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动机转子自动绕线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00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转子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起动机转子自动绕线工装,包括绕线主体和转子夹持驱动部件,绕线主体包括置线盘以及转动设在置线盘外的转环,置线盘上呈圆周间隔设置有径向分布的置线槽,每个置线槽内设置有可沿置线盘径向往复运动的推线部件,在推线部件和转环之间设置随着转环的正反转动驱使推线部件往复运动的联动部件,转环的正反转动受控于第一驱动部件,转子夹持驱动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置线盘中心的转动体,转动体可供转子底部局部插入并使两者同步转动,在转动体上方升降设置有在下降时将转子压紧在转动体上的定压件,转动体的正反转动受控于第二驱动部件,该工装能够实现转子的快速自动绕线,显著提高绕线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动机转子自动绕线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转子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起动机转子自动绕线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的转子的结构可参照公告号为CN211579815U、名称为一种电机转子换向器的连接结构的专利,该专利中记载有,电机转子包括了转轴,套设在转轴上的转子铁芯,转子铁芯包括N个转子芯片,转子芯片呈圆周间隔分布,相邻的转子芯片之间开设有励磁绕组线槽,在转轴上还套设有换向器,换向器包括绝缘套筒和换向片,绝缘套筒与转轴套接,绝缘套筒包括容置槽和绝缘缝隙,每个容置槽内设置有一换向片,漆包线在相邻的两个励磁绕组线槽之间往复叠绕,首尾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换向片焊接。
[0003]每个转子上具备N个励磁绕组线槽,需要N根漆包线进行缠绕,现有的漆包线缠绕手段大多为人工绕线,工作需要将N根漆包线逐一安装在相邻转子芯片的励磁绕组线槽上,最后统一与换向片进行焊接,一个工人8小时大约能完成40个转子的绕线,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现有问题(如使用不方便)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主题名称。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种起动机转子自动绕线工装,包括绕线主体和转子夹持驱动部件,
[0007]绕线主体包括:
[0008]置线盘,固定于一固定平台上,其上端呈圆周间隔设置有径向分布且与励磁绕组线槽个数一致的置线槽,每个置线槽内可竖直放置一根呈“W”形的漆包线;/>[0009]推线部件,位于置线槽内用于将漆包线向置线盘中心推送;
[0010]转环,转动设置于置线盘外;
[0011]联动部件,设置于转环和推线部件之间,随着转环的正反转动可实现推线部件沿置线盘的径向往复运动;
[0012]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使转环实现正反往复运动;
[0013]转子夹持驱动部件包括:
[0014]转动体,转动设置在置线盘中心,转子下端可局部插入转动体内并与转动体同步转动;
[0015]顶压件,升降设置于置线盘上方,随着顶压件的上升,其可脱离转子;随着顶压件的下降,其可将转子顶压在转动体上并与转动体同步转动;
[0016]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使转动体正反往复转动一定角度。
[0017]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绕线主体和转子夹持驱动部件,其中,转子夹持驱动部件中的转动体位于绕线主体的置线盘中心,当转子插接在转动体上后,顶压件下降压紧转子确保转子能够与转动头同步转动,第二驱动部件则能够驱使转动体带动转子正反往复转动预设
的角度,绕线主体的置线盘内设置有与转子绝缘铁芯片上的励磁绕组线槽个数一致的置线槽,每个置线槽内放置预先弯折呈“W”型的漆包线,在置线槽内的推线部件受第一驱动部件驱使在联动部件联动下沿置线盘的径向往复移动,在推线部件靠近转动体时将漆包线部分输送给转子,漆包线之所以预先设置成“W”形是为了便于推线部件的推送,推线部件只能推送漆包线的竖直部分,竖直部分的高度恰好为励磁绕组线槽的高度,漆包线的水平部分则能够随着转子的转动自动缠绕在绝缘铁芯片的上下端,进而实现自动绕线,采用上述的工装,能够快速将N根漆包线同步在转子绝缘铁芯片上进行绕线,只需几十秒就能够完成一个转子的绕线,漆包线的上料以及转子的上下料可采用人工或自动上下料的设备实现,即使采用人工上下料,一小时也能完成30

60个,与现有技术8小时完成40个相比,效率显著提升。
[0018]作为优选,置线槽呈小口径端朝向转动体的扇形,置线槽的小口径端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励磁绕组线槽的宽度,推线部件的宽度与置线槽的小口径端一致,在置线槽的大口径端凹陷有与置线槽小口径端对应且大小一致的插槽,推线部件远离置线槽小口径端的一端与插槽插接配合。
[0019]采用上述方案,置线槽设置成扇形的好处在于,给予推线部件足够后退的空间,使推线部件在后退时不会造成对漆包线的干扰,置线槽的小口径端和插槽对应且口径一致用于导向推线部件,驱使推线部件在置线槽内只沿着置线盘的径向进行往复运动,确保推线部件的推线精度,置线槽小口径端口径小于或等于励磁绕组线槽,能够确保随着推线部件的推送,漆包线能被精确推入至励磁绕组线槽内。
[0020]作为优选,联动部件包括铰接设置的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第一铰接臂远离第二铰接臂的一端与转环内壁铰接配合,第二铰接臂远离第一铰接臂的一端与推线部件远离转动体的一端连接,在置线盘外环壁凹陷有用于容置第二铰接臂且可供第二铰接臂导向移动的容置槽,容置槽底部与插槽连通设置。
[0021]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铰接臂与推线部件连接后,只能在容置槽内导向滑移,而第一铰接臂随着转环的转动位置发生偏移就会驱使第二铰接臂进行移动,由于所有的第一铰接臂均与转环铰接配合,故,只需转盘正反转动就能驱使所有的第二铰接臂同步运动且运行行程始终保持一致,这样就能驱使推线部件同步前进或后退且运行行程始终保持一致,从而确保漆包线在绝缘铁芯片上缠绕的同步性和精度。
[0022]作为优选,推线部件与第二铰接臂可拆卸连接,推线部件靠近第二铰接臂的一端设置有一限位插块,在第二铰接臂上设置有可供限位插块沿垂直于其运动方向插入并限位限位插块沿其运动方向脱出的配合槽,容置槽靠近置线槽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可供推线部件拔出的通槽。
[0023]采用上述方案,推线部件和第二铰接臂插接配合,通槽的设置可以在不拆卸联动部件的同时可直接进行推线部件的安装或拆卸,增加推线部件拆装的便捷性。
[0024]作为优选,转动体内设置有键槽,转子与键槽之间键配合。
[0025]作为优选,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于转环外壁周向分布的弧形齿条、与弧形齿条啮合的啮合件以及驱使啮合件驱动转环转动的驱动件。
[0026]采用上述方案,驱动件驱使啮合件运动从而带动与啮合件啮合的转环的往复转动,进而带动与转环铰接的第一铰接臂的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铰接臂铰接的第二铰接臂
在容置槽内的运动,最后实现与第二铰接臂连接的推线部件在置线槽内的往复运动。
[0027]作为优选,啮合件为直齿条,驱动件为固定在固定平台上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直齿条远离弧形齿条的一侧固定连接。
[0028]采用上述方案,直齿条的直线往复运动可带动与其啮合的转环的正反转动,而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恰好能带动直齿条的直线往复运动。
[0029]作为优选,啮合件为水平转动于固定平台上的啮合齿轮,驱动件为固定在固定平台上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啮合齿轮同轴固定。
[0030]采用上述方案,啮合齿轮的转动可带动与其啮合的转环的正反转动,而第一电机电机轴的正反转切换恰好可驱使与其连接的啮合齿轮的正反转动。
[0031]作为优选,顶压件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且下端转动设置有一转动顶块。
[0032]采用上述方案,利用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可实现转动顶块抵压或远离转子,转动顶块由于与活塞杆转动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动机转子自动绕线工装,包括绕线主体和转子夹持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绕线主体包括:置线盘(102),固定于一固定平台(19)上,其上端呈圆周间隔设置有径向分布且与励磁绕组线槽(161)个数一致的置线槽(1021),每个置线槽(1021)内可竖直放置一根呈“W”形的漆包线(12);推线部件(13),位于置线槽(1021)内用于将漆包线(12)向置线盘(102)中心推送;转环(202),转动设置于置线盘(102)外;联动部件,设置于转环(202)和推线部件(13)之间,随着转环(202)的正反转动可实现推线部件(13)沿置线盘(102)的径向往复运动;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使转环(202)实现正反往复运动;转子夹持驱动部件包括:转动体(8),转动设置在置线盘(102)中心,转子下端可局部插入转动体(8)内并与转动体(8)同步转动;顶压件,升降设置于置线盘(102)上方,随着顶压件的上升,其可脱离转子;随着顶压件的下降,其可将转子顶压在转动体(8)上并与转动体(8)同步转动;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使转动体(8)正反往复转动一定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动机转子自动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置线槽(1021)呈小口径端朝向转动体(8)的扇形,置线槽(1021)的小口径端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励磁绕组线槽(161)的宽度,推线部件(13)的宽度与置线槽(1021)的小口径端一致,在置线槽(1021)的大口径端凹陷有与置线槽(1021)小口径端对应且大小一致的插槽(1022),推线部件(13)远离置线槽(1021)小口径端的一端与插槽(1022)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动机转子自动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联动部件包括铰接设置的第一铰接臂(14)和第二铰接臂(15),第一铰接臂(14)远离第二铰接臂(15)的一端与转环(202)内壁铰接配合,第二铰接臂(15)远离第一铰接臂(14)的一端与推线部件(13)远离转动体(8)的一端连接,在置线盘(102)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奕然何万青李员生张人峰鲁生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