,缓冷时间不低于120h,出罩温度不高于100℃。
[0014]优选地,步骤一,钢板的碳当量CEV≤0.45。
[0015]优选地,步骤二,精轧的开轧厚度180mm。
[0016]优选地,步骤二,连铸坯加热至1180~1280℃,保温6~7小时,高温段保温时间不低于40min,使钢中的合金元素充分固溶,连铸坯出炉后高压水除鳞。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本申请选用370mm厚度以上规格的连铸坯,相对于钢锭的优势在于:
[0019]1、连铸坯较钢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耗省;
[0020]2、连铸坯头部与尾部化学成分较钢锭更均匀;
[0021]3、连铸坯较钢锭的偏析及心部质量更容易控制,当然连铸坯的厚度越大,虽然有利于压缩比的提高,但是连铸坯在浇铸过程中的心部控制难度会上升而带来心部质量不理想的风险,所以,对于120mm以下厚度的08Ni3DR钢板生产而言,优选370mm厚度的连铸坯;
[0022]4、连铸坯较钢锭扩氢更容易,更能够实现最终产品的抗HIC性能。
[0023]为了保证钢板心部性能,弥补压缩比不足的影响,本案采用调质热处理,额外添加Cr、Mo元素,增加钢板淬透性,改善钢板心部组织,提高钢板心部性能。
[0024]另外,针对钢板的制造过程,本申请针对性的提出了轧制、热处理工艺,最终得到的产品性能满足GB/T3531

2014标准要求(本专利所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缩比、保心部性能的08Ni3DR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冶炼:按照钢板的元素成分冶炼钢水,钢板以Fe为基础元素且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C:0.03~0.07%,Si:0.15~0.30%,Mn:0.50~0.80%,P:≤0.005%,S:≤0.002%,Al:0.015~0.020%,Ni:3.20~3.80%,Cr+Mo:0.15~0.25%,H≤1ppm,As+Sb+Bi+Sn+Pb≤0.10%,钢水浇铸成370mm以上厚度的连铸坯,连铸坯缓冷;步骤二、轧制:采用两阶段控轧工艺生产,第一阶段为粗轧,最后三道次单道次压下率≥25%,累计40%以上,第二阶段为精轧,开轧温度850~900℃,轧后控冷,钢板温度≤300℃后下线;步骤三、热处理:依次进行高温淬火+亚温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高温淬火加热温度为800~900℃,在炉时间200

300min,出炉后水冷;亚温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于雄苗丕峰叶建军张建徐伟袁伽利徐君高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