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含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底座支撑PDP。电路板电连接到PDP,位于底座上,并且将驱动信号施加到PDP。电路元件在电路板上并且产生驱动信号。散热片接触电路元件以驱散由电路元件产生的热量远离电路元件。多个接地部分彼此分隔开,位于散热片与电路板之间,并且通过电连接散热片到电路板来使散热片接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少电磁 波发射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是平板显示装置,其响应通过将预定功率分别施加到 形成于基板上彼此相对的电极而产生的紫外线,经由从充满放电气体的放电 空间发射的光来显示图像。由于其小于数厘米的薄厚度、大屏幕尺寸和宽视 角,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被认为是其中一种下一代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通常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其经由通过 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显示图像;底座,其支撑PDP;和电路板组件, 其与PDP相对而安装在部分底座(chassis base )上且施加信号到PDP的电 极。电路板组件包括产生波形的开关元件,用于提供需要用于驱动PDP的 持续脉冲。但是,这个开关元件也产生高热量、振动和噪音。因此,电路板 组件包舍敎热片以保护开关元件不受热应力。通常,当散热片被安装到电路板组件上时,散热片接触电路板组件上的 多个开关元件以简化制造工序并减少电路板组件中的元件数量。因为散热片 接触开关元件,所以散热片接收并驱散由开关元件产生的热量。由于PDP被具有高频率和电压的电信号驱动,所以其产生强电磁干涉。 因为电磁波严重地影响人类身体和其他电子装置,所以电磁波应该被控制到 标准水平或更低。由开关元件和电路板组件驱动的PDP产生位于低频波段(大约30至200MHz)的噪音。当产生在30至100MHz之间的频率波^更中 的噪音时,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不利的特征。同样地,当通过驱动开关元件产生的电磁波接触由散热片形成的返回通 道(returnpath)时,散热片用作进一步传输电磁波的天线。如果散热器的 两端分离以从电路板组件浮置(float),则由PDP和电路板组件发出的电磁 波被传输到散热片,并且散热片用作电磁波的天线。如果散热片经由电路板 组件接地,则散热片用作偶极天线,其提高电磁波发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通过包括多个接地部分而减 少电磁波的发射,使得散热片不能用作发射电磁波的天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含PDP。底座支撑PDP。 电路板电连接到PDP,位于底座上,并且将驱动信号施加到PDP。电路元件 在电路板上并且产生驱动信号。散热片接触电路元件以驱散电路元件产生的 热量远离电路元件。多个接地部分彼此分隔开,位于散热片与电路板之间, 并且通过电连接散热片到电路板来使散热片接地。接地部分彼此分隔开的间隔可小于一频率的波长( i)的1/20,其中在该频 率下出现由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波最大发射。波长(X)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1 =其中"C"是光速,'V,是介质的介电常数, >,,是介质的磁导率,以及 "f,是出现电磁波的最大发射的频率。 接地部分可从散热片朝电路板突出。 电路板可包括在对应于接地部分的区域上的接地端。 电路板可包括分别容纳接地部分的通孔,并且接地端分别形成于通孔中 以才妄触4妄地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 路板子组件。电路元件位于电路板组件的电路板上。散热片接触电路元件以 驱散由电路元件产生的热量远离电路元件。多个接地部分在散热片上彼此分隔开,并且连接到电路板以使散热片接地。接地部分彼此分隔开的间隔小于一频率的波长( i)的1/20,其中在该频率 下出现由电路元件产生的电磁波最大发射。附图说明图1是^4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局部分解透视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括于图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2的电路板组件的正视图4是示出在作为比较实例的传统器件中测量的噪音与才艮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比较的图表;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测量的噪音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通过气体放电来 显示图像的PDPIO、在PDP 10背面上的底座20,以及在底座20上的电^各 板组件22。PDP 10包括彼此相对的上基板11和下基板12。被间隔壁(未显示)隔 开的多个放电空间(未显示)形成于上基板11和下基板12之间。地址电极 (address electrode )和显示电极,例如, 一对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在放电 空间彼此交叉。由于在地址电极和显示电极之间施加驱动信号,所以在》文电 空间中发生气体放电,并且由于气体放电,从放电空间朝上基板11发射可 见光以显示图像。底座20安装在PDP 10的下基板12的后面。底座20由具有机械硬度的 材jf牛形成以支撑PDP 10。散热片板13和双面胶带14夹在PDP10的底表面与底座20的顶表面之 间。由于气体放电,散热片板13在x-z面传导并驱散由PDP 10产生的热量。 散热片板13可以由拥有良好热导率的丙烯基散热材料、石墨基散热材料、 金属基散热材料或碳纳米管基散热材料形成。由于双面胶带14用于将PDP 10粘接到底座20,所以散热片板13可以紧密地设置在PDP 10的底表面和底座20的顶表面上。电路板组件22通过使用固定螺丝19安装在底座20的凸台(boss) 15 上。电路板组件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组件,例如图像处理/控制板子组 件24、地址緩冲板子组件25、扫描驱动板子组件26、维持驱动板子组件27, 和开关式电源(SMPS)板子组件28。图像处理/控制板子组件24接收来自外部元件的图像信号,并产生需要 用于驱动地址电极、扫描电极或者维持电极的控制信号。产生的控制信号分 别被施加到地址緩沖板子组件25、扫描驱动板子组件26,或者维持驱动板 子组件27。地址緩沖板子组件25产生地址脉沖,并且将地址脉沖施加到PDP 10 。维持驱动板子组件27产生持续脉沖,并且将该持续脉沖施加到PDP 10 的维持电极。SMPS板子组件28供应驱动PDP 10所需的功率。电路板组件22安装在与PDP 10相对的底座20的表面上。图像处理/控 制板子组件24、地址緩冲板子组件25、扫描驱动板子组件26、维持驱动板 子组件27和开关式电源(SMPS)板子组件28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电连接到 PDP 10的电路板40、在电路板40上且产生驱动信号的电路元件50和接触 电路元件50的散热片60。因为PDP 10的地址电极和显示电极经由信号电缆电连接到电路板40, 所以电路板40将由电路元件50产生的驱动信号提供到PDP10。因而,电路 板40可控制发生在PDP 10的放电空间内的气体放电。电路元件50 (例如,场效应晶体管(FET), 二极管等等)在电路才反40 上。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0通常是印刷电路板(PCB),并且电路元件50 安装在PCB上。电路元件50产生驱动PDP IO的驱动信号。因为电路元件50在产生驱 动信号时发射大量热量,并且PDP10也发射大量热量,所以电路元件50承 受高温度应力。因此,用于对电路元件50热驱散的散热片60放置在电路板 40上。散热片60接触电路元件50以驱散由电路元件50产生的热量,使其远 离电路元件50,从而电路元件50可以持续执行它们的正常操作。图1中,仅示出电路元件50和散热片60位于图1中的维持驱动板子组 件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支撑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底座; 电路板,其在所述底座上且电连接到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于将驱动信号施加到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在电路板上用于产生所述驱动信号的电路元 件; 散热片,其接触所述电路元件用于将由所述电路元件产生的热量驱散远离所述电路元件;以及 多个接地部分,其在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且彼此分隔开,该接地部分电连接所述散热片到所述电路板用于使所述散热片接地,其中在所述接地部分之 间设置间隔以通过所述散热片减少电磁波发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宰英,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