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降低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20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降低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调和油,其成品中脂质伴随物的含量以mg/kg油计,包括芝麻酚30~100、芝麻素950~2500、芝麻林素490~1300、多酚100~350、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降低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脂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降低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用植物油是由甘油三酯和微量脂质伴随物组成,常见的脂质伴随物包括多酚、甾醇、生育酚等,而部分植物油中存在特有的脂质伴随物,比如芝麻油中的芝麻木脂素等。这些脂质伴随物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芝麻木脂素具有抗氧化、抗癌、神经保护、降糖等功效,植物甾醇具有降血脂、抗炎、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0003]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在全球范围内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远大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受到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遗传等多方面影响,但经研究表明,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代谢不足或自身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而现在对于该病的传统药物,比如双胍类、磺酰脲类等,长期服用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开发绿色、健康的天然食品代替传统药物是未来干预T2DM的方法之一,而调节饮食也是干预或预防疾病最直接的方式。
[0004]食用油脂与糖代谢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受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与其中的微量伴随物也密切相关。芝麻油不易氧化酸败,归因于其中含有一类特殊物质—芝麻木脂素(包括芝麻酚、芝麻素、芝麻林素等)。
[0005]有临床研究表明,食用芝麻油或芝麻木脂素类化合物,有较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以及一些动物或细胞实验加以佐证。另外,生育酚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从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植物甾醇和富含植物甾醇的饮食可以控制葡萄糖代谢、脂肪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
[0006]目前,关于食用植物调和油的研究没有专注于脂质伴随物的限制。例如中国专利CN202010511459.3公开了一种膳食脂肪酸营养平衡调和油及制备方法,该方法仅提供了一种ω

6和ω

3不饱和脂肪酸在合理比例的调和油,未提到对脂质伴随物的控制。中国专利CN201910954456.4公开了一种营养均衡型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获得的调和油脂肪酸平衡,含有多种有益脂质伴随物,但并未对调和油的脂质伴随物的含量及分布进行限制。并且上述专利涉及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没有降血糖的效果。虽然中国专利CN201811310578.1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糖尿病前期的食用调和油及其制作方法,其中包含3种食用油、ω

3和ω

6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脂/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但依旧没有对脂质伴随物进行限制。
[0007]综上所述,结合已有研究报道和市场需求,开发一种具有降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既可以满足消费者日常用油需求,又贴合消费者向往健康植物油的期待。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9]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降低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降低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所述调和油,其成品中脂质伴随物的含量以mg/kg油计,包括芝麻酚30~100、芝麻素950~2500、芝麻林素490~1300、多酚100~350、γ

生育酚200~450、β

谷甾醇1000~2500、菜油甾醇50~150和豆甾醇100~250。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调和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和油组成中的包含的脂质伴随物:芝麻酚、芝麻素、芝麻林素、γ

生育酚、β

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角鲨烯均非外源添加。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调和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包括芝麻油、奇亚籽油、松子油、沙棘籽油、椰子油和栝楼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调和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芝麻油20~50%、奇亚籽油10~25%、松子油10~20%、沙棘籽油含量5~20%、椰子油含量5~10%和栝楼籽油含量10~25%。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调和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和油对总芝麻木脂素含量没有规定,但是限定芝麻酚54.7mg/kg、芝麻素1681.1mg/kg和芝麻林素860.6mg/kg的数值范围。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调和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和油对总甾醇含量没有规定,但是限了β

谷甾醇1948.9mg/kg、菜油甾醇70.3mg/kg、豆甾醇171.5mg/kg的数值范围。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调和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和油对总生育三烯酚含量没有规定,但是限定了γ

生育三烯酚394.2mg/kg的数值范围。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调和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芝麻油35%、奇亚籽油20%、松子油15%、沙棘籽油含量15%、椰子油含量5%和栝楼籽油含量10%。
[0019]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降低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0]在室温下,将所述营养油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油,进一步过滤得到产品。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调和油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搅拌,的搅拌速度为7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所述过滤为以300目网过滤。
[0022]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降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其成品中微量伴随物含量以mg/kg油计,包括芝麻酚30~100,芝麻素950~2500,芝麻林素490~1300,多酚100~350,
γ

生育酚200~450,β

谷甾醇1000~2500,菜油甾醇50~150,豆甾醇100~250;其中,芝麻酚、芝麻素、芝麻林素、γ

生育酚、β

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角鲨烯等脂质伴随物均非外源添加。
[0024](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食物植物调和油,利用脂质伴随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食物植物调和油能够达到降血糖的作用,贴合消费者向往健康植物油的期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降低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油,其成品中脂质伴随物的含量以mg/kg油计,包括芝麻酚30~100、芝麻素950~2500、芝麻林素490~1300、多酚100~350、γ

生育酚200~450、β

谷甾醇1000~2500、菜油甾醇50~150和豆甾醇100~2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油组成中的包含的脂质伴随物:芝麻酚、芝麻素、芝麻林素、γ

生育酚、β

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角鲨烯均非外源添加。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植物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包括芝麻油、奇亚籽油、松子油、沙棘籽油、椰子油和栝楼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植物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芝麻油20~50%、奇亚籽油10~25%、松子油10~20%、沙棘籽油含量5~20%、椰子油含量5~10%和栝楼籽油含量10~25%。5.如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油对总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港城张诗佳张逸人朱云张晖金青哲王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