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710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配水渠、池体、集水渠,池体近配水渠一侧或表层上设置配水系统,所述配水系统与配水渠连通,池体近集水渠一侧或底部设置集水系统,所述集水系统与集水渠连通;池体内设有填料层,填料层上分布有若干水生植物种植区,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通过管网与配水系连接,或者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设置于配水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微纳气泡降解,微生物降解、植物根系吸收的三重净化作用。尾水中的TN、TP、COD等污染物净化效率与常规的高负荷潜流湿地相比显著提升。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水准IV类标准,同时,处理效果相对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不产生二次污染。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以生活污水处理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背景
[0002]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净化常采用潜流湿地系统,一个具有正常稳定净化功能的潜流湿地系统的表面水力负荷通常控制在0.5m3/m2.d以内。但随着城市的规划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的规模建设需要更加集约化,其实际水力负荷通常超过湿地设计规范值1m3/m2.d而形成高负荷潜流尾水湿地,其表面水力负荷控制在1.0

1.5m3/m2.d,是常规湿地水力负荷的2

3倍,导致水质净化功能不显著且不稳定,使得不能对湿地进行正常水质考核,而是将本属于湿地的处理负荷转嫁到污水处理厂来解决,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
[0003]常规的高负潜流湿地处理系统由湿地构筑物池体、配水渠、集水渠、填料层、水生植物、配集水系统组成,具有有效处理面积不足,表面水力负荷高,水生植物物种单一,水质净化作用不稳定,冬春季节处理效果不显著的特征。需要一种潜流湿地能够在处于高水力负荷条件下,仍均有高效稳定的水质净化功能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高负荷潜流湿地净化功能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净化系统,即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配水渠、池体、集水渠,池体近配水渠一侧或表层上设置配水系统,所述配水系统与配水渠连通,池体近集水渠一侧或底部设置集水系统,所述集水系统与集水渠连通;池体内设有填料层,填料层上分布有若干水生植物种植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通过管网与配水系连接,或者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设置于配水渠内。
[0007]本技术中,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可用离岸式和浸没式两种型号的设备,所述离岸式是通过水泵将配水渠水泵入设备产生微纳气泡液后再泵入湿地单元进水口。所述浸没式是需要将气泡发生器设备本身浸没到配水渠中,直接将水体和气泡液混合后通过配水进入湿地单元进水口。
[0008]当采用离岸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时,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通过管网与配水系连接,且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进口与配水渠中的泵连通,出口与配水系统连通。进一步地,配水系统与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之间的管网上设置流量计。
[0009]本技术中,所述的潜流湿地配水系统是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潜流湿地配水渠进入湿地单元的方式,分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潜流两种方式。水平潜流湿地可通过进水孔口、进水堰坝配水,垂直潜流主要通过在湿地表层设置“丰”字型管网均匀配水。
[0010]本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层的砾间空隙率大于30%,含泥量小于2%,粒径统一度大于90%,粒径在2

3cm。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种植区为深根型挺水植物区与浅根型挺水植物区交错分布。所述深根型植物是根系的分布深度在20cm以上,根系入填料深度较大,根系主要与中下层填料接触。所述浅根系植物是根系的分布深度在5

20cm之间,根系主要与表层填料接触。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种植区水生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达到3kg/m2及以上。且长势良好,挺水植物的浅根型植物和深根型植物种植比例按1:1,能确保根系在填料砾间交错分布,有利于根系分布的均匀。
[0013]与现有的高负荷潜流湿地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4]本次申请的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可在常规的高负荷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只要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顺利接入湿地配水系统,湿地植物系统和微生物系统能符合上述参数要求,就能形成高效净化湿地系统。
[0015]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可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与湿地占地面积大的主要矛盾,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净化处理提供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可行方案。同时,高效湿地系统的出水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

2020)绿化回用标准,可作为再生水作为市政绿化等城市杂用水,满足缺水地区城市对再生水回用的指标需求,缓解缺水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压力。
[0016]微纳气泡使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形成富氧环境,增强系统生化作用,促进微生物系统生物量增加,活性增强,同时植物根系发达,根际效应显著,形成微纳气泡降解,微生物降解、植物根系吸收的三重净化作用。尾水中的TN、TP、COD等污染物净化效率与常规的高负荷潜流湿地相比显著提升。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水准IV类标准,同时,处理效果相对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
[0017]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所需要的微纳气泡发生装置集成化,安装简易,且与现有湿地工艺融合简单,直接将微纳气泡输入湿地配水系统即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图1为一种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结构,包括将配水渠1的污水处理厂尾水由潜水泵3抽取,通过输入管网4进入微纳气泡发生装置5,再通过气泡液输送管网6将发生装置产生的微纳气泡输送到湿地单元的配水系统7与污水处理厂尾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湿地填料层10,并与填料层中上层由深根型植物8和浅根型植物9组成的湿地植物群落系统的发达根系充分接触,形成一个强化的湿地净化处理系统,通过湿地集水系统11进入集水渠2的水质净化效果将有明显的提升。
[0021]具体地,所述的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湿地单元池体内湿地植物群落;所述的湿地植物群落为深根型和浅根型挺水植物各占一半。所述的池体一侧或表层上设置配水系统,另
一侧或底部设置集水系统,配水系统可以选择孔洞形式,可以是堰坝形式,根据需求匹配设计。所述的配水系统与与微纳米发生装置系统通过管网连接,所述的连接管网上设置流量计控制微气泡液流量。所述的微气泡液是直接从配水渠中用潜水泵抽入微纳气泡发生装置生成微纳气泡后再输入到湿地单元配水系统。所述的微纳气泡通过配水流程与湿地处理系统中的填料系统和植物根系充分接触,既能促进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加和活性的增强,又能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分蘖,同时强化植物根际微生物系统,以此来促进湿地净化功能的强化。
[0022]所述微纳气泡是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采用突破性的气液分散技术,同时产生的微米级气泡和纳米级气泡的统称。所述的微米级气泡粒径小于3μm,纳米级气泡粒径集中在100

200nm区间,数量达到2
×
105个mL。
[0023]填料层的砾间空隙率大于30%,含泥量小于2%,粒径统一度大于90%,粒径在2

3cm。
[0024]水生植物种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配水渠、池体、集水渠,池体近配水渠一侧或表层上设置配水系统,所述配水系统与配水渠连通,池体近集水渠一侧或底部设置集水系统,所述集水系统与集水渠连通;池体内设有填料层,填料层上分布有若干水生植物种植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通过管网与配水系连接,或者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设置于配水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流尾水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通过管网与配水系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伦明杨林鹏崔杰顾雪锋陈鲁海卢嘉心
申请(专利权)人:北控杭州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