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可移除红外吸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690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可移除红外吸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将具有碳碳双键等活性基团的红外吸收剂聚合到丙烯酸酯的主链结构上,提高了红外吸收剂在高粘性聚丙烯酸酯胶粘剂中的分散性和结合性,在增加其红外吸收能力的同时降低了红外吸收剂的析出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红外吸收保护膜由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基材层2、低粘性粘接层和离型层组成,通过设置红外吸收夹层的结构,将高粘性红外吸收层与红外摄像头隔离开来,有效避免了将红外吸收剂直接添加到粘接层而导致红外吸收剂析出进而污染摄像头的问题,同时设置低粘性粘接层,使用后可以轻易移除,镜头表面无残胶鬼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可移除红外吸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社会中,人脸识别已迅速崛起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一大核心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身份验证,还在公共安全、金融支付、智能交通等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技术的发展永远伴随着新的挑战,在早期的人脸识别系统中,可见光摄像头因其对环境光敏感性高而时常出现误识别,特别是在弱光或逆光条件下。近红外技术作为对此的应对策略,不仅能够在低光甚至无光环境下实现准确识别,而且提供了一个对传统可见光摄像头的有益补充,尤其在复杂环境下。但这一技术带来的却是新的制造和质检挑战。为了确保红外摄像头的高效性能,其在制造阶段需要经受严格的检测和调试,在检测和调试过程中需要屏蔽近红外光线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制程保护膜技术应运而生。一款理想的制程保护膜不仅要有高效的红外屏蔽性能,还需要在可见光范围内拥有合适的透明度,以确保生产制造人员可以观察到红外摄像头的外观。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制程保护膜需要在使用后轻松剥离,且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以确保摄像头的清晰度和长久使用。此外,制程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其特征在于,包含红外吸收剂化学改性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增粘树脂和固化剂,所述红外吸收剂化学改性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为含丙烯酰胺基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红外吸收剂后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自由基共聚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剂化学改性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按照质量份计包括:红外吸收剂5-30份、含丙烯酰胺基的硅烷偶联剂0.2-1份、软单体60-90份、硬单体5-30份、功能单体0.1-5份、引发剂0.1-2份、溶剂100-1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其特征在于,包含红外吸收剂化学改性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增粘树脂和固化剂,所述红外吸收剂化学改性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为含丙烯酰胺基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红外吸收剂后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自由基共聚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剂化学改性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按照质量份计包括:红外吸收剂5-30份、含丙烯酰胺基的硅烷偶联剂0.2-1份、软单体60-90份、硬单体5-30份、功能单体0.1-5份、引发剂0.1-2份、溶剂100-1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剂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锑锡(ato)、掺铯钨青铜(csxwo3)及六硼化镧(lab6)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红外线吸收剂的粒径为20-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丙烯酰胺基的硅烷偶联剂为3-丙烯酰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硬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功能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性红外吸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粘性红外吸收层中红外吸收剂化学改性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和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0∶(0.1-2);所述固化剂为环氧固化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俊周奎任曾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