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油料脱脂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油料脱脂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4900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料脱脂的系统及方法,油料脱脂的系统包括压缩气瓶,与压缩气瓶连接的第一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压缩机连接的气体缓冲罐、萃取罐、蒸发罐、真空泵和压缩机,分别与萃取罐连接的溶剂罐和冷凝器;其中,所述压缩气瓶分别与萃取罐、蒸发罐、真空泵和第二压缩机,所述溶剂罐与冷凝器连接,所述蒸发罐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真空泵与第二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所述萃取罐与蒸发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显著提高脱脂率,减少油料产品的油腻感,而且还可保证油料的完整度;工艺易操作,脱脂条件温和、无环境污染,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料脱脂的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油料是油脂制取工业的原料,通常将含油率高于10%的植物性原料称为油料。有的油料通常只用来提取油脂,很少直接熟制后食用,如油菜籽。有些油料除了可用于提油以外,还经常保持其外观形貌直接食用或是熟制后食用,如花生、核桃仁、芝麻和亚麻籽等油料食品。然而这些油料通常含油率较高,作为休闲食品直接大量食用,易给人体造成健康风险。以核桃仁为例,其总脂肪含量为65%~70%,并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61.8%~75.3%),其中含亚油酸62.2%、亚麻酸13.5%。核桃油是核桃精华,其在抗炎、抗癌、健脑等方面功效显著,但大量食用易生热聚痰、导致肥胖并可能诱发高血脂、心脏病、脂肪肝等多种慢性疾病,不能满足当代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饮食的需求。在降低核桃仁、花生、芝麻和亚麻籽等高含油食品中油脂含量的同时,兼顾最终产品的外观、口感和营养健康,是研究人员长期以来致力解决的难题。

2、当前,从油料中提取或脱除油脂的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和物理压榨法。溶剂萃取法通常做法是先将油料充分破碎,再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如不经破碎直接提取,几乎提不出油或是提油率很低。鉴于此,物理压榨法似乎是唯一可选的保形脱脂方法。cn 113995110a公开了高整粒率半脱脂酥脆花生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滤布包裹调节水分后的花生仁,在厚度为1~5cm的珍珠棉保护下对其进行液压压榨脱脂,再经复水定形得到半脱脂酥脆花生。此方法工艺简单,但果仁破碎率还是较高,且通用性不强,应用在核桃仁、芝麻和亚麻等油料保形脱脂效果不理想。为迎合大众对低脂油料健康食品的追求,开发出高效率、通用性强的保形脱脂新工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油料脱脂的系统及方法,其不仅显著提高脱脂率,减少花生、核桃仁、芝麻和亚麻籽等高含油食品的油腻感,而且还可保证其外形完整度,经复形干制处理后形态保持较好,且有良好的硬度及脆性。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油料脱脂的系统,包括压缩气瓶,与压缩气瓶连接的第一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压缩机连接的气体缓冲罐、萃取罐、蒸发罐、真空泵和压缩机,分别与萃取罐连接的溶剂罐和冷凝器;其中,所述压缩气瓶分别与萃取罐、蒸发罐、真空泵和第二压缩机,所述溶剂罐与冷凝器连接,所述蒸发罐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真空泵与第二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所述萃取罐与蒸发罐连接。

3、按上述方案,所述压缩气瓶中的压缩气体为氮气或二氧化碳。

4、按上述方案,所述萃取罐包括第一罐体,设置在第一罐体内部的物料筒,套设在第一罐体外侧的第一夹套,设置在第一罐体顶部的第一密封盖,设置在第一罐体上部内侧的环形承台,设置在第一罐体上部右外侧的气液交换口,设置在第一罐体上部左外侧的第一循环水出口和第一进液口,设置在第一罐体底端的第二超声波发生器、第一出液口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夹套下端的第一循环水进口,设置在第一罐体中部的虹吸管;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超声波发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虹吸管一端设置有虹吸进液口且位于第一罐体内侧,所述虹吸管另外一端设置有虹吸出液口且位于第二罐体外部。

5、按上述方案,所述气体缓冲罐的有效容积为萃取罐有效容积的10倍及以上。

6、按上述方案,所述物料筒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内部网孔和设置在筒体顶部的筒盖。

7、按上述方案,所述蒸发罐包括第二罐体,套设在第二罐体外部的第二夹套,设置在第二罐体底部的放液口,设置在第二罐体底部侧面的第二循环水进口,设置在第二罐体顶部侧面的蒸气出口,设置在第二罐体上部侧面的虹吸联结管,设置在第二罐体顶部的第二密封盖;其中,第二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进液口,所述虹吸联结管一端设置有联结管出液口且位于第二罐体内侧,所述虹吸连接管一端设置有联结管进液口且位于第二罐体的外部,设置在第二夹套侧面的循环出水口。

8、按上述方案,所述溶剂罐包括第三罐体,设置在第三罐体侧面的视镜,设置在第三罐体顶部的第三压力传感器和溶剂进口。

9、按上述方案,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套、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套内部的冷媒盘管、设置在冷凝器套底部的冷溶剂出口、设置在冷凝器套侧面的蒸气进口、设置在冷凝器套顶部的第四压力传感器。

10、按上述方案,所述压缩气瓶与第一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压缩机与气体缓冲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压缩气瓶与萃取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第四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气体缓冲罐和萃取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五阀门,所述萃取罐与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十阀门和第十二阀门,所述溶剂罐与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八阀门,所述萃取罐与溶剂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七阀门,所述萃取罐与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二十阀门,所述冷凝器与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九阀门,所述第二压缩机与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二十一阀门,所述第二压缩机与真空泵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十八阀门、第十五阀门、第十六阀门和第十七阀门,所述第二压缩机、真空泵和萃取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十阀门、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五阀门,所述第二压缩机、真空泵和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十二阀门、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五阀门,所述第十阀门、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二阀门通过管路均与第十三阀门连接。

11、按上述方案,所述萃取罐的第一出液口与蒸发罐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十阀门、第十二阀门,所述萃取罐的虹吸出液口与蒸发罐的联结管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九阀门;

12、所述冷凝管的冷溶剂出口与溶剂罐的第二进液口、萃取罐的气液交换口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八阀门,所述冷凝管的冷溶剂出口与萃取罐的气液交换口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二十阀门,所述冷凝管的蒸气进口与第二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二十一阀门,所述冷凝管的蒸气进口与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二十阀门。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油料脱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将油料置于微波场中进行微波预处理;

15、s2、将预处理后的油料置于所述油料脱脂的系统中进行脱脂;

16、s3、将脱脂后的油料加水后经高温浸泡复水、烘干,得到保持原有形状和相近口感的油料食品。

17、按上述方案,微波场的微波功率为0.8~1.6kw/kg物料,微波时间为4~6min;所述微波场的微波为波长范围为1mm~100mm,频率介于300mhz~300ghz的电磁波。

18、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19、s201、物料装填:将预处理后的油料置于萃取罐中;

20、s202、系统排气:系统启动运行前,确保系统中所有阀门处于闭合状态,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气瓶,与压缩气瓶连接的第一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压缩机连接的气体缓冲罐、萃取罐、蒸发罐、真空泵和压缩机,分别与萃取罐连接的溶剂罐和冷凝器;其中,所述压缩气瓶分别与萃取罐、蒸发罐、真空泵和第二压缩机,所述溶剂罐与冷凝器连接,所述蒸发罐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真空泵与第二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所述萃取罐与蒸发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罐包括第一罐体,设置在第一罐体内部的物料筒,套设在第一罐体外侧的第一夹套,设置在第一罐体顶部的第一密封盖,设置在第一罐体上部内侧的环形承台,设置在第一罐体上部右外侧的气液交换口,设置在第一罐体上部左外侧的第一循环水出口和第一进液口,设置在第一罐体底端的第二超声波发生器、第一出液口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夹套下端的第一循环水进口,设置在第一罐体中部的虹吸管;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超声波发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虹吸管一端设置有虹吸进液口且位于第一罐体内侧,所述虹吸管另外一端设置有虹吸出液口且位于第二罐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罐包括第二罐体,套设在第二罐体外部的第二夹套,设置在第二罐体底部的放液口,设置在第二罐体底部侧面的第二循环水进口,设置在第二罐体顶部侧面的蒸气出口,设置在第二罐体上部侧面的虹吸联结管,设置在第二罐体顶部的第二密封盖;其中,第二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进液口,所述虹吸联结管一端设置有联结管出液口且位于第二罐体内侧,所述虹吸连接管一端设置有联结管进液口且位于第二罐体的外部,设置在第二夹套侧面的循环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罐包括第三罐体,设置在第三罐体侧面的视镜,设置在第三罐体顶部的第三压力传感器和溶剂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套、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套内部的冷媒盘管、设置在冷凝器套底部的冷溶剂出口、设置在冷凝器套侧面的蒸气进口、设置在冷凝器套顶部的第四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瓶与第一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压缩机与气体缓冲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压缩气瓶与萃取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第四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气体缓冲罐和萃取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五阀门,所述萃取罐与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十阀门和第十二阀门,所述溶剂罐与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八阀门,所述萃取罐与溶剂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七阀门,所述萃取罐与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二十阀门,所述冷凝器与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九阀门,所述第二压缩机与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二十一阀门,所述第二压缩机与真空泵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十八阀门、第十五阀门、第十六阀门和第十七阀门,所述第二压缩机、真空泵和萃取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十阀门、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五阀门,所述第二压缩机、真空泵和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十二阀门、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五阀门,所述第十阀门、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二阀门通过管路均与第十三阀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罐的第一出液口与蒸发罐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十阀门、第十二阀门,所述萃取罐的虹吸出液口与蒸发罐的联结管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且管路上设置第九阀门;

8.一种油料脱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料脱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微波场的微波功率为0.8~1.6kw/kg物料,微波时间为4~6min;所述微波场的微波为波长范围为1mm~100mm,频率介于300MHz~300GHz的电磁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料脱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料脱脂方法,其特征在于,强化萃取过程中所用溶剂为丁烷或丙烷或两者不同比例之混合物,脱脂温度为45℃~55℃,脱脂时间为30~90min。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料脱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气瓶,与压缩气瓶连接的第一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压缩机连接的气体缓冲罐、萃取罐、蒸发罐、真空泵和压缩机,分别与萃取罐连接的溶剂罐和冷凝器;其中,所述压缩气瓶分别与萃取罐、蒸发罐、真空泵和第二压缩机,所述溶剂罐与冷凝器连接,所述蒸发罐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真空泵与第二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所述萃取罐与蒸发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罐包括第一罐体,设置在第一罐体内部的物料筒,套设在第一罐体外侧的第一夹套,设置在第一罐体顶部的第一密封盖,设置在第一罐体上部内侧的环形承台,设置在第一罐体上部右外侧的气液交换口,设置在第一罐体上部左外侧的第一循环水出口和第一进液口,设置在第一罐体底端的第二超声波发生器、第一出液口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夹套下端的第一循环水进口,设置在第一罐体中部的虹吸管;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超声波发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虹吸管一端设置有虹吸进液口且位于第一罐体内侧,所述虹吸管另外一端设置有虹吸出液口且位于第二罐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罐包括第二罐体,套设在第二罐体外部的第二夹套,设置在第二罐体底部的放液口,设置在第二罐体底部侧面的第二循环水进口,设置在第二罐体顶部侧面的蒸气出口,设置在第二罐体上部侧面的虹吸联结管,设置在第二罐体顶部的第二密封盖;其中,第二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进液口,所述虹吸联结管一端设置有联结管出液口且位于第二罐体内侧,所述虹吸连接管一端设置有联结管进液口且位于第二罐体的外部,设置在第二夹套侧面的循环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罐包括第三罐体,设置在第三罐体侧面的视镜,设置在第三罐体顶部的第三压力传感器和溶剂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脱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套、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套内部的冷媒盘管、设置在冷凝器套底部的冷溶剂出口、设置在冷凝器套侧面的蒸气进口、设置在冷凝器套顶部的第四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楚筠黄凤洪周琦邓乾春郭婷婷陈亚淑郑明明李文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