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05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涉及电机转子退轴领域,包括:设备支撑板、转子支撑筒和夹紧装置;所述设备支撑板内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设备支撑板用于支撑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的高度;所述设备支撑板上开设有供电机转子一端插入的通孔;所述转子支撑筒位于通孔下方,用于支撑电机转子;所述夹紧装置位于设备支撑板上方,用于夹紧电机转子的铁芯,保证退轴后电机转子的铁芯为一体化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中大型交流电机感应加热专用设备,完成中大型电机转子的快速退轴,突破中大型电机换轴效率低的瓶颈,极大降低能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转子退轴的
,具体涉及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典型中大型电机(如JD160系列电机)退轴方案均采用的是钻、扩、镗轴后再油压退轴,工艺流程复杂,效率极低,且常有多次油压无法退轴返工的情况,更甚压裂转子压圈造成整个转子报废;近期,市场JD160系列电机检修换轴量大,即现有工艺无法满足生产计划要求。
[0004]目前国内电机转子使用感应加热退轴的大多是小型电机,其产品结构简单,转子重量小,过盈量小,使用的电源功率小于30kW;而目前业内还没有中大型电机(铁芯重量达到400~500kg,直径400~500mm,长度400~500mm)使用感应加热退轴的成功案例,因此没有类似专用工装;而我司针对于中大型电机研发的中大型交流电机感应加热专用设备,由于没有专用工装配合使用,导致其退轴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我司针对于中大型电机研发的中大型交流电机感应加热专用设备,由于没有专用工装配合使用,导致其退轴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基于中大型交流电机感应加热专用设备,完成中大型电机转子的快速退轴,突破中大型电机换轴效率低的瓶颈,极大降低能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具体包括如下结构:
[0008]设备支撑板,所述设备支撑板内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设备支撑板用于支撑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的高度;所述设备支撑板上开设有供电机转子一端插入的通孔;优选地,所述电机转子实质上包括:转轴、转子铁芯、N/D两端压圈及端环导条;即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的高度,以适应感应加热需求;
[0009]转子支撑筒,所述转子支撑筒位于通孔下方,用于支撑电机转子,通过转子支撑筒可增加电机转子的高度,保证转轴充分脱落;即保证退轴过程中,转轴的充分脱落;
[0010]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位于设备支撑板上方,用于夹紧电机转子的铁芯,保证退轴后电机转子的铁芯为一体化结构,保证冲片片间压力。
[0011]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支撑板包括:
[0012]用于支撑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的设备支撑上板和置于工作面的设备支撑下板;优选地,在使用时,可先将设备支撑下板置于工作面上,在依次安装高度调节装置、设备支撑
上板等其余部件即可;
[0013]所述设备支撑上板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设备支撑下板的上方,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设备支撑上板的高度,从而调节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的高度;通过设备支撑上板和设备支撑下板可以使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进行平稳安装。
[0014]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可调支撑螺杆组;即通过可调支撑螺杆组,可以调节设备支撑上板的高度尺寸及平面度;再通过设备支撑上板确保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与铁芯同轴心,间隙均匀,最终确保部件加热均匀;优选地,通过更换可调支撑螺杆组,可适宜于同类型不同轴伸高度电机的工艺需求。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支撑螺杆组共四组,呈圆周阵列布置在设备支撑上板和设备支撑下板之间;通过圆周阵列布置的四组可调支撑螺杆组,可以更好的调节设备支撑上板的高度尺寸及平面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支撑上板的轴心处开设有供电机转子一端插入的通孔;
[0017]所述设备支撑下板的轴心处开设有用于固定转子支撑筒的开孔,所述转子支撑筒一端插入开孔内,进行固定。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转子支撑筒包括:第一转子支撑筒和第二转子支撑筒;
[0019]第一转子支撑筒的下方插入开孔内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子支撑筒的外径与开孔的内径保持一致,满足配合公差即可;
[0020]第一转子支撑筒上方安装第二转子支撑筒,所述第二转子支撑筒用于支撑电机转子;通过第一转子支撑筒支撑第二转子支撑筒,再由第二转子支撑筒支撑电机转子,从而增加电机转子高度。
[0021]进一步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退轴护环、退轴扇形压板和转子铁芯夹紧螺杆组;
[0022]所述退轴扇形压板和退轴护环分别置于铁芯的上下两端端面,所述转子铁芯夹紧螺杆组将退轴扇形压板和退轴护环进行连接,通过转子铁芯夹紧螺杆组的拉紧,使退轴扇形压板和退轴护环将铁芯夹紧;其中,退轴护环的设置,在保证退轴过程中足够的接触面积基础上保护电机转子D端压圈环形齿;退轴扇形压板针对电机转子N端有限空间进行设计,在保证电机转子可靠夹紧的基础上,确保电机转子N端压圈的端面加热有效性。
[0023]进一步地,所述退轴护环上呈圆周阵列开设有十个安装孔;
[0024]所述退轴扇形压板和转子铁芯夹紧螺杆组均为十个,呈圆周阵列排布,分别与退轴护环上的安装孔进行连接;即通过十组夹紧装置对铁芯进行全方位的夹紧。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子支撑筒的下端面设有用于与第一转子支撑筒配合安装的第一配合台阶;
[0026]所述第二转子支撑筒的上端面设有为转子铁芯夹紧螺杆组提供安装空间的第二配合台阶,避免转子铁芯夹紧螺杆组的凸出部位与第二转子支撑筒发生干涉;所述第二转子支撑筒的上端面与退轴护环接触,支撑电机转子。
[0027]工作原理如下:
[0028]设备支撑上板、可调支撑螺杆组、设备支撑下板组合,保证了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安装位置适宜,确保设备运用可靠性;
[0029]第一转子支撑筒和第二转子支撑筒组合,保证了电机转子的高度适宜,确保退轴过程转轴充分脱落;
[0030]退轴护环、转子铁芯夹紧螺杆组、退轴扇形压板组合,保证电机转子的退轴质量。
[003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包括:设备支撑板,所述设备支撑板内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设备支撑板用于支撑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的高度;所述设备支撑板上开设有供电机转子一端插入的通孔;转子支撑筒,所述转子支撑筒位于通孔下方,用于支撑电机转子,通过转子支撑筒可增加电机转子的高度,保证转轴充分脱落;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位于设备支撑板上方,用于夹紧电机转子的铁芯,保证退轴后电机转子的铁芯为一体化结构;其基于中大型交流电机感应加热专用设备,完成中大型电机转子的快速退轴,突破中大型电机换轴效率低的瓶颈,极大降低能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1

电机转子,2

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3

设备支撑上板,4

可调支撑螺杆组,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支撑板,所述设备支撑板内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设备支撑板用于支撑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2),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2)的高度;所述设备支撑板上开设有供电机转子(1)一端插入的通孔;转子支撑筒,所述转子支撑筒位于通孔下方,用于支撑电机转子(1),通过转子支撑筒可增加电机转子(1)的高度,保证转轴充分脱落;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位于设备支撑板上方,用于夹紧电机转子(1)的铁芯,保证退轴后电机转子(1)的铁芯为一体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支撑板包括:用于支撑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2)的设备支撑上板(3)和置于工作面的设备支撑下板(5);所述设备支撑上板(3)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设置在设备支撑下板(5)的上方,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调节设备支撑上板(3)的高度,从而调节感应加热主电源设备(2)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可调支撑螺杆组(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撑螺杆组(4)共四组,呈圆周阵列布置在设备支撑上板(3)和设备支撑下板(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大型电机转子退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支撑上板(3)的轴心处开设有供电机转子(1)一端插入的通孔;所述设备支撑下板(5)的轴心处开设有用于固定转子支撑筒的开孔,所述转子支撑筒一端插入开孔内,进行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凉琴高亮李训虎余俊杰唐怀路熊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车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