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横梁、车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54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横梁、车架及汽车,该后横梁包括:梁体以及用于固定电机的两个管套组件;其中,两个管套组件固定在梁体,且两个管套组件沿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两个管套组件分列在梁体的中心线的两侧,梁体的中心线为垂直于梁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后横梁还包括分别与梁体以及两个管套组件固定连接的加强筋组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车架的后横梁设置两个管套组件来支撑电机,并且两个管套组件采用分列在后横梁的中心线的两侧的方式设置,改善了对电机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了后横梁支撑电机稳定性。同时,也改善了车架在电机输出扭矩时的受力效果。在电机输出扭矩时的受力效果。在电机输出扭矩时的受力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横梁、车架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后横梁、车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相对传统发动机,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将前电机安装在副车架上,可以达到节约机舱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目的,是目前纯电动汽车前电机主流布置方式。相对燃油车,纯电动车后轴比较大,适合以后驱为主,在后副车架上安装后电机进行驱动,也是当前后驱动电机唯一安装方式。因此,对于纯电车前后副车架来说,除了要满足传统燃油车所要求的性能以外,还需要满足驱动电机特性的需求。电机特性与传统燃油发动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其扭矩是后者的数倍,并且响应更快,瞬时爆发力更大,因此副车架结构需要特殊的设计要求。然而,当前的副车架在固定电机时,其采用的支撑方式无法满足电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横梁、车架及汽车,改善对电机的固定效果。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横梁,该后横梁包括:梁体以及用于固定电机的两个管套组件;其中,
[0005]两个所述管套组件固定在所述梁体,且两个所述管套组件沿所述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两个所述管套组件分列在所述梁体的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梁体的中心线为垂直于所述梁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
[0006]所述后横梁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梁体以及两个所述管套组件固定连接的加强筋组件。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车架的后横梁设置两个管套组件来支撑电机,并且两个管套组件采用分列在后横梁的中心线的两侧的方式设置,改善了对电机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了后横梁支撑电机稳定性。同时,也改善了车架在电机输出扭矩时的受力效果。
[000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两个管套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任一管道与靠近的梁体的端部之间的间距。
[000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梁体上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其中,
[0010]所述第一加强筋与其中的一个管套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二加强筋与另一个管套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三加强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管套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0013]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围成三角形结构。
[00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个数为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个数分别为两个;其中,
[0015]两个第一加强筋分列在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侧;
[0016]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列在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侧。
[00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加强筋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梁体上的两个第四加强筋以及两个第五加强筋;其中,
[0018]两个所述第四加强筋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同一管套组件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四加强筋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呈X方式排列;
[0019]两个所述第五加强筋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同一管套组件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五加强筋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呈X方向排列。
[00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以及所述第四加强筋为弧形加强筋,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四加强筋的内凹面相对设置;和/或,
[0021]所述第二加强筋以及所述第五加强筋为弧形加强筋,且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内凹面相对设置。
[002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管套组件为椭圆形的管套组件,且所述管套组件的长轴平行于所述梁体的中心线。
[002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管套组件包括与所述梁体固定连接的管套以及设置在所述管套内的橡胶悬置。
[002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梁体为横截面为C形的梁体。
[002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架,该车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后横梁以及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其中,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分别与所述后横梁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车架的后横梁设置两个管套组件来支撑电机,并且两个管套组件采用分列在后横梁的中心线的两侧的方式设置,改善了对电机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了后横梁支撑电机稳定性。同时,也改善了车架在电机输出扭矩时的受力效果。
[0027]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电机。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车架的后横梁设置两个管套组件来支撑电机,并且两个管套组件采用分列在后横梁的中心线的两侧的方式设置,改善了对电机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了后横梁支撑电机稳定性。同时,也改善了车架在电机输出扭矩时的受力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后横梁的正面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后横梁的立体图;
[0032]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后横梁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4]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
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5]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架,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用以支撑电机,以将电机固定在车架上。
[0036]如图1中所示,当前电机采用的固定方式为采用三点质心布置方式安装在副车架上,即前面两个安装点5、6以及后面一个安装点2,电机总成位于三点组成的三角形质心位置。参考图1中所示,副车架包括左纵梁3、后横梁1以及右纵梁4。后横梁1的两端发分别与左纵梁3以及右纵梁4连接。在设置三个安装点时,其中的一个安装点2设置在后横梁1,另外的两个安装点5、6分别设置在了左纵梁3以及右纵梁4上,以形成三角形支撑。
[0037]在采用上述方式固定电机时,由于电机的扭矩很大,瞬时能达到数百牛米,将对安装位置产生很大的Z向力,尤其是对后横梁1来说,其仅一个安装点2受力,从而造成三点位置将产生严重不等的受力分布,安装点2的受力将会是前面安装点5、6的2倍,可达到15KN以上。由于安装点2受力较大,橡胶悬置容易出现不可逆变形、磨损、寿命低等耐久可靠性问题;副车架后横梁1在较大的安装点2载荷作用下,也容易出现结构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以及用于固定电机的两个管套组件;其中,两个所述管套组件固定在所述梁体,且两个所述管套组件沿所述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两个所述管套组件分列在所述梁体的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梁体的中心线为垂直于所述梁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所述后横梁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梁体以及两个所述管套组件固定连接的加强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管套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任一管道与靠近的梁体的端部之间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梁体上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其中的一个管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与另一个管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加强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管套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及第三加强筋围成三角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个数为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个数分别为两个;其中,两个第一加强筋分列在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列在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梁体上的两个第四加强筋以及两个第五加强筋;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自力邬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