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绕线机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487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绕线机构上料装置,包括平移模组、安装座、分度机械手、取料机械手、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分度机械手、取料机械手、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滑动设于平移模组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分度机械手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取料机械手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能够带动转子进行快速上料,并通过分度机械手带动转子旋转至合适角度,为转子预先调整角度,增加绕线效率。增加绕线效率。增加绕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绕线机构上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绕线
,具体涉及一种转子绕线机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的转子一般包括转子铁芯和转子绕组,不少生产厂家在生产转子铁芯时均采用高速冲压机床来加工生产,然后通过专门的设备将铜线绕在转子铁芯上形成转子绕组, 转子质量的好坏跟转子铁芯的加工质量以及转子绕组的绕线质量密不可分,传统的全自动转子绕线机的转子上料是通过人工进行的,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
[0003]申请号为20162149617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子绕线机,属于绕线机
它解决了现有单体式的转子绕线机上料效率低,摆臂直接取转子存在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本转子绕线机的上下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轨和滑动固定在第一导轨上的置物架,第一导轨的内端位于主机机架上且靠近转位分度机构,第一导轨的外端伸出主机机架,置物架上设有用于放置转子的固定座,第一导轨的外端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感应转子的有无和转子的位置的感应装置。该方案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转子绕线机的生产效率。
[0004]申请号为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绕线机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移模组、安装座(1)、分度机械手、取料机械手、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分度机械手、取料机械手、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设置于安装座(1)上,所述安装座(1)滑动设于平移模组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分度机械手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取料机械手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绕线机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度机械手包括旋转组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拉杆(2),所述第一拉杆(2)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弹簧夹头(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的内部设有第一压缩气腔(5),所述第一拉杆(2)延伸至第一压缩气腔(5)中并与第一气缸(4)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气腔(5)中设有第一活塞(6),所述第一活塞(6)的中间滑动设于第一拉杆(2)上,所述第一活塞(6)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夹头套(7),所述第一夹头套(7)包裹设置在第一弹簧夹头(3)外侧,所述旋转组件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绕线机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电机(8),旋转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9),所述联轴器(9)连接有连接端盖(10),所述连接端盖(10)与第一气缸(4)连接,所述旋转电机(8)的外侧连接有电机连接板(11),所述电机连接板(11)上连接有端盖座(12),所述第一气缸(4)转动设于端盖座(12)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绕线机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3)、第一丝杆(14)、第一导轨(15)、第一滑块(16)、第一丝杆连接板(17)、支架板(1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3)设于安装座(1)的端部,所述第一丝杆(14)转动设于安装座(1)的上方表面,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14)连接,所述第一导轨(15)设于安装座(1)的上方表面且与第一丝杆(14)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块(16)滑动设于第一导轨(15)上且与第一丝杆连接板(17)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连接板(17)的一侧与第一丝杆(1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连接板(17)的另一侧与支架板(18)连接,所述支架板(18)远离第一丝杆连接板(17)的一侧与端盖座(1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绕线机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械手设于分度机械手的侧边,所述取料机械手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拉杆(19),所述第二拉杆(19)的前端连接有第二弹簧夹头(2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21),所述第二气缸(21)的内部设有第二压缩气腔(22),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斌屈俊黄鹏王伟李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先哲精密电气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