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70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换热器领域的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包括内套管,内套管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相对面位于内套管的外侧固定有外套管,外套管外环面上侧的两端均固定有与外套管内呈相连通状态的连接管,内套管内间隔设有若干第一导热盘,第一导热盘外环面的四周均固定有第一导热杆,第一导热杆远离第一导热盘的一端贯穿内套管的管体并伸入至内套管的外环面与外套管的内环面之间,内套管的外环面上位于第一导热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一导热板,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排出的尾气进行阻挡吸热,便于充分的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有助于保证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热回收的回收效果与回收效率。回收的回收效果与回收效率。回收的回收效果与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也称为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按照外形尺寸可分为微型微通道换热器和大尺度微通道换热器,尾气多指汽车尾气,即汽车从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汽车排气排出时会携带大量的热量,尾气回收就是将汽车尾气中携带的热量进行回收。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2020971652.0的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设置在尾气管外侧的外套管,所述尾气管和外套管之间设置螺旋翘片,在外套管的一侧设置进气接头,另一侧设置出气接头,在外套管的两端设置管帽;上述换热器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够对排出的尾气进行阻挡吸热,在对尾气进行排出时,尾气的流速一般都很快,不能够对尾气进行阻挡吸热会影响该换热器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热回收的回收效果与回收效率。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包括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相对面位于内套管的外侧固定有外套管,外套管外环面上侧的两端均固定有与外套管内呈相连通状态的连接管,内套管内间隔设有若干第一导热盘,第一导热盘外环面的四周均固定有第一导热杆,第一导热杆远离第一导热盘的一端贯穿内套管的管体并伸入至内套管的外环面与外套管的内环面之间,内套管的外环面上位于第一导热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一导热板。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导热板与外套管的内环面之间呈相固定连接的状态,内套管内位于相邻的第一导热盘之间均设有第二导热盘,第二导热盘外环面的四周均固定有第二导热杆。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热盘的设置,有助于对内套管内经过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导热杆与第一导热杆之间呈相交错的状态,第二导热杆远离第二导热盘的一端贯穿内套管的管体并伸入至内套管的外环面与外套管的内环面之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热杆的设置,有助于对内套管内经过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套管的外环面上位于第二导热杆的外侧
固定有第二导热板,第二导热板与第一导热板之间呈相交错的状态,第二导热板与外套管的内环面之间呈相固定连接的状态。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热板的设置,有助于通过第二导热杆进行热回收。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套管的外环面与外套管的内环面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外套管的外环面固定有相贴合的隔热筒,隔热筒的外环面固定有相贴合的防护筒。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筒的设置,能够对外套管的外侧进行隔热,避免外套管内的热量产生流失。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贯穿隔热筒与防护筒的对应位置,连接管内与外套管内之间呈相连通的状态,连接管的上端表面固定有第二安装环。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安装环的设置,能够对连接管进行安装及固定。
[001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安装环上下表面的边缘部分沿圆周方向间隔螺纹插设有若干第二螺栓,第一安装环两侧表面的边缘部分沿圆周方向间隔螺纹插设有若干第一螺栓。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栓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安装环进行安装及固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技术中,第一导热盘与第一导热杆能够对流动的尾气进行阻挡并对尾气中携带的热量进行吸收,第一导热杆将吸收到的热量传输至第一导热板处,第一导热板能够对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需要进行加热的介质进行加热,以便于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使用时能够对排出的尾气进行阻挡吸热,便于充分的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有助于保证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热回收的回收效果与回收效率。
[0022]2、本技术中,第一导热杆与第二导热杆之间呈相交错的状态,有助于对尾气进行阻挡,第二导热盘与第二导热杆能够对流动的尾气进行阻挡并对尾气中携带的热量进行吸收,第二导热杆能够将吸收到的热量传输至第二导热板处,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之间呈相交错的状态,有助于对需要进行加热的介质进行阻挡,有助于将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上的热量传输至需要进行加热的介质上。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内套管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导热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导热板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防护筒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内套管;2、外套管;3、第一导热盘;4、第二导热盘;5、第一导热杆;6、第二导热杆;7、第一导热板;8、第二导热板;9、第一安装环;10、第二安装环;11、隔热筒;12、防护筒;13、连接管;14、第一螺栓;15、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包括内套管1,内套管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安装环9,第一安装环9相对面位于内套管1的外侧固定有外套管2,外套管2外环面上侧的两端均固定有与外套管2内呈相连通状态的连接管13,内套管1内间隔设有若干第一导热盘3,第一导热盘3外环面的四周均固定有第一导热杆5,第一导热杆5远离第一导热盘3的一端贯穿内套管1的管体并伸入至内套管1的外环面与外套管2的内环面之间,内套管1的外环面上位于第一导热杆5的外侧固定有第一导热板7,第一导热盘3与第一导热杆5能够对流动的尾气进行阻挡并对尾气中携带的热量进行吸收,第一导热杆5将吸收到的热量传输至第一导热板7处,第一导热板7能够对内套管1与外套管2之间需要进行加热的介质进行加热,以便于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使用时能够对排出的尾气进行阻挡吸热,便于充分的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有助于保证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热回收的回收效果与回收效率。
[0031]其中,第一导热板7与外套管2的内环面之间呈相固定连接的状态,内套管1内位于相邻的第一导热盘3之间均设有第二导热盘4,第二导热盘4外环面的四周均固定有第二导热杆6,第二导热盘4有助于对内套管1内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包括内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安装环(9),第一安装环(9)相对面位于内套管(1)的外侧固定有外套管(2),外套管(2)外环面上侧的两端均固定有与外套管(2)内呈相连通状态的连接管(13),内套管(1)内间隔设有若干第一导热盘(3),第一导热盘(3)外环面的四周均固定有第一导热杆(5),第一导热杆(5)远离第一导热盘(3)的一端贯穿内套管(1)的管体并伸入至内套管(1)的外环面与外套管(2)的内环面之间,内套管(1)的外环面上位于第一导热杆(5)的外侧固定有第一导热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7)与外套管(2)的内环面之间呈相固定连接的状态,内套管(1)内位于相邻的第一导热盘(3)之间均设有第二导热盘(4),第二导热盘(4)外环面的四周均固定有第二导热杆(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杆(6)与第一导热杆(5)之间呈相交错的状态,第二导热杆(6)远离第二导热盘(4)的一端贯穿内套管(1)的管体并伸入至内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旺许亚成朱超盛叶丽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腾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