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80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5
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它涉及一种动车组闸片用摩擦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动车组闸片使用的摩擦单元缺少载荷方向的调节能力导致少数先接触的摩擦块产生比较严重的磨损,其使用寿命较其它摩擦块缩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摩擦块组件、上碟簧和下碟簧;所述摩擦块组件、上碟簧、下碟簧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固定在动车组闸片的钢背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设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设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设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车组闸片用摩擦单元,属于轨道交通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动车组是现代火车的一种类型,由若干带动力的车辆和不带动力的车辆组成,列车在正常使用期限内以固定编组模式运行。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动车组已经成为我国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动车组所使用的闸片是动车运行的安全保证。现有动车组所使用的闸片由18个小摩擦块组成,在工作时闸片与配副制动盘进行高速摩擦,18个小摩擦块的高度因组装和使用的原因会有一定的差异,在制动过程中高度较高的摩擦块会优先与制动盘接触进行摩擦,缺少载荷方向的调节能力导致少数先接触的摩擦块产生比较严重的磨损,其使用寿命较其它摩擦块缩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动车组闸片使用的摩擦单元缺少载荷方向的调节能力导致少数先接触的摩擦块产生比较严重的磨损,其使用寿命较其它摩擦块缩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摩擦块组件、上碟簧和下碟簧;所述摩擦块组件、上碟簧、下碟簧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固定在动车组闸片的钢背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摩擦块组件包括摩擦体、背板和定位轴;摩擦体固定在背板的上表面,定位轴的上端穿过背板后与摩擦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碟簧、下碟簧由上至下依次同轴套装在定位轴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摩擦体下表面的面积。
[0007]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卡簧;定位轴的下端穿过动车组闸片的钢背后与卡簧连接。
[000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防转铆钉;背板上表面的边缘设有铆钉孔,防转铆钉插装在铆钉孔内,且防转铆钉的下端与动车组闸片的钢背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上碟簧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的凸起,下碟簧的上表面设有下凹的凹槽,所述凸起插装在凹槽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碟簧的纵截面为倒置的草帽形,下碟簧的纵截面为M。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上碟簧与下碟簧叠加配合的结构在小载荷加载时就能表现出较强的高度调节能力避免过度磨损,而随着载荷继续增加上碟簧与摩擦体背板贴合后,下碟簧继续发挥调节能力但弹性模量较大强度很高,该结构还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双碟簧结构在同一水平面上共同承担一大载荷时,该结构能够有效地在受力方向上进行高度调节从而达到尽可能多的单元能够与加力面贴合的效果,让尽可能多地单元承担载荷,避免少数的单元起主要支撑作用进而可能导致的单元结构过早损坏;本专利技术的双碟簧结构具备多重调节能力,上碟簧弹性模量较大,下碟簧弹性模量较小,随着载荷
增加双碟簧复合结构赋予其两段弹性变形能力;在一定载荷内以低弹性模量较易发生变性,超出一定载荷后弹性模量增加较难发生变形,达到支撑性增加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摩擦块组件的主剖视图;
[0014]图3是摩擦块组件的俯视图;
[0015]图4是背板的俯视图;
[0016]图5是背板和定位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上碟簧的主剖视图;
[0018]图7是上碟簧的俯视图;
[0019]图8是下碟簧主剖视图;
[0020]图9是下碟簧的俯视图;
[0021]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动车组闸片钢背上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包括摩擦块组件、上碟簧1和下碟簧2;所述摩擦块组件、上碟簧1、下碟簧2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固定在动车组闸片的钢背3上。
[0023]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的所述摩擦块组件包括摩擦体4、背板5和定位轴6;摩擦体4固定在背板5的上表面,定位轴6的上端穿过背板5后与摩擦体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碟簧1、下碟簧2由上至下依次同轴套装在定位轴6上。
[0024]本实施方式中摩擦体4采用长六角全圆角设计分布在闸片钢背3上,尽量降低锐角设计,减少应力集中,降低在摩擦过程中尖角崩角掉块的可能;
[0025]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6]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的所述背板5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摩擦体4下表面的面积。
[0027]背板5外轮廓大于摩擦体4轮廓的设计有利于在摩擦过程中更好地散热,由于闸片在摩擦过程中能产生很大的热量进而产生很高的温度,这就要就摩擦体4及背板5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采用外轮廓大于摩擦体4轮廓的背板也有利于摩擦体向背板的热传递和冷却,有利于闸片总体温度的降低。
[0028]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29]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还包括卡簧7;定位轴6的下端穿过动车组闸片的钢背3后与卡簧7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30]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还包括防转铆钉8;背板5上表面的边缘设有铆钉孔501,防转铆钉8插装在铆钉孔501内,且防转铆钉8的下端与动车组闸片的钢背3固定连接。
[0031]背板5采用独特的套环防转设计如图所示,在背板5侧面多一个套环结构,套在防转铆钉8上,防止摩擦体4及背板5在摩擦过程中过度旋转从而导致磨合失效和过度磨损;这种防转设计区别于一种常见的侧面设置防转铆钉8的设计,这种新的设计防转铆钉8与旋转中心距离更远力臂更大从而能抵消更大的由于摩擦不均匀导致的摩擦体4旋转力,具备更大的可靠性;同时由于防转铆钉8在斜角远端布置,从而允许设置直径更大铆接强度更高的防转铆钉8,进而带来更高的可靠性。
[0032]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33]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6至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的上碟簧1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的凸起101,下碟簧2的上表面设有下凹的凹槽201,所述凸起101插装在凹槽201内。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4]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6至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的所述上碟簧1的纵截面为倒置的草帽形,下碟簧2的纵截面为M形。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六相同。
[0035]工作原理
[0036]上碟簧1和下碟簧2弹性模量不同,在受同样载荷的情况,下碟簧2更易变形,下碟簧2弹性变形能力更强,下碟簧2在受一定载荷后逐渐变平,当载荷进一步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包括摩擦块组件、上碟簧(1)和下碟簧(2);所述摩擦块组件、上碟簧(1)、下碟簧(2)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固定在动车组闸片的钢背(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块组件包括摩擦体(4)、背板(5)和定位轴(6);摩擦体(4)固定在背板(5)的上表面,定位轴(6)的上端穿过背板(5)后与摩擦体(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碟簧(1)、下碟簧(2)由上至下依次同轴套装在定位轴(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摩擦体(4)下表面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动车组闸片用双碟簧支撑式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动车组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姜久兴陈刚朱春城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新干线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