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96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器,包括基座,用于与热源接触,吸收热源的热量,该基座内部具有空腔,且该基座设有至少两个通孔,该通孔与所述基座的空腔相连通;回形散热管,该回形散热管的每一个管口与所述基座上的一个通孔相连接,该回形散热管内的空腔与所述基座的空腔相导通,用于传导和散发基座传导的热量;散热鳍片,连接在所述回形散热管的管壁外侧,用于增加散热面积强化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由于采用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回形管进行热量传递,克服了热量在回形管内传递时因管内较高压力造成的管变形缺陷,并使得传递同等热量时较直管热量传递焊接量少,工艺性强,液态工质蒸发回流更加顺畅,有利于热量传递,避免出现导热死角,改善了导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一种适合大功率发热元件散热的散 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大幅度 提高,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运行速度及输出功率正在大幅度增长,但是其发热 量也在随之增加。以计算机为例,CPU芯片三十年内其集成度提高了近两万倍,其产生的 热流量已经达到了 70W/ci^的程度,同样,显卡芯片的发热量也呈阶梯状增长。 对于广泛4吏用的台式计算机的CPU芯片和显卡芯片,普通的翅片型散热器已 难以满足要求,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电子设备游运行速度及输 出功率的重要问题之一。众所周知,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及寿命与其核心芯片工作温度有着密切 的关系,而芯片的集成度越高、功率越大,其产生的热量就越高,如果不能 及时将这些热量散去,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出现无法 正常工作运行的现象。对于计算机开发研究机构来说,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 芯片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就无法研制出速度更快、功 率更高、体积更小的数据处理设备。目前,已经有一些技术方案将热管引入电子元件的散热器中,但是现有 的热管散热器的^J支术方案往往存在一些缺陷1、无法真正实现热源与热管之间热量的传导,通常会在热源和热管之间设置安装热管的基座,热量先传递给基座,基座再二次传递热管,这种技术 方案增大了热源和热管间的热阻,热量并不能直接由热管传导出去,热管良好的导热功能没有发挥出来;2、 热管的排列形式使热管中存在液体工作介质无法循环的死角,则该热 管死角处的导热效果受到极大的限制,也会影响到热管的整体导热效果;3、 热管所承受的工质相变内部挤压力大,且因为热管传导管壁较薄,所 以当热管传导管内部尺寸空间较大时,其强度差,易变形,热管传导管外侧 设置的支撑结构难以满足热管所需的支撑要求,所以限制了热管散热器的尺 寸,无法适应散热量较大而导热面积较小热源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导 热能力差,热管传导管易变形,存在导热循环死角,致使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提高热管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热管散热器,包括用于与热源接触,吸收热源的热量的基座,该基座内部具有空腔,并且 该基座设有至少两个通孔,该通孔与所述基座的空腔相连通;用于传导和散发基座传导的热量的回形散热管,该回形散热管的每一个 管口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相连接,该回形散热管内的空腔与所述基座的空腔 相导通;用于增加散热面积强化换热的散热鳍片,连接在所述回形散热管的管壁 夕卜侧 所述基座外侧具有吸热端面,用于贴附热源。所述吸热端面对应的基座 的空腔内侧具有翅片或凸凹筋,用于提高与吸热端面对应的基座的机械强度 并增加接触面积以强化换热。所述底座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三角 形或多边形。所述的基座的空腔内充有遇热蒸发的液态或固态传热工质。所述回形散热管的空腔内设有支撑加强筋板,用于增加散热管的机械强 度,防止散热管的高压下形变。。所述回形散热管横向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或 圓形或类矩形。所述通孔的形状为矩形或圓形或类矩形。所述回形散热管一体成型。所述散热鳍片是金属箔片连续折弯或冲压形成的波浪形散热鳍片,该波浪形散热鳍片的纵截面呈连续的"U"形或"V"形或圆弧形或直线形。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采用在基座内设置空腔,直接将基座 设计为热管的蒸发段,并且将散热管的形状设置为回形的技术手段,克服了 现有热管散热器的传导热阻大、导热能力低,导热纵向延展效果差,且存在 导热循环死角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热管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并且可适用 于发热元件的热源面积小、热流密度高且散热空间狭长的散热情况。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散热器的侧面剖4见图;图3为本技术散热器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散热器回形散热管的截面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散热器回形散热管的截面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技术散热器回形散热管的截面示意图之三;图7为本技术散热器回形散热管的截面示意图之四;图8为本技术散热器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散热器再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图;图10为本技术散热器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基座散热器的基座的一个纵向截面图;图12为本技术基座散热器的基座的另一个纵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散热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和侧面 剖视图,该热管散热器包括基座1,用于与热源接触,吸收热源的热量, 该基座1内部具有空腔10,并且该基座1上设有四个通孔11,通孔11与基 座1的空腔10相连通;两个回形散热管2,回形散热管2的每一个管口分别 与基座1上的一个通孔11的孔口相连接,该回形散热管2内的空腔20与基 座1的空腔10相导通,用于传导和散发基座l传导的热量;散热鳍片3,连 接在回形散热管2的管壁外侧,用于增加散热面积强化换热。基座1可以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例如铝或者铜或铁等金属或 合金制成,基座1的外側具有吸热端面12,用于与热源贴附,在吸热端面12 对应的基座1的空腔10内側可以i殳置有翅片或者凸凹筋。基座1的空腔10 内充有遇热蒸发的液态或固态传热工质14。而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散热器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回形散 热管2的空腔20内设有加强筋21,用于增加回形散热管2的机械强度,防 止回形散热管2在高压下形变,这样在回形散热管2内部形成了单独的导热 通路,如图4-图7所示,为本技术散热器回形散热管的截面示意图,这 样加设有加强筋的回形管的截面可以是各种形状,当然不限于此。与工质14 相接触的空腔IO内侧表面的点或平面,当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吸热端面12对应的基座1的空腔IO内側具有翅片或凸凹筋, 用于提高与吸热端面12对应的基座1的机械强度并增加与工质14的接触面 积以强化换热,而且回形散热管2横向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圓形或类矩 形,由此通孔的形状也为矩形或圓形或类矩形。而散热鳍片3是金属箔片连 续折弯或冲压形成的波浪形散热鳍片,波浪形散热鳍片的纵截面可以呈连续 的"U,,形或"V"形或圓弧形或直线形,本实施例为直线形,当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基座l为立方体,空腔10的形状为与基座1相适应的立方体;通孔ll在基座l表面上的孔口形状为矩形,且矩形轴线相 互平行;回形散热管2竖直设置在基座1上,回形散热管2的横向截面形状 为矩形,与通孔11的形状相同,而且回形散热管2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倒U型, 有两段管体相互平行。本实施例热管散热器的具体工作过程是首先,将基座1的空腔10内抽 成真空,然后充入遇热汽化、遇冷凝结的液体工质或固态工质14。在使用时, 将基座1的吸热端面12贴合安装在热源上,热源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吸热端面 12传导到基座1,因为基座1内有空腔10,而且空腔10内填充有工质14, 因此基座1将热能横向拉伸,基座1将热源的热量传导给空腔10内的工质 14,工质14汽化蒸发进入回形散热管2,由回形散热管2将热能纵向拉伸, 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热源接触,吸收热源的热量的基座,该基座内部具有空腔,并且该基座设有至少两个通孔,该通孔与所述基座的空腔相连通;    用于传导和散发基座传导的热量的回形散热管,该回形散热管的每一个管口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相连接,该回形散热管内的空腔与所述基座的空腔相导通;    用于增加散热面积强化换热的散热鳍片,连接在所述回形散热管的管壁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福良高俊岭王兆元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宁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