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人工通气组织的湿地环境甲烷减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涉及湿地环境甲烷排放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通气组织的湿地环境甲烷减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构建有效的应对策略已迫在眉睫。人类活动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暖的主因。其中,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但其温室效应高达二氧化碳的20
‑
30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评估发现,减少湿地甲烷排放是减缓气候变暖的关键。稻田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湿地,也是甲烷排放重要的源头,全球约11%的人为性质的甲烷排放来自稻田。据测算,全球每年从稻田中逸出的甲烷总量高达0.25
‑
1.0亿吨。因此,开发经济高效的湿地甲烷减排技术,对缓解气候变暖及改善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0003]湿地的淹水环境创造了强还原性条件,极有利于甲烷生成。在稻田土壤中,虽然频繁的间歇性淹水管理有利于向土壤中补充强电子受体氧气(O2),减少稻田甲烷生成和排放,然而,这一措施极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通气组织的湿地环境甲烷减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通气组织包括若干透气管,所述透气管允许氧气透过而不允许水透过,所述湿地环境为在淹水条件下产生甲烷的环境,将透气管埋入湿地环境的土壤中,向透气管内持续通入空气或者氧气,从而提高湿地环境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产甲烷菌的活性、减少产甲烷菌的可溶性有机底物含量,从而减少甲烷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环境包括人工系统和自然系统,所述人工系统包括稻田、水产池塘,所述自然系统包括自然湿地系统,优选所述自然湿地系统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管埋入土壤中的深度为5
‑
15cm,透气管的内径为1
‑
20mm,壁厚为0.5
‑
2.5mm,透气管在土壤中的铺设密度为0.1
‑
0.5m2管/m2土壤,透气管为硅胶管,通气过程中透气管的末端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通气组织的工作条件为透气管内空气压20
‑
500kPa,优选20
‑
400kPa或20
‑
300kPa或20
‑
200kPa或20
‑
100kPa或20
‑
80kPa或20
‑
60kPa或20
‑
40kPa或20
‑
30kPa或20
‑
28kPa或22
‑
26kPa。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气管的埋入土壤中的深度为7
‑
13cm或7
‑
11cm或7
‑
9cm;透气管的内径为1
‑
15mm或1
‑
1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召锋,周于杰,蒋欧元,唐先进,徐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