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3729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油脂包括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50%w/w),两亲性微量成分含量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涉及一种植物油加工,具体为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及其制备方法,更为具体地,一种基于缔合胶体稳态化植物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亚麻籽(亚麻酸,约60%)、葵花籽油(亚油酸,约65%)、核桃油(亚油酸,约60%)等植物油中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而被广泛应用。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效果。α

亚麻酸作为一种以植物资源为主的n

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作为前体在体内合成具有更高营养功效的EPA和DHA,具有绿色安全、原料易得、受众广泛等突出优势。但同时又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导致食用油脂在生产与贮藏过程中由于光、热、水分、氧、金属离子、酶等因素的作用易发生氧化,货架期短。
[0003]为保证油脂稳定性,延缓油脂氧化在油脂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除了在操作工艺上避免油脂氧化外,通常添加抗氧化剂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依然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没食子酸丙酯(PG)、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其添加方式主要采用在制油工艺中直接加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因其潜在的毒性问题,使得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与新型添加方式结合提高抗氧化效应需求迫切。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3156002A)公开了一种含磷脂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通过105

150℃下加热除去食用油中的水分,并在降低到60℃

80℃时,再添加磷脂得到稳定性良好的食用油。该方法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但操作条件复杂,且温度过高易氧化变性,产业化应用有限。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7846917A)公开了用于油类的抗氧化剂组合物与含其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磷脂、甘油脂肪酸酯、抗氧化剂搅拌制备成抗氧化剂组合物,然后加入到食用油均质后得到。该技术制备复杂,在工业生产中很难操作,且使用单一抗氧化剂很难达到效果,成本较高。
[0006]国外专利公开了一种含绿茶酚食用油的制备,将生育酚与儿茶酸混合以制备具有改善的氧化稳定性的食用油的方法(韩国专利公开第2009

0118341号)。另外日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混合食用油并添加混合抗氧化剂以制备用于油炸或生食的稳定性食用油的方法(日本专利公开第1990

069142号)。其专利中卵磷脂只是与绿茶多酚简单地混合,并未提出微量成分形成的缔合胶体结构,也未考虑水分与微量成分形成的物理结构对多酚类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效应。
[0007]因此,开发一种基于缔合胶体结构提高抗氧化剂活性以稳定性调控油脂,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缔合胶体增加抗氧化剂活性的技术,具体公开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
[0009]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测定油脂中微量成分形成缔合胶体的临界浓度,发现磷脂是油脂中形成缔合胶体的必要成分,并发现其临界浓度为125μmol/kg油(图例1)。而其他微量成分(甾醇、油酸、甘油二酯)对油脂中缔合胶体的形成条件未有显著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磷脂基缔合胶体稳态化调控植物油的方法。
[001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植物油中微量成分形成的缔合胶体,可作为一种纳米反应器,加速油脂氧化进程。但是其产生的多个油水界面、高表面积有望增加多酚类抗氧化剂溶解度和抗氧化活性。
[0011]具体地,油脂中除含有甘油三酯,还含有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磷脂、植物甾醇等具有表面活性的两亲性微量成分(0

1000μmol/kg油)。这种两亲性微量成分可以吸附到油水界面,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疏水作用而自发聚集,在油脂中形成物理缔合胶体。这种天然的物理缔合胶体在油脂中产生油水界面,影响脂质氧化产生的极性物质以及水溶性金属离子的物理分配,进而影响油脂的物理及氧化稳定性,其对食用油的稳定性及货架期有重要影响。此外,此种缔合胶体由于其核壳结构,可以增溶水溶性抗氧化剂。由极性悖论知在油脂体系中,极性抗氧化剂比非极性抗氧化剂更有效,因此利用这种缔合胶体结构可以显著提升水溶性抗氧化剂在油脂体系中的应用。
[0012]天然多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抗氧化剂,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还具有一些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所没有的生物活性。将油脂中存在的缔合胶体与天然酚类抗氧化剂结合,有望提高油脂稳定性及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应。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4]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包括以下组分:
[0015]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50%w/w),两亲性微量成分1

1000μmol/kg油,天然多酚抗氧化剂0.05

0.4%w/w。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两亲性微量成分为磷脂、植物甾醇、油酸、甘油二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磷脂、植物甾醇、油酸、甘油二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4∶0

1∶0

0.5∶0

2.5。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天然多酚抗氧化剂为芝麻酚、L抗坏血酸、鞣花酸或儿茶素。
[0018]进一步地,所述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至少为亚麻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核桃油、紫苏籽油、葡萄籽油、玉米油中的一种。
[0019]本专利技术还请求保护所述的基于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Ⅰ、利用超声使水分与油脂体系充分混匀,将油脂的水分调节至300~500ppm;
[0021]Ⅱ、将两亲性微量成分溶解于食用酒精中,氮吹后加入经步骤Ⅰ处理的植物油,并室温下搅拌得到缔合胶体;
[0022]Ⅲ、将抗氧化剂溶解于食用酒精中,氮吹后加入步骤Ⅱ得到的富含缔合胶体的植物油,充分混合即得所述稳态化油脂。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I中的超声水分调节的超声功率为180~540W,超声时间为4~10min。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Ⅱ中的搅拌时间为24

48h,搅拌转速为500~1000r/min。
[0025]需要说明的是,先溶解于食用酒精中氮吹后加入油脂中,有助于微量成分溶解时间从48h降低到6

12h,不需要加热室温即可完成。
[002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Ⅲ中的混合方式为以500~1000r/min的搅拌速率混合4~10min。
[0027]值得说明的是,植物油本身含有如磷脂、甾醇、游离脂肪酸、甘油二酯等两亲性微量成分,其达到一定浓度后本身可自组装形成缔合胶体,产生多个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其特征在于,包括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50%w/w,两亲性微量成分1

1000μmol/kg油,天然多酚抗氧化剂0.05

0.4%w/w。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至少为亚麻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核桃油、紫苏籽油、葡萄籽油、玉米油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多酚抗氧化剂为芝麻酚、L抗坏血酸、鞣花酸或儿茶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亲性微量成分为磷脂、植物甾醇、油酸、甘油二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磷脂、植物甾醇、油酸、甘油二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4∶0

1∶0

0.5∶0

2.5。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基于抗氧化组分界面增溶技术的稳态化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乾春王新天陈洪建陈亚淑孟晨张铭凯彭登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