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94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至少包括一个支撑车钩的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支撑平台及助力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设置有可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助力平台的顶面支撑所述车钩,并对所述车钩限位,所述助力平台的底部通过高度可调的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在车辆编组时,可对车钩进行支撑,并对车钩位置进行多维、高效调整,实现车钩的准确啮合,提高列车编组的连挂效率。车编组的连挂效率。车编组的连挂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是一种轨道车辆编组过程中使用的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轨地铁车辆编组时,采用公铁两用车进行连挂,具体过程为:将待连挂车辆放置于预定编组台位,并在车辆前后放置止轮器,以确保车辆在编组过程中保持不动,被连挂车辆通过公铁两用车推车进行前进,在两车间距为1m时,目测两车钩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上(凹凸锥能够互相导入即可),将两半永久车钩缓慢靠近对中,车速不超过3km/h,确认待连挂车辆两侧车钩高度平齐,使车钩前端凸凹锥互相导入,两连挂半永久车钩连接面四周贴合。
[0003]根据GB/T 7928

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7.3.3车钩水平中心线距轨面高可采用720mm或660mm”,其中公差:720(0,+8)mm或(720
±
10)mm,660(0,+10)mm广州地铁(四、五和六)直线电机项目车钩水平中心线距轨面高为500(0,+10)mm。
[0004]在厂内车辆经过组装、称重和限界试验后,车辆进行编组,由于自车辆组装开始,车钩一直处于自由悬挂状态,在车辆称重和限界台位转换时,均使用车钩进行调拉,出现如下工况:
[0005]在两车辆连挂时,两车相距1m时,两车钩存在高度差,最大高度差可为20mm,导致两个车钩连挂后,车钩接触面呈倒V形状,车钩接触面倒V角导致车钩卡环无法啮合,无法继续连挂编组。这种情况下,通常使用千斤顶和木块组合调整车钩高度,这种调整方式比较粗糙,高度调整不精准,存在超出车钩垂向活动范围的隐患。因此亟需一种城轨车辆编组连挂车钩助力装置,实现两车在厂内或车辆段交车工况下,对两车之间的车钩进行精准定位调整,避免出现车钩接触面倒V角合使车钩无法连挂编组,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车辆编组人员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升车辆连挂的效率,避免野蛮施工导致车辆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其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至少包括一个支撑车钩的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支撑平台及助力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设置有可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助力平台的顶面支撑所述车钩,并对所述车钩限位,所述助力平台的底部通过高度可调的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刻度尺。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为丝杆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通过液压装置进行高度调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调整精度为1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高度调整范围在200

720mm范围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助力平台为凵型框架,底板支撑所述车钩,两侧板对所述车钩的横向位置进行限位。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上设置有移动和粗调位置的把手。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移动座上,所述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与行车轨嵌装的限位模块,顶部设置轨道,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轨道嵌装。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为两个,分别支撑相邻两车体上的车钩。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可便携式移动,并通过横向X、纵向Y和Z向的三维调整,其中在X、Z方向的便携调整,满足在直线段、曲线段工况要求,Y向上的机械力调整,并可通过刻度尺计量高度,提高车钩位置调整的效率,进而提高车辆编组连挂效率;与车钩的接触面采用光滑橡胶材料,助力车钩连挂后,对车辆无任何损伤,在调整中:
[0019]垂直于轨道方向(X向):通过助力装置的底部平台进行调整,平台底部以1435mm走行轨轨道为受力点作为支撑,内侧1376mm为约束条件对车钩横向位置进行固定;
[0020]平行于轨道方向(Y向):根据待编组车辆所处的车钩位置,通过手提扶手进行便携式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方便轻捷;
[0021]垂直于轨道方向(Z向):设置两个独立的高度精调装置,装置调整精度1mm,将车钩调整为同一高度后,配合平行于轨道方向(Y向),可以根据待连挂车钩的机械移动,无障碍移动,满足车辆公差范围内的车钩连挂和上下卡环的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结构主视图;
[0023]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结构俯视图;
[0024]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助力平台1,底板11,侧板12,支撑座2,支撑平台3,轨道4,移动座5,限位模块6,卡轮7。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至少包括一个支撑车钩的支撑定位结构,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支撑平台3及助力平台1,支撑平台3的底部设置有可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助力平台1的顶面支撑车钩,并对车钩限位,助力平台1的底部通过高度可调的支撑座2与支撑平台3固定。
[0028]在车辆首次编组调试、列车经过汽车运输或回运到车辆段进行再次编组时,相邻车辆之间需半永久性车钩连挂,为使列车成功编组,两车钩需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对接,车钩的上、下卡环啮合,在本实施例中,两车钩的底部通过车钩助力装置支撑并调整高度,使两车钩能够顺利对接。如图1至图3所示,车钩助力装置包括两组支撑定位结构,每组支撑定位结构分别支撑一个车钩,包括支撑平台3及助力平台1,助力平台1为“凵”型框架,包括底板11,底板11沿车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一块侧板12,两侧板之间的宽度与车钩宽度相
当,车钩放置在“凵”型框架内部的空置空间内,由底板11支撑,两侧的侧板12对车钩在助力平台1上的横向(相对于车体长度方向为纵向方位而言,后同)位置进行限位,防止车钩在对接过程中横向移动。在底板11的顶面和侧板12的限位面上,设置有弹性保护垫,防止划伤车钩。支撑定位结构对车钩的底部进行支撑并限位,且支撑位置不影响两车钩之间的对接。
[0029]助力平台1的底部通过支撑座2与支撑平台3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支撑座2可为丝杆结构,通过旋转实现助力平台1的直线升降,也可为其他可实现带动助力平台1的直线升降即可为使两车钩底部的支撑定位结构的助力平台1在同一高度上,在支撑座2上,设置有刻度尺,用以标记支撑座2的高度,调整两个车钩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高度调整范围在200

720mm范围内,调整精度为1mm。基于1mm的调整精度,采用液压方式进行机械调节,将待连挂车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个支撑车钩的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支撑平台及助力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设置有可沿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助力平台的顶面支撑所述车钩,并对所述车钩限位,所述助力平台的底部通过高度可调的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平台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刻度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为丝杆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通过液压装置进行高度调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车钩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调整精度为1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慧徐广增陈洪满刘东杰赵德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