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43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摩擦单元和三角托架,摩擦单元包括小钢背、烧结层和过渡层,烧结层通过过渡层设置于小钢背上,小钢背和三角托架通过球头结合部连接,球头结合部包括设置于三角托架表面的球头凹槽和设置于小钢背表面的球头凸起,三角托架上设置有插接柱和限位柱,摩擦单元中心处设置有排屑孔,规则摩擦单元设置为边角呈圆弧结构的六棱柱,不规则摩擦单元形状设置为边角呈圆弧结构的异形五棱柱,摩擦单元于三角托架上的排列方式为,摩擦单元的棱边平行设置,不规则摩擦单元的异形边设置方位与大钢背内外轮廓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制动装置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动车组闸片作为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对列车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动车组闸片上的粉末冶金结构为主要的制动器材,不同的粉末冶金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列车制动过程中,需要施加一定的制动力让双侧闸片与制动盘相接触产生摩擦力做功使得列车停止,而真正发挥制动作用的是设置在闸片大小钢背上的各个性能小单元。
[0003]随着制动持续的进行,摩擦接触面将会产生高达700℃左右的温升,闸片各个性能小单元自身也受到较大的热应力作用,此时若各性能小单元受力、温升不均极易出现性能小单元上的摩擦工作层磨耗加剧、掉块、偏磨等现象,从而影响到闸片的使用性能。目前,针对非燕尾型动车组闸片存在以下问题:1、性能小单元自身结构设计不合理,致使摩擦接触面应力及温升不均,易产生偏磨及热应力集中等现象;2、性能小单元中摩擦单元带有尖角,且性能小单元排布后与大小钢背外轮廓契合较少,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摩擦单元易受到冲击出现掉边、掉角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包括摩擦单元和三角托架,摩擦单元包括小钢背、烧结层和过渡层,烧结层通过过渡层设置于小钢背上,小钢背和三角托架通过球头结合部连接,烧结层和小钢背通过烧结的方式连接,烧结层制作材料为铜基粉末冶金烧结材料。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球头结合部包括设置于三角托架表面的球头凹槽和设置于小钢背表面的球头凸起。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三角托架上设置有插接柱和限位柱,插接柱用于安装固定三角托架,限位柱用于限位固定三角托架。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摩擦单元包括1个规则摩擦单元和2个不规则摩擦单元,摩擦单元中心处设置有排屑孔。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规则摩擦单元设置为边角呈圆弧结构的六棱柱,不规则摩擦单元形状设置为边角呈圆弧结构的异形五棱柱。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摩擦单元于三角托架上的排列方式为,摩擦单元的棱边平行设置,异形五棱柱的异形边设置方向与大钢背内外轮廓相同。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小钢背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烧结层表面设置有与通孔适配的安装凸块。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车组闸片上设置有多个粉末冶金结构,且通过多个粉末冶金结构相互互锁排布,完成对高速行驶的动车制动,同时互锁排布可确保刹车过程中摩擦单元不会发生转圈现象,从而提高动车刹车制动效果。
[0013]球头结合部可保证三角托架和设置于小钢背上的摩擦单元在动车制动时能够持续具有最大摩擦接触面积,从而确保刹车稳定,规则摩擦单元和不规则摩擦单元共同组合配套完成动车制动任务,两排不规则摩擦单元的圆弧边与闸片外轮廓段相近,在对于动车组闸片所受应力可得到较好的分散,同时当动车组闸片制动时,温度急剧升高,形成的流线型曲线可更好的分散热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动车闸片上的粉末冶金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三角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摩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烧结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附图标记:11、规则摩擦单元;12、不规则摩擦单元;21、规则小钢背;22、不规则小钢背;3、三角托架;4、球头凹槽;5、球头凸起;6、插接柱;7、限位柱;8、凸块;9、烧结层;10、过渡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一种用于动车闸片上的粉末冶金结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0]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0021]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2]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包括摩擦单元和三角托架3,摩擦单元包括小钢背、烧结层9和过渡层10,烧结层9通过过渡层10设置于小钢背上,小钢背和三角托架3通过球头结合部连接,烧结层9和小钢背通过烧结的方式连接,烧结层9制作材料为铜基粉末冶金烧结材料,球头结合部包括设置于三角托架3表面的球头凹槽4和设置于小钢背表面的球头凸起5,过渡层10为低熔点金属与铜合金混粉烧结材料,过渡层10与烧结层9通过专用钢制模具分层压制成整体粉末压坯并与钢背板组合烧结,过渡层10主要用于增加烧结层9与钢背板的粘合强度,可保证使用过程中烧结层9不会发生脱落。
[0023]摩擦单元包括1个规则摩擦单元11和2个不规则摩擦单元12,摩擦单元中心处设置有排屑孔,规则摩擦单元11设置边角呈圆弧结构的六棱柱,边角连接处设计为小圆弧形连
接,不规则摩擦单元12形状设置为边角呈圆弧结构的异形五棱柱,同样在边角连接处设计为小圆弧形连接,烧结层9在其表面设置有用于与小钢背结合的凸块8,凸块8的数量设置为4个,凸块8与设置于小钢背上的通孔过渡连接,并通过烧结的方式将烧结层9固定设置于小钢背上,金属过渡层设置于烧结层和小钢背之间,且厚度小于1毫米,烧结层9通过金属过渡层10固定设置于小钢背上,此连接方式可保证烧结层9与小钢背的连接强度,保证动车制动时摩擦单元不会发生脱落和损坏。
[0024]小钢背横截面形状设置与烧结层9横截面形状相同,即不规则小钢背22横截面形状设置与不规则烧结层9横截面形状相同,规则小钢背21横截面形状设置与规则烧结层9横截面形状相同,摩擦单元于三角托架3上的排列方式为,摩擦单元的直线棱边平行靠近设置,且不规则摩擦单元12的异形边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与动车组闸片外轮廓方向一致,通过插接柱6将三角托架3固定设置于基板上,通过限位柱7对三角托架3进行限位固定,并调整方向使两个不规则摩擦单元12的异形边一致向外,每一个三角托架3上设置的一个规则摩擦单元11以及两个不规则摩擦单元12构成等腰三角形,其中规则摩擦单元11与一个不规则摩擦单元12分别设置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处,另外一个不规则摩擦单元12设置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处,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粉末冶金结构外轮廓与基板贴近,粉末冶金外轮廓与动车组闸片基板同时为流线型且适配贴合时,当动车制动时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单元和三角托架(3),所述摩擦单元包括小钢背、烧结层(9)和过渡层(10),所述烧结层(9)通过过渡层(10)设置于小钢背上,所述小钢背和三角托架(3)通过球头结合部连接,所述烧结层(9)和小钢背通过烧结的方式连接,所述烧结层(9)制作材料为铜基粉末冶金烧结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结合部包括设置于三角托架(3)表面的球头凹槽(4)和设置于小钢背表面的球头凸起(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车组闸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托架(3)上设置有插接柱(6)和限位柱(7),所述插接柱(6)用于安装固定三角托架(3),所述限位柱(7)用于限位固定三角托架(3)。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振王锦杨梁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汉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