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杂并环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05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氮杂并环化合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或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氮氧化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本发明专利技术述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HI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氮杂并环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氮杂并环化合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具体地,所述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可作为HIF

2α调节剂,可以用于制备治疗癌症、炎症、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或缺血性疾病等相关疾病的药物。

技术介绍

[0002]HIFs是一类介导细胞内缺氧反应的核转录复合体,在组织细胞中广泛地表达,以促进生物体对缺氧反应的适应过程。HIFs主要包括HIF

1、HIF

2和HIF

3,它们都是由氧敏感的α亚基(HIF

1α、HIF

2α和HIF

3α)和组成型β亚基HIF

1β(也称为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在三个α亚基中,HIF

2α是病理性缺氧回应的主要调控者。当氧气浓度正常时,HIF

2α的半衰期较短,HIF

2α的ODDD结构域中两个特殊的脯氨酸Pro405和Pro531迅速被羟基化酶识别并被羟基化。羟基化的HIF

2α与VHL蛋白结合,进而被E3泛素连接酶泛素化,最终被蛋白酶迅速降解;而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大量的缺氧区域或者功能缺陷的VHL,此时HIF

2α在细胞内积蓄,并与持续表达的ARNT形成异源二聚体,最终与不同分子的缺氧反应元素(Hypoxia Esponse Elements,HRE)结合,从而调控多种靶基因的转录。
[0003]HIF

2α亚基和ARNT亚基均属于碱性螺旋



螺旋(bHLH)家族中Per

ARNT

Sim(PAS)亚科,两个亚基结构类似,主要包含N端的bHLH(DNA Bonding Domain,DBD,DNA结合区域),以及两个相邻的PASA和PASB结构域(Ligand Bonding Domain,LBD,配体结合区域);C端与转录辅助因子结合,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研究发现HIF

2α亚基的PASB结构域的内部存在一个约的空腔,结合了调节剂后能够影响HIF

2α亚基和ARNT亚基形成异源二聚化,进而阻断或激活DNA的结合和靶基因的转录。HIF

2α下游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糖酵解酶类等,这些基因与肿瘤、炎症,血液方面疾病有关,因此开发HIF

2α调节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氮杂并环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该化合物或其药物组合物可有效地用于制备预防、治疗或减轻HIF

2α介导的相关疾病的药物,相关疾病如癌症、炎症、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或缺血性疾病,等。
[0005]具体地,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或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氮氧化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
[0006][0007]其中,
[0008]X1为N或CR1;
[0009]X2和X5各自独立地为N或CH;
[0010]X3为CR5或N;
[0011]X4为CR4或N;
[0012]A为C6‑
14
芳基或5

12元杂芳基;
[0013]R1为H、D、F、Cl、Br、I、OH、CN、NO2、

(CR
a
R
b
)
n1
C(=O)OR8、

(CR
a
R
b
)
n1
C(=O)OH、

CH(=O)、

S(=O)2R8、

OR8、

SR8、

S(=O)R8、

(CR
a
R
b
)
n1
C(=O)NR
c
R
d


NR
c
C(=O)NR
c
R
d


S(=O)2NR
c
R
d


NR
c
R
d


NR
c
S(=O)2NR
c
R
d


C(=O)R8、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1‑6羟基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或C1‑6烷氧基C1‑6烷基,其中所述的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1‑6羟基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和C1‑6烷氧基C1‑6烷基各自独立任选地被1、2、3或4个选自F、Cl、Br、I、OH、CN、NO2、COOH、CF3、NR
c
R
d


C(=O)R8、

C(=O)R8、

S(=O)2R8、C(=O)NR
c
R
d
、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2
芳基和5

12元杂芳基的取代基所取代;
[0014]R2为H、D、F、Cl、Br、I、OH、CN、NO2、

(CR
a
R
b
)
n2
C(=O)OR8、

(CR
a
R
b
)
n2
C(=O)OH、

CH(=O)、

S(=O)2R8、

OR8、

SR8、

S(=O)R8、

(CR
a
R
b
)
n1
C(=O)NR
c
R
d


NR
c
C(=O)NR
c
R
d


S(=O)2NR
c
R
d


NR
c
R
d


NR
c
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或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氮氧化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其中,X1为N或CR1;X2和X5各自独立地为N或CH;X3为CR5或N;X4为CR4或N;A为C6‑
14
芳基或5

12元杂芳基;R1为H、D、F、Cl、Br、I、OH、CN、NO2、

(CR
a
R
b
)
n1
C(=O)OR8、

(CR
a
R
b
)
n1
C(=O)OH、

CH(=O)、

S(=O)2R8、

OR8、

SR8、

S(=O)R8、

(CR
a
R
b
)
n1
C(=O)NR
c
R
d


NR
c
C(=O)NR
c
R
d


S(=O)2NR
c
R
d


NR
c
R
d


NR
c
S(=O)2NR
c
R
d


C(=O)R8、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1‑6羟基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或C1‑6烷氧基C1‑6烷基,其中所述的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1‑6羟基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和C1‑6烷氧基C1‑6烷基各自独立任选地被1、2、3或4个选自F、Cl、Br、I、OH、CN、NO2、COOH、CF3、NR
c
R
d


C(=O)R8、

C(=O)R8、

S(=O)2R8、C(=O)NR
c
R
d
、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2
芳基和5

12元杂芳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2为H、D、F、Cl、Br、I、OH、CN、NO2、

(CR
a
R
b
)
n2
C(=O)OR8、

(CR
a
R
b
)
n2
C(=O)OH、

CH(=O)、

S(=O)2R8、

OR8、

SR8、

S(=O)R8、

(CR
a
R
b
)
n1
C(=O)NR
c
R
d


NR
c
C(=O)NR
c
R
d


S(=O)2NR
c
R
d


NR
c
R
d


NR
c
S(=O)2NR
c
R
d


C(=O)R8、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1‑6羟基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或C1‑6烷氧基C1‑6烷基,其中所述的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1‑6羟基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和C1‑6烷氧基C1‑6烷基各自独立任选地被1、2、3或4个选自F、Cl、Br、I、OH、CN、NO2、NH2、COOH、CF3、NR
c
R
d


C(=O)R8、

S(=O)2R8、C(=O)NR
c
R
d
、C6‑
12
芳基和5

12元杂芳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3为H、D、F、Cl、Br、I、OH、CN、NO2、

S(=O)2R8、

OR8、

SR8、

S(=O)R8、

(CR
a
R
b
)
n1
C(=O)OR8、

(CR
a
R
b
)
n1
C(=O)OH、

CH(=O)、

S(=O)2NR
c
R
d


NR
c
R
d


NR
c
S(=O)2NR
c
R
d


C(=O)R8、

NR
c
C(=O)NR
c
R
d
、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6‑
12
芳基或5

12元杂芳基,其中所述的C6‑
12
芳基和5

12元杂芳基各自独立任选地被1、2、3或4个选自F、Cl、Br、I、OH、CN、NO2、COOH、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羟基烷基、C1‑6烷氧基或C1‑6卤代烷氧基的取代基所取代;各R4和R5独立地为H、D、F、Cl、Br、I、OH、CN、NO2、

(CR
a
R
b
)
n2
C(=O)OR8、

(CR
a
R
b
)
n2
C(=O)OH、

CH(=O)、

S(=O)2R8、

OR8、

SR8、

S(=O)R8、

(CR
a
R
b
)
n1
C(=O)NR
c
R
d


NR
c
C(=O)NR
c
R
d


S(=O)2NR
c
R
d


NR
c
R
d


NR
c
S(=O)2NR
c
R
d


C(=O)R8、C1‑6羟基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或C1‑6烷氧基C1‑6烷基;
各R6和R7独立地为F、Cl、Br、I、OH、CN、NH2、NO2、C(=O)OR8、C(=O)OH、

CH(=O)、

S(=O)2R8、

OR8、

SR8、

S(=O)R8、C(=O)NR
c
R
d


NR
c
C(=O)NR
c
R
d


S(=O)2NR
c
R
d


C(=O)R8、C1‑6烷基、C1‑6卤代烷基或C1‑6卤代烷氧基;各R8独立地为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2
芳基或5

12元杂芳基,且R8任选地被选自1、2、3或4个选自F、Cl、Br、I、OH、CN、NO2、COOH、CF3、NR
c
R
d
、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2
芳基和5

12元杂芳基的取代基所取代;各R
a
和R
b
独立地为H、F、Cl、Br、I、OH、CN、NH2、C1‑6烷基、C1‑6羟基烷基、C1‑6卤代烷基或C1‑6烷氧基;各R
c
和R
d
独立地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3‑6环烷基、3

6元杂环基、C6‑
12
芳基或5

12元杂芳基;m为1、2或3;和各n1和n2独立地为0、1、2、3或4;前提是,R2和R3不能同时为H,且式(I)化合物不包含化合物不能同时为H,且式(I)化合物不包含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A为C6‑
12
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A为苯基、萘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咪唑基、噻吩基、苯并呋咱或吡唑基。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H、D、F、Cl、Br、I、OH、CN、NO2、

(CR
a
R
b
)
n1
C(=O)OR8、

(CR
a
R
b
)
n1
C(=O)OH、

CH(=O)、

S(=O)2R8、

OR8、

SR8、

S(=O)R8、

(CR
a
R
b
)
n1
C(=O)NR
c
R
d


NR
c
C(=O)NR
c
R
d


S(=O)2NR
c
R
d


NR
c
R
d


NR
c
S(=O)2NR
c
R
d


C(=O)R8、C1‑4烷基、C2‑4烯基、C2‑4炔基、C1‑4羟基烷基、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或C1‑4烷氧基C1‑4烷基,其中所述的C1‑4烷基、C2‑4烯基、C2‑4炔基、C1‑4羟基烷基、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和C1‑4烷氧基C1‑4烷基各自独立任选地被1、2、3或4个选自F、Cl、Br、I、OH、CN、NO2、COOH、CF3、NR
c
R
d


C(=O)R8、

C(=O)R8、

S(=O)2R8、C(=O)NR
c
R
d
、C3‑
12
环烷基、3

6元杂环基、C6‑
12
芳基和5

6元杂芳基的取代基所取代。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H、D、F、Cl、Br、I、OH、CN、NO2、

(CR
a
R
b
)
n1
C(=O)OR8、

(CR
a
R
b
)
n1
C(=O)OH、

CH(=O)、

S(=O)2R8、

OR8、

SR8、

S(=O)R8、

(CR
a
R
b
)
n1
C(=O)NR
c
R
d


NR
c
C(=O)NR
c
R
d


S(=O)2NR
c
R
d


NR
c
R
d


NR
c
S(=O)2NR
c
R
d


C(=O)R8、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叔丁基、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乙炔基、丙炔基、炔丙基、
羟基甲基、2

羟基乙基、1

羟基乙基、1,2

二羟基乙基、3

羟基丙基、2

羟基丙基、3

羟基丙基、4

羟基丁基、三氟甲基、1

氟乙基、2

氟乙基、1,2

二氯乙基、2

氟丙基、3

氟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或乙氧基乙基,其中所述的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叔丁基、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乙炔基、丙炔基、炔丙基、羟基甲基、2

羟基乙基、1

羟基乙基、1,2

二羟基乙基、3

羟基丙基、2

羟基丙基、3

羟基丙基、4

羟基丁基、1

氟乙基、2

氟乙基、1,2

二氯乙基、2

氟丙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迎君薛晓纤王萍李潮张绪穆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