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90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含三嵌段丙烯酸类共聚物、含有官能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可膨胀微球和固化剂,并通过涂布、高温发泡和熟化等步骤制得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应用领域不同,通过采用不同的粒度和发泡后粒度的两种可膨胀微球制备不同厚度、不同落球点面冲击吸收率和不同压缩强度的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还通过可膨胀微球的膨胀温度高低以制成耐热性不同的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该泡棉可用作3C产品LCD、显示器、扬声器、摄像头、镜头和麦克风等电子元器件衬垫或衬片。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泡棉
,具体为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机身和屏幕越来越薄、显示屏尺寸越来越大及边框越来越窄,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不但要求机身与显示屏的锚固粘结越来越好,而且对敏感电子部件如显示器和电池在防水、抗冲击和抗跌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这些敏感电子部件周围必须有能防水和缓冲功能的材料

柔性慢回弹薄泡棉,以免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溅水、磕碰或跌落而导致敏感电子部件的受损。
[0003]现有柔性慢回弹泡棉按聚合物基质类型可分为聚丙烯酸酯泡棉、聚乙烯泡棉、聚氨酯泡棉、乙烯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泡棉、硅泡棉和橡胶泡棉等。相比于聚丙烯酸酯泡棉,其他泡棉吸附性、防水性、回弹性不佳。其次,国外供应商几乎垄断了用作3C产品LCD、显示器、扬声器、摄像头、镜头和麦克风等电子元器件衬垫或衬片的柔性慢回弹薄泡棉,尤其是80~200微米的柔性慢回弹聚丙酸酯泡棉。国内生产的柔性慢回弹薄泡棉供应商较少,尤其是生产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产品的生产商,并且其产品的落球冲击吸收低及回弹性差。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鉴于以上原因,提供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下组份:
[0007](1)至少一种三嵌段丙烯酸类共聚弹性体,该共聚弹性体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硬段,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0℃的丙烯酸衍生物的聚合物作为软段构成ABA型嵌段共聚弹性体,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占三嵌段丙烯酸类共聚弹性体的5.00~45.00wt%;
[0008](2)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
[0009](3)至少两种可膨胀微球,每种可膨胀微球开始膨胀温度和最高膨胀温度相隔10~60℃;
[0010](4)溶剂、固化剂、交联剂。
[0011]较为优化地,以总和为100.00wt%计,其中三嵌段丙烯酸类共聚弹性体占4.10~14.3wt%,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占15.10~30.20wt%,可膨胀微球占1.20~1.50wt%,固化剂占0.30~0.60wt%、色浆占0.00~4.20wt%,溶剂占48.3~78.9wt%,交联剂0.40~0.90wt%。
[0012]较为优化地,所述软段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

乙基己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乙氧
基乙基丙烯酸酯、月桂酸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酸(甲基)丙烯酸酯和异癸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3]较为优化地,所述的三嵌段丙烯酸类共聚弹性体为LA2270、LA2250、LA2140、LA2330、LA3320和LA2114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4]较为优化地,所述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为双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三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四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五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六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八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十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或者十五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0015]较为优化地,所述两种可膨胀微球的复配原则是可膨胀微球膨胀后粒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的泡棉组合物产品厚度。
[0016]较为优化地,所述可膨胀微球为以下任意一种复配:
[0017]A:551DU 40和920DU20、920DU40、920DU 80、920DU 120、093DU 120、909DU 80中任意一种复配;
[0018]B:051DU 40和920DU 20、920DU 40、920DU 80、920DU 120、930DU 120、980DU 80、951DU 120中任意一种复配;
[0019]C:031DU 40和051DU 40、909DU 80、920DU 20中任意一种复配;
[0020]D:053DU 40和093DU 120、909DU80、920DU40、920DU 80中任意一种复配;
[0021]E:043DU 80和093DU 120复配;
[0022]F:043DU 40和909DU 80、920DU 40、920DU80、920DU120、930DU 120中任意一种复配。
[0023]较为优化地,当薄泡棉组合物的厚度为80~100μm,则选择551DU40和920DU 20复配、551DU 40和920DU40复配、051DU40和920DU20复配、051DU 40和920DU 40复配、031DU 40和051DU 40复配、031DU 40和920DU 20复配、053DU 40和920DU 40复配及043DU 40和920DU 40复配中的一种复配中的任意一种;
[0024]当薄泡棉组合物的厚度为100~150μm,则选择551DU 40和920DU 20复配、551DU 40和920DU 40复配、551DU 40和920DU 80复配、551DU 40和909DU 80复配、051DU 40和920DU 20复配、051DU 40和920DU 40复配、051DU 40和920DU 80复配、051DU40和980DU80复配、031DU 40和051DU 40复配、031DU 40和909DU 80复配、031DU 40和920DU20复配、053DU 40和909DU 80复配、053DU40和920DU 40复配、053DU 40和920DU 80复配、043DU 40和909DU 80复配、043DU 40和920DU 40复配、及043DU 40和920DU 80复配中的任意一种;
[0025]当薄泡棉组合物的厚度为150~200μm,则选择551DU 40和093DU 120复配、551DU 40和920DU 120复配、051DU 40和920DU 120复配、051DU 40和930DU 120复配、051DU 40和951DU 120复配、053DU 40和093DU 120复配、043DU 80和093DU 120复配、043DU 40和920DU 120复配及043DU 40和930DU 120复配中的任意一种。
[0026]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常温下,将三嵌段丙烯酸类共聚弹性体和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交联剂完全溶解在溶剂中;把可膨胀微球和固化剂加入混合物中,分散均匀;涂布到离型薄膜,烘干,高温发泡,成卷,熟化,即可得到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
[0027]较为优化地,在66~155℃之间高温发泡。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份:(1)至少一种三嵌段丙烯酸类共聚弹性体,该共聚弹性体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硬段,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0℃的丙烯酸衍生物的聚合物作为软段构成ABA型嵌段共聚弹性体,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占三嵌段丙烯酸类共聚弹性体的5.00~45.00wt%;(2)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3)至少两种可膨胀微球,每种可膨胀微球开始膨胀温度和最高膨胀温度相隔10~60℃;(4)溶剂、固化剂、交联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总和为100.00wt%计,其中三嵌段丙烯酸类共聚弹性体占4.10~14.3wt%,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占15.10~30.20wt%,可膨胀微球占1.20~1.50wt%,固化剂占0.30~0.60wt%、色浆占0.00~4.20wt%,溶剂占48.3~78.9wt%,交联剂0.40~0.90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段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

乙基己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月桂酸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酸(甲基)丙烯酸酯和异癸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为双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三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四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五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六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八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十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或者十五官能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可膨胀微球的复配原则是可膨胀微球膨胀后粒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的泡棉组合物产品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慢回弹聚丙烯酸酯薄泡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微球为以下任意一种复配:A:551 DU 40和920 DU 20、920 DU 40、920 DU 80、920 DU 120、093 DU 120、909 DU 80中任意一种复配;B:051 DU 40和920 DU 20、920 DU 40、920 DU 80、920 DU 120、930 DU 120、980 DU 80、951 DU 120中任意一种复配;C:031 DU 40和051 DU 40、909 DU 80、920 DU 20中任意一种复配;D:053 DU 40和093 DU 120、909 DU 80、920 DU 40、920 DU 80中任意一种复配;E:043 DU 80和09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正青毕英慧周奎任陈启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