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61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万向接头(110)包括第一轭叉(112)和第二轭叉(114),第一轭叉具有第一臂(120)和第二臂(122),第二轭叉具有第三臂(130)和第四臂(132)。具有环形本体(138)的联接构件(116)设置在第一轭叉(112)和第二轭叉(114)之间。该联接构件(116)具有大致围绕联接件的旋转轴线(A-A)的中心孔(142)。联接构件(116)上的多个接纳部分(140)构造成可接纳第一臂(120)、第二臂(122)、第三臂(130)以及第四臂(132)。(*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总地涉及一种万向接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用在任何包括扭矩(机械动力)传递的应用场合的万向接头。
技术介绍
常规的万向接头是一种连接主动轴和从动轴的接头,该接头通过旋转运动来传递扭矩或者机械动力。万向接头通常用在汽车的发动机与汽车的轴之间。主动轴和从动轴不需要相对于彼此180度定向,而是可以以其它角度定向并仍然传递旋转运动。常规的万向接头包括一对相对的轭叉,该对轭叉与位于两轭叉之间的十字形构件配合。常规的十字形构件通常是具有大块中心和四个远端的加号形状。轭叉与十字形构件的附连点相对于彼此以90度的角度定向。 常规的万向接头不足之处在于这种万向接头通常比所要求的要重。此外,常规的万向接头大部分重量的位置都在十字形构件的中心处,这将降低扭矩的传递效率。此外,常规的万向接头的另一缺点还在于中心处材料体积较大而导致接头重量及成本比所要求的要高。 具体地讲,参照图l-2,现有技术的万向接头总体以附图标记IO表示,并包括联接到十字形构件16的第一轭叉12和第二轭叉14。该现有技术万向接头10构造成用来将扭矩从诸如发动机(未示出)之类的源头传递到诸如汽车的后轴(未示出)之类的目的地。 第一轭叉12包括轴部分18,从该轴部分到十字形构件16延伸有第一臂20和第二臂22。第一臂20和第二臂22具有孔24, 26。在第二轭叉14上从轴部分28到十字形构件16延伸有第三臂30和第四臂32。第三臂30和第四臂32也具有孔34, 36。 十字形构件16包括具有四个远端40的中心部分38。十字形构件16的大部分质量在中心部分38。十字形构件16的每个远端40接纳在臂20、22、30、32的孔24、26、34、36内,且每个孔具有一个轴承(未示出),每个万向接头中共有四个轴承。当发动机驱动轴部分18时,轭叉12通过轴承向十字形构件16传递扭矩,十字形构件向轭叉14传递扭矩。在该构造中,轴部分18通过万向接头10驱动轴部分28。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速传递扭矩的万向接头,其重量较轻、绕转轴对称设计且成本较低。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万向接头,包括第一轭叉,所述第一轭叉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二轭叉,所述第二轭叉具有第三臂和第四臂;以及联接构件,其特点在于,所述联接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轭叉与第二轭叉之间的环形本体,所述联接构件具有围绕所述环形本体的周界以大致90度的间隔设置的4个孔,其中所述四个孔中的每个构造成接纳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以及第四臂之一。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万向接头,包括第一轭叉,所述第一轭叉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中的每个具有相对的第一配合部分;第二轭叉,所述第二轭叉具有第三臂和第四臂,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中的每个具有相对第二配合部分;以及联接构件,其特点在于,所述联接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轭叉与第二轭叉之间的环形本体,所述联接构件具有中心孔和围绕所述环形本体的周界的多个周界孔,每个所述周界孔构造成接纳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中的一个。 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万向接头,包括第一轭叉,所述第一轭叉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二轭叉,所述第二轭叉具有第三臂和第四臂;以及联接构件,其特点在于,所述联接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轭叉与所述第二轭叉之间的环形本体,所述联接构件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大致围绕所述联接构件的旋转轴线上,所述联接构件上的多个接纳部分构造成接纳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臂和所述第四臂。 由于具备上述技术特征,本技术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万向接头的结构更为简单、更为轻质且使用较少的金属。 本技术的第二个优点在于由于本技术的万向接头是绕转轴对称设计的, 因而在以高速传递扭矩时将不会产生次生力。 本技术的第三个优点在于有效地减小系统的簧下质量。 本技术的第四个优点在于由于使用较少的金属,因而能大大地降低成本,从 而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万向接头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是组装好的现有技术万向接头的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万向接头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是组装好的本技术的万向接头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参照图3-4,本技术的万向接头总体以附图标记110表示,包括附连到联接 构件116的第一轭叉112和第二轭叉114。该万向接头110构造成将扭矩从诸如发动机(未 示出)之类的源头传递到诸如汽车的后轴(未示出)之类的目的地。 第一轭叉112具有轴部分118,从轴部分朝向联接构件116延伸有第一臂120和第 二臂122。第一臂120和第二臂122各具有配合部分124、126,配合部分有利地为销形突出 物。在万向接头110中,臂120、122通常为弯钩状,尽管也可考虑其它构造。配合部分124、 126大致横向于轴部分118延伸并彼此相对。每个配合部分124U26与联接构件116配合。 在第二轭叉114上,从轴部分128延伸有第三臂130和第四臂132。第三臂130和 第四臂132各具有配合部分134、136,大致与第一轭叉112的配合部分124U26类似。 联接构件116具有带有四个接纳部分的大致环形本体138。在联接构件116中, 接纳部分是围绕环形本体138的周界表面以90度间距间隔开的接纳孔140,但也可考虑其 它接纳部分。接纳孔140构造成可接纳配合部分124、126、134、136,,在配合部分与接纳孔 之间设有轴承(未示出)。在轴部分118由发动机驱动时,轭叉112向联接构件116传递 扭矩,联接构件116通过轴承把扭矩传递到第二轭叉114。在该构造中,轴部分118通过万向接头110驱动轴部分128。轴承(未示出)有利地用于将轭叉112、114保持在联接构件 116内。 中心孔142形成在环形本体138上,且该孔围绕联接构件116的旋转轴线"A_A"。 由于环形体138,联接构件116的质量不集中在旋转轴线上,而是偏离旋转轴线"A-A"—定 的距离。与诸如现有技术十字形构件16那样质量位于旋转轴线上相比,诸如联接构件116 那样质量偏离旋转轴线"A-A"的布置,是更有效地进行扭矩传递的布置。 此外,环形本体138使得联接构件116具有围绕旋转轴线"A-A"的对称形状,这使 得联接构件116适于以高速和低速传递扭矩。尤其是在高速扭矩传递时,由于联接构件116 和轭叉112和114的对称形状,不会产生次级力。此外,即使轴部分118和轴部分128在任 何平面上相对于彼此倾斜,联接构件116也可以传递扭矩,并且保留与现有技术万向接头 IO相同的所有旋转自由度。 当传递与现有技术万向接头10相同的扭矩时,本技术的万向接头110具有更 轻的轭叉112、114和更轻的联接构件116。此外,由于万向接头110使用更少的材料,这将 减少材料的成本。 本技术可以以其它形式实施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或实质特征。所述 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应当认为仅为说明而非限制性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 利要求书而非前述说明书指示。落入权利要求书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都包含在其范 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接头,包括:第一轭叉,所述第一轭叉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二轭叉,所述第二轭叉具有第三臂和第四臂;以及联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轭叉与第二轭叉之间的环形本体,所述联接构件具有围绕所述环形本体的周界以大致90度的间隔设置的4个孔,其中所述四个孔中的每个构造成接纳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以及第四臂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MR克利什纳
申请(专利权)人:万国卡车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