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3461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所述并环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特征。该并环化合物是一类结构新颖、药效更好、生物利用度高和溶解性更好的生长抑素受体亚型4(SSTR4)激动剂类化合物。体亚型4(SSTR4)激动剂类化合物。体亚型4(SSTR4)激动剂类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0001]本申请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日:2021年5月21日;申请号:202110556640.0、专利技术名称:并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并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3]生长抑素受体家族(somatostatin receptors,SSTRs)是一类介导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并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其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长期以来倍受关注。研究表明,这些细胞膜上存在特定膜受体包括SSTR1、SSTR2、SSTR3、SSTR4以及SSTR5,它们可以通过cAMP、PTP和MAPK信号通路,在调控生长激素(GH)分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生、抑制胰岛素作用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物学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表现出与其它G蛋白偶联受体性质相似的动力学特征。
[0004]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的环状多肽,在体内以14肽(SST

14)和28肽(SST

28)两种形式存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SST作为信号分子由细胞膜上的SST受体家族介导。SST只有2种形式。SST生理功能的复杂性是通过受体的复杂性来体现的。因此,SSTR的生物学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比SST还重要。SSTRs与其它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构相似,有7个跨膜(transmembrane,TM)α螺旋结构,N端区域有N

糖基化位点和棕榈酰基化位点(SSTR3除外)。另外,在TM7还存在SSTR特有的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
[0005]SSTRs通过G蛋白与多种细胞效应系统相偶联,主要涉及以下4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是环腺苷酸(cAMP)途径;二是电压依赖的Ca
2+
途径;三是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途径;四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P)途径。
[0006]SSTR1与抑制细胞生长有关;SSTR3除了诱导细胞凋亡,还参与抑制GH、胰岛素的释放,以及处理和调节感觉信号以及感觉功能与内脏功能、嗅觉与其他感觉功能的整合;SSTR4也抑制GH和胰岛素的释放,并协调锥体外系运动与感觉功能;SSTR2与SSTR5在调控动物的生长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主要抑制GH、胰岛素释放,参与中枢整合作用,还参与介导肿瘤的抗增殖作用及诱导细胞凋亡,其是介导抗肿瘤作用的主导亚型。这些结果均揭示内分泌和免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0007]在这五种受体中,SSTR4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炎症甚至疼痛机制的潜在介质已经走到了最前沿。靶向SSTR4具有额外的优势,它限制了垂体的分泌,但没有抑制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或胰岛素的分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SSTR4在海马体和新皮质、记忆和学习区域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最近的研究确实表明,SSTR4激动剂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啮齿动物模型的学习和记忆,这与β

淀粉样蛋白水平降低相对应。此外,研
究还发现,SSTR4受体刺激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增强线索记忆,从而可能具有直接的认知增强活性。其他研究表明,SSTR4与K
+
离子通道结合能够调节海马体的兴奋性,这对SSTR4激动剂治疗某些形式的癫痫具有指导意义。另外,SSTR4激动剂的作用在急性和慢性相关的抗外周伤害和抗炎活性有关啮齿动物的疼痛模型中有效。最近的研究数据显示,辣椒素敏感受体TRPV1表达的伤害感受器释放的SRIF作用于SSTR4和SSTR2,产生抗伤害作用。
[0008]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困扰患者的症状,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依据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包括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和术后炎症引起的疼痛;慢性疼痛则包括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性疼痛、内脏疼痛和混合性疼痛。目前担负疼痛治疗重担的仍然是人们熟知的镇痛药,包括麻醉镇痛药(利多卡因等)、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而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也加入到了镇痛药的行列,比如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尽管很多患者可以从现有的镇痛药中获益,但是这些药物也只能使1/4患者的症状得到充分缓解。再加上现有药物通常存在着耐受性低、毒副反应大、长期安全性差、潜在药物滥用和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使得患者迫切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镇痛药物。而SSTR4激动剂用于镇痛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型SSTR4激动剂的研发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并且也是迫切需要的。
[0009]CN105473574A公开了以下的式(I)化合物,其为SSTR4的激动剂,适用于预防或治疗与SSTR4相关的医学病症。然而,本领域对于药效好、生物利用度高和溶解性好的SSTR4激动剂仍存在广泛需求。
[0010]
技术实现思路

[001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化合物,其是一类结构新颖、药效更好、生物利用度高和溶解性更好的生长抑素受体亚型4(SSTR4)激动剂类化合物。
[0012]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3]一种具有式(I)结构特征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以接受的盐、多晶型或前药:
[0014][0015]其中,R1选自

H和C1‑6烷基;
[0016]L1选自

NH



O


[0017]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和C3‑6环烷基,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

H;或R2和R3一起形成包含0至1个选自

O



NR9‑


SO



SO2‑
的基团的3至6元饱和环状基团;
[0018]R4、R5、R6、R7、R8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1‑6烷基、

(CH2)
m

C3‑
10
碳环基、

(CH2)
m

(3至10元杂环基)、

(CH2)
m

O

C3‑
10
碳环基、

(CH2)
m

O

(3至10元杂环基)、苯基和5至6元杂芳基,所述的杂环基或杂芳基含有1至4个选自N、O或S的杂原子,且R4、R5、R6、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以接受的盐、多晶型或前药:其中,R1选自

H和C1‑6烷基;L1选自

NH



O

;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和C3‑6环烷基,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

H;或R2和R3一起形成包含0至1个选自

O



NR9‑


SO



SO2‑
的基团的3至6元饱和环状基团;R4、R5、R6、R7、R8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1‑6烷基、

(CH2)
m

C3‑
10
碳环基、

(CH2)
m

(3至10元杂环基)、

(CH2)
m

O

C3‑
10
碳环基、

(CH2)
m

O

(3至10元杂环基)、苯基和5至6元杂芳基,所述的杂环基或杂芳基含有1至4个选自N、O或S的杂原子,且R4、R5、R6、R7、R8中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碳环基、苯基、杂芳基或杂环基各自独立任选进一步被0至4个选自

H、

F、

Cl、

Br、

I、羟基、巯基、氰基、氨基、C1‑4烷基和C1‑4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9选自

H、C1‑6烷基、C1‑4烷氧基C1‑6烷基、卤素、羟基、氰基和C3‑6环烷基;A选自C6‑
14
芳基、5至14元杂芳基、5至14元杂环基和5至14元环烷基,且A中所述芳基、杂芳基、杂环基、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至4个R
10
取代;其中所述杂芳基或杂环基包含1至4个选自N、O或S的杂原子;当L2选自单键、

(CR
a
R
b
)
n



(CR
a
R
b
)
n
O

时,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

H、

F、

Cl、

Br、

I、羟基、氰基、氨基、C1‑6烷基、C1‑4烷氧基C1‑6烷基、C3‑6环烷基和

SR
11
,且至少一个R
10


SR
11
,其中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C1‑4烷氧基C1‑6烷基、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C6‑
10
芳基或5至6元杂芳基,所述的杂环基和杂芳基含有1至4个选自N、O或S的杂原子,所述的烷基、烷氧基、芳基、杂芳基、碳环基或杂环基各自独立任选进一步被0至4个选自

H、卤素、羟基、氰基、C1‑4烷基和C1‑4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当L2选自

(CR
a
R
b
)
n
S

时,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

H、

F、

Cl、

Br、

I、羟基、氰基、氨基、C1‑4烷基、C1‑4烷氧基、C1‑4烷氧基C1‑6烷基、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O

(CH2)
n

C3‑
10
碳环基或者

O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和

SR
11
,其中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C1‑4烷氧基C1‑6烷基、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C6‑
10
芳基和5至6元杂芳基,所述的杂环基或杂芳基含有1至4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所述的烷基、烷氧基、芳基、杂芳基、碳环基或杂环基各自独立任选进一步被0至4个选自H、卤素、羟基、氰基、C1‑4烷基和C1‑4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
a
和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

H和C1‑6烷基;m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0、1、2和3;n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0、1、2和3;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L1为

NH

;R1为

H;优选地,所述化合物具有式(VI)结构特征:L1选自

NH



O

;L2选自单键和

(CR
a
R
b
)
n



(CR
a
R
b
)
n
O

;其中R
a
,R
b
独立地选自

H和C1‑6烷基;n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0、1、2和3;优选地,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I)结构特征:L1选自

NH



O

;L2选自单键、

(CR
a
R
b
)
n



(CR
a
R
b
)
n
O

;其中R
a
和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

H和C1‑6烷基;n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0、1、2和3;优选地,式(II)结构的特征在于,R1为

H;L1为

NH

;L2选自单键、

CH2‑


CH2CH2‑


CH2CH2CH2‑


CH2O



CH2CH2O

;优选地,式(II)结构的特征在于,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C1‑6烷基和C3‑6环烷基;或R2和R3一起形成包含0至1个选自

O



SO



SO2‑
的基团的3至6元饱和环状基团;优选地,式(II)结构的特征在于,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C1‑4烷氧基C1‑6烷基、

(CH2)
n

烯基、

(CH2)
n

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C6‑
10
芳基和5至6元杂芳基,所述的杂环基或杂芳基含有1至4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所述的烷基、烷氧基、芳基、杂芳基、碳环基或杂环基各自独立任选进一步被0至4个选自

H、卤素、羟基、氰基、C1‑4烷基和C1‑4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优选地,式(II)结构的特征在于,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三氟甲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咪唑基、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和吡啶基;优选地,所述式(I)化合物具有式(III)结构特征:
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

H、

F、

Cl、

Br、

I、羟基、氰基、氨基、C1‑4烷基、C1‑4烷氧基、C1‑4烷氧基C1‑6烷基、

(CH2)
n

烯基、

(CH2)
n

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O

(CH2)
n

C3‑
10
碳环基、

O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和

SR
11
,其中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C1‑4烷氧基C1‑6烷基、

(CH2)
n

烯基、

(CH2)
n

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C6‑
10
芳基和5至6元杂芳基,所述的杂环基或杂芳基含有1至4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所述的烷基、烷氧基、芳基、杂芳基、碳环基或杂环基各自独立任选进一步被0至4个选自

H、卤素、羟基、氰基、C1‑4烷基和C1‑4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
a
和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

H和C1‑6烷基;优选地,式(III)结构的特征在于,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

H、

F、

Cl、

Br、

I、羟基、氰基、氨基、甲基、乙基、异丙基、三氟甲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丁氧基、四氢呋喃基和

SR
11
,其中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三氟甲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咪唑基、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和吡啶基;R
a
和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

H、甲基、乙基和异丙基;优选地,所述式(I)化合物具有式(IV)结构特征:R4选自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1‑6烷基、

(CH2)
m

C3‑
10
碳环基、

(CH2)
m

(3至10元杂环基)、

(CH2)
m

O

C3‑
10
碳环基、

(CH2)
m

O

(3至10元杂环基)、苯基和5至6元杂芳基,所述的杂环基或杂芳基含有1至4个选自N、O或S的杂原子,且R4中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碳环基、苯基、杂芳基或杂环各自独立任选进一步被0至4个选自

H、

F、

Cl、

Br、

I、羟基、巯基、氰基、氨基、C1‑4烷基和C1‑4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m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0、1、2和3;优选地,所述式(I)化合物具有式(V)结构特征: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C1‑6烷基和C3‑6环烷基,其中R2和R3不同时为

H;或R2和R3一起形成3至6元饱和环烷基;R4、R5、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C1‑6烷氧基和C1‑6烷氧基C1‑6烷基,且R4、R5、R6、R7中所述的烷基和烷氧基各自独立任选进一步被0至4个选自

H、

F、

Cl、

Br、

I、羟基、巯
基、氰基、氨基、C1‑4烷基和C1‑4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A选自C6‑
14
芳基、5至14元杂芳基、5至14元杂环基和5至14元环烷基,且A中所述芳基、杂芳基、杂环基和环烷基任选进一步被1至4个R
10
取代;其中所述杂芳基或杂环基包含1至4个N原子;当L2选自单键时,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

H、

F、

Cl、

Br、

I、羟基、氰基、氨基、C1‑6烷基、C1‑4烷氧基C1‑6烷基、C3‑6环烷基和

SR
11
,且至少一个R
10


SR
11
,其中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C1‑4烷氧基C1‑6烷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和5至6元杂芳基,所述的杂环基或杂芳基含有1至4个选自O、S或N的杂原子,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碳环基或杂环基各自独立任选进一步被0至4个选自

H、卤素、羟基、氰基、C1‑4烷基和C1‑4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当L2选自

(CR
a
R
b
)
n
S

时,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

H、

F、

Cl、

Br、

I、羟基、氰基、氨基、C1‑4烷基、C1‑4烷氧基和C1‑4烷氧基C1‑6烷基,所述的烷基和烷氧基各自独立任选进一步被0至4个选自H、卤素、羟基、氰基、C1‑4烷基和C1‑4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
a
和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

H和C1‑6烷基;n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0、1、2和3;优选地,A选自如下结构:优选地,A选自如下结构之一:优选地,A选自如下结构:2.式(a)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以接受的盐、多晶型或前药,
其中:表示单键或双键,条件是两个中有且仅有一个表示双键;X1为CR
13
或NR
12
;X2为CR
13
或NR
12
;或者,X1及其取代基与相邻的碳原子及其取代基R
13
一起形成苯环或5

至6

元杂芳环,所述苯环或5

至6

元杂芳环任选被1

4个R
13
取代;R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

H、卤素、氰基、

(CH2)
n

NR

R”、C1‑6烷基、卤代C1‑6烷基、

(CH2)
n

OR、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CH2)
n

C6‑
10
芳基、

(CH2)
n

5至6元杂芳基和

SR
11
;R
12
选自H、C1‑6烷基和卤代C1‑6烷基;R
11
选自

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CH2)
n

C6‑
10
芳基和

(CH2)
n

5至6元杂芳基;R

和R”各自选自氢、C1‑6烷基和卤代C1‑6烷基,或者R

和R”与它们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至10元杂环基;R选自氢、C1‑6烷基和卤代C1‑6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和

(CH2)
n

OR;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和

(CH2)
n

OR;n为0、1、2或3;条件是至少一个R
13


SR
11
取代基;优选地,其中:X2为CR
13
;X1及其取代基与相邻的碳原子及其取代基R
13
一起形成苯环或5

至6

元杂芳环,所述苯环或5

至6

元杂芳环被1

4个R
13
取代;R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

H、卤素、氰基、

(CH2)
n

NR

R”、C1‑6烷基、卤代C1‑6烷基、

(CH2)
n

OR、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CH2)
n

C6‑
10
芳基、

(CH2)
n

5至6元杂芳基和

SR
11
;R
11
选自

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CH2)
n

C6‑
10
芳基和

(CH2)
n

5至6元杂芳基;R

和R”各自选自氢、C1‑6烷基和卤代C1‑6烷基,或者R

和R”与它们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至10元杂环基;R选自氢、C1‑6烷基和卤代C1‑6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和

(CH2)
n

OR:
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和

(CH2)
n

OR;n为0、1、2或3;条件是至少一个R
13


SR
11
取代基;优选地,其中:X2为NR
12
;X1及其取代基与相邻的碳原子及其取代基R
13
一起形成苯环或5

至6

元杂芳环,所述苯环或5

至6

元杂芳环被1

4个R
13
取代;R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

H、卤素、氰基、

(CH2)
n

NR

R”、C1‑6烷基、卤代C1‑6烷基、

(CH2)
n

OR、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CH2)
n

C6‑
10
芳基、

(CH2)
n

5至6元杂芳基和

SR
11
;R
11
选自

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CH2)
n

C6‑
10
芳基和

(CH2)
n

5至6元杂芳基;R

和R”各自选自氢、C1‑6烷基和卤代C1‑6烷基,或者R

和R”与它们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至10元杂环基;R选自氢、C1‑6烷基和卤代C1‑6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和

(CH2)
n

OR;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和

(CH2)
n

OR;n为0、1、2或3;条件是至少一个R
13


SR
11
。3.式(b)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以接受的盐、多晶型或前药,其中:R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

(CH2)
n

NR

R”、C1‑6烷基、卤代C1‑6烷基、

(CH2)
n

OR、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CH2)
n

C6‑
10
芳基、

(CH2)
n

5至6元杂芳基和

SR
11
,且至少一个R
13


SR
11
;R
12
选自H、C1‑6烷基或卤代C1‑6烷基;R
11
选自H、C1‑6烷基、卤代C1‑6烷基、

(CH2)
n

C2‑6烯基、

(CH2)
n

C2‑6炔基、

(CH2)
n

C3‑
10
碳环基、

(CH2)
n

(3至10元杂环基)、

(CH2)
n

C6‑
10
芳基和

(CH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代国邱关鹏王永钢雷曾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费米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