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紧自调节的绕线机送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01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子绕线机技术领域,一种张紧自调节的绕线机送线机构,包括与绕线机机架连接的基座,基座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拉线器,拉线器包括壳体,壳体内侧设有张紧轮,张紧轮上固定连接一连杆,连杆末端枢接一摆动导轮,摆动导轮下方设有固设于基座上的驱动件,驱动件顶部传动连接有线性移动的送线钣金,送线钣金上枢接有摆杆,摆杆上设有导轮,摆杆远离驱动件一侧与所述壳体枢接,且摆杆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复位拉簧,基座位于驱动件一侧设有导线座和用于检测送线距离的检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助于解决现有张紧结构简单,不具备辅助裁切送线功能的问题。备辅助裁切送线功能的问题。备辅助裁切送线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紧自调节的绕线机送线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转子绕线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张紧自调节的绕线机送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类目也逐渐繁多。线圈产品的应用及开发也越来越广。
[0003]如专利号为CN202110590225.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励磁转子绕线机,包括一字纵向顺序排列的张紧单元、绕线单元、模具单元;所述模具单元包括模具组以及圆周阵列设置于所述模具组周侧的切断机构、整形机构、送纸机构、导线钩机构。通过送张紧单元、绕线单元、模具单元、PLC控制器等设备配合作用,实现槽纸自动化成型、送料、绕线、换向,从而代替人绕制,保证了生产质量,减少了生产工作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04]但是,该技术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该技术方案中送线机构的张紧调节机构相对简单,且当转子绕线结束后对铜线裁断时,如果将铜线继续往前推送一段距离会更有利于各环节动作的衔接,而该技术方案中不具备该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张紧自调节的绕线机送线线机构,有助于解决现有张紧结构简单,不具备辅助裁切送线功能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张紧自调节的绕线机送线机构,包括与绕线机机架连接的基座,基座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拉线器,拉线器包括壳体,壳体内侧设有张紧轮,张紧轮上固定连接一连杆,连杆末端枢接一摆动导轮,摆动导轮下方设有固设于基座上的驱动件,驱动件顶部传动连接有线性移动的送线钣金,送线钣金上枢接有摆杆,摆杆上设有导轮,摆杆远离驱动件一侧与所述壳体枢接,且摆杆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复位拉簧,基座位于驱动件一侧设有导线座和用于检测送线距离的检测机构。
[0008]优选地,所述驱动件采用具有进行线性移动结构的气缸、液压缸或电动缸。
[0009]优选地,所述驱动件通过钣金支座与基座连接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导线座,导线座上设有导线孔。
[0011]优选地,所述检测机构位于两个导线座之间,检测机构包括一检测导轮、固设于检测导轮一侧的感知片,以及位于感知片底部的传感器,传感器为U形传感器,感知片为圆盘结构且其外周均布有若干个凸齿,感知片跟随检测导轮转动过程中,其外侧凸齿穿过传感器的感应槽,形成送线距离的检测机构。
[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拉线器,拉线器中的张紧轮能够对铜线的送线过程中进行张紧自调节。本技术还通过设置摆杆,利用驱动件驱动摆杆一端上下移动,这动作与能够
对铜线在裁断时,为铜线提供一个前推松线功能,会更有利于绕线机在裁切动作前后各环节更好的衔接。本技术通过设置感知片和传感器,能够在铜线的输送过程中,对松线距离进行检测计算。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实施例中送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检测机构的俯视图。
[0016]图中标注:1、基座;2、安装座;3、拉线器;31、摆动导轮;32、连杆;33、张紧轮;34、阻力片;35、壳体;4、气缸;41、气缸座;42、松线钣金;5、摆杆;51、第一导轮;52、第二导轮;53、复位拉簧;6、导线座;7、检测导轮;8、感知片;9、传感器;10、铜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张紧自调节的绕线机送线机构,包括与绕线机机架连接的基座1,基座1为板体结构,主要起承载支撑作用。
[0019]基座1内侧端与绕线机的机架连接固定,外侧端安装有角铁结构的安装座2,安装座2上设置有拉线器3,拉线器3用于对铜线10的输送进行张进度调节。
[0020]具体的,拉线器3包括壳体35,壳体35通过螺钉与安装座2连接。壳体35内侧枢接有张紧轮33,张紧轮33侧壁上固定连接一连杆32,连杆32向基座1内侧端方向倾斜,且连杆32内侧末端枢接摆动导轮31。摆动导轮31供铜线10绕设(如图1所示,铜线10绕设在摆动导轮31顶部),起到牵引作用,而铜线10在移动过程中,张进度的变化会体现在对摆动导轮31产生不同的下压力,这下压力会经连杆32传递至张紧轮33上,而张紧轮33能够对其起到约束,达到张进度自调节的作用。
[0021]进一步的,壳体35上还设有阻力片34,用于防止连杆32过度摆动,对连杆32起到行程约束的效果。
[0022]摆动导轮31下方设有固设于基座1上的驱动件,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采用气缸。气缸4的缸体通过气缸座41与基座1连接固定,气缸座41具体为L形钣金结构。气缸4的伸缩杆竖直朝上,其伸缩杆顶部连接一松线钣金42,松线钣金42上枢接有一摆杆5,摆杆5靠近内侧端区域枢接有第一导轮51和第二导轮52,第一导轮51和第二导轮52均用于铜线10的绕设,协同构成S形送线路径,结合图1,铜线10先后经过第一导轮51和第二导轮52后再连接摆动导轮31,松线钣金42与摆杆5的枢接点位于第一导轮51和第二导轮52之间,摆杆5靠近外侧端处与壳体35枢接,当气缸4驱动松线钣金42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摆杆5沿摆杆5与壳体35枢接点为中心进行摆动,进而使得第二导轮52与摆动导轮31之间的距离向靠近或远离,当两者距离靠近时,即进行了松线动作。
[0023]进一步的,摆杆5与壳体35之间还设有复位拉簧53,复位拉簧53能够将向上摆动后的摆杆5向下拉,辅助摆杆5复位。
[0024]基座1位于驱动件一侧设有导线座6和用于检测送线距离的检测机构。
[0025]具体的,本实例中,所述基座1上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导线座6,导线座6上设有导线孔,导线孔内设有瓷眼,供铜线10穿设,起到导引作用。铜线10绕设过摆动导轮31后先后
穿设过两个导线座6上的导线孔。
[0026]本实施例中,位于外侧的导线座6底部还设有延伸卡钩,用于进料端铜线10的导引。
[0027]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位于两个导线座6之间,检测机构包括一检测导轮7、固设于检测导轮7一侧的感知片8,以及位于感知片8底部的传感器9,传感器9为U形传感器,感知片8为圆盘结构且其外周均布有若干个凸齿,感知片8跟随检测导轮7转动过程中,其外侧凸齿穿过传感器9的感应槽,形成送线距离的检测机构,从而得知铜线10的输送长度。
[002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紧自调节的绕线机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绕线机机架连接的基座(1),基座(1)上设有安装座(2),安装座(2)上设置有拉线器(3),拉线器(3)包括壳体(35),壳体(35)内侧设有张紧轮(33),张紧轮(33)上固定连接一连杆(32),连杆(32)末端枢接一摆动导轮(31),摆动导轮(31)下方设有固设于基座(1)上的驱动件,驱动件顶部传动连接有线性移动的送线钣金,送线钣金上枢接有摆杆(5),摆杆(5)上设有导轮,摆杆(5)远离驱动件一侧与所述壳体(35)枢接,且摆杆(5)与所述壳体(35)之间设有复位拉簧(53),基座(1)位于驱动件一侧设有导线座(6)和用于检测送线距离的检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紧自调节的绕线机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采用具有进行线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华工睿智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