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56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水下植被放置于网状封闭载体中,多个网状封闭载体之间通过穿绳柔性连接,形成串状结构,穿绳至少一端连接有坠重,将连接绳固定于水面的浮体上或锚固于岸边,通过穿绳将串状结构固定在连接绳上,使串状结构浸没于水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体较深(水深≥5m)、透明度较低的深水湖库的水下植被修复。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有利于深水湖库大面积构建水下植被,提高深水湖库水下植被面积占比,降低藻类生态位,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生长及爆发;另一方面,水下植被能降低水体营养盐水平,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整个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维护,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便于推广应用。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深大于等于5米区域水下植被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植被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水下植被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与浮游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物质来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并为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附生真菌和细菌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维持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因此,构建以水下植被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重建水生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措施。
[0003]虽然水下植被广泛用于水体修复实践,但在实际应用中水下植被的成活率易受水深、透明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污染水体修复实践中,水下植被的原位种植一般适用于浅水区、水体浊度较低的水体。
[0004]然而大部分水库或湖泊水体较深,且水位变化较大。水体过深,水下植被长期处于弱光环境下, 光合作用产物不能满足其呼吸消耗, 进而造成高等水下植物无法生长,进而衰竭,大大减缓了深水区生态重建的进程。
[0005]目前,对于深水湖库或深水区水下植被构建的研究较少,现有的水下植被种植装置一般是固定在一定深度,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且不能用于深水区水下植被大面积构建。
[0006]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开发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构建水下三维立体植被网络,实现深水湖库水深大于等于5米区域大面积水下植被的构建,提高深水湖库水下植被面积占比,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效控制藻类生长及爆发,改善深水湖库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的情况,为生物提供栖息、躲避、觅食、繁衍等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水下植被31放置于网状封闭载体3中,多个网状封闭载体3之间通过穿绳5柔性连接,形成串状结构,穿绳5至少一端连接有坠重6,将连接绳4固定于水面的浮体2上或锚固于岸边,通过穿绳5将串状结构固定在连接绳4上,使串状结构浸没于水体中。
[0010]所述网状封闭载体3为中空结构,其表面有多个通孔32。
[0011]所述串状结构之间有间距,相邻串状结构之间的间距为0.1m

2m,串状结构位于水下0.5m

4m深度范围内。串状结构布置方向为垂直于水面的竖向布置或平行于水面的横向布置。当串状结构布置方向为垂直于水面的竖向布置时,网状封闭载体3之间竖向间距为0m

0.2m,相邻串状结构之间的间距0.1m

2m,串状结构位于水下0.5m

4m深度范围内。当串
状结构布置方向为平行于水面的横向布置时,网状封闭载体3之间间距为0m

0.2m,相邻串状结构之间的间距为0.1m

0.5m,串状结构位于水下0.5m

3.5m深度范围内。
[0012]所述网状封闭载体3为中空网状球体结构、中空网状箱体结构、中空网状柱状体结构或中空网状柔性结构中的一种。
[0013]所述网状封闭载体3表面的通孔32最大宽度小于3cm,以避免水下植被植株漂离网状封闭载体3。网状封闭载体3内可直接放置水下植被31的植株,也可另外放置生物棉7或种植土9作为水下植被31的种植基质,其中种植土盛装于土工袋8中。
[0014]所述水下植被31栽植方式可为无土栽培或有土栽培。
[0015]所述水下植被31为水鳖科水蕴藻属、水鳖科苦草属、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眼子菜科眼子菜属等水生植物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其放置密度为200

500丛/m3,每个网状封闭载体3内放置一种或多种水下植被31。
[0016]所述浮体2为具有浮力的漂浮材料,漂浮材料的布置方式为独立或拼接,其浮力要求为保证浮体2在悬挂网状封闭载体3及坠重6后浮体2仍浮于水面1之上,在浮体2间利用连接绳4柔性连接。浮体2采用常规手段进行锚固,使其不随水流有较大移位。浮体2的功能是作为水下植被处于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内的基础,同时方便定位及后期维护管理。
[0017]所述坠重6可用混凝土块、石块、金属块、船锚等其中的一种,并将其固定在穿绳5的一端或两端,以保证网状封闭载体3位于水面1之下的适宜水深范围内。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深水区水下植被难以构建的难题,可以提高深水湖库水下植被面积占比。
[0020]2、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水下空间,形成三维立体水下植被网络,进一步降低水体营养盐水平,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占据藻类生态位,有效控制藻类生长及爆发。
[0021]3、改善深水湖库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的情况,提高生物多样性。
[0022]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施方式及实施面积。
[0023]5、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具有季节性或反季节性水位消落的深水湖库。
[0024]6、本专利技术材料简单,构建简便,一次性投入,可长久使用,运维方便且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5]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

水面;2

浮体;3

网状封闭载体;4

连接绳;5

穿绳;6

坠重;7

生物棉;8

土工袋;9

种植土;31

水下植被;32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
内容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作出的各种等价形式的改动或修改均在本申请所列权利要求书限定范围之内。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附图2所示,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重庆潼南基地水塘小试,该塘水深为5m。采用网状空心球体结构为网状封闭载体3,网状封闭载体3为两个半球组合而成,其直径为30cm,孔径为1cm,网状封闭载体3数量为12个,共形成3个串状结构,每个串状结构之间的间距为0.1m。
[0033]水下植被31选择黑藻和马来眼子菜,平均放置于网状空心球体中,黑藻的放置密度为500丛/m3,马来眼子菜的放置密度为300丛/m3。
[0034]将网状封闭载体3横向布置(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水下植被(31)放置于网状封闭载体(3)中,多个网状封闭载体(3)之间通过穿绳(5)柔性连接,形成串状结构,穿绳(5)至少一端连接有坠重(6),将连接绳(4)固定于水面的浮体(2)上或锚固于岸边,通过穿绳(5)将串状结构固定在连接绳(4)上,使串状结构浸没于水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状封闭载体(3)为中空结构,其表面有多个通孔(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串状结构布置方向为垂直于水面的竖向布置或平行于水面的横向布置,相邻串状结构之间间距为0m

2m,串状结构位于水下0.5m

4m深度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水湖库水下植被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穿绳(5)上的相邻网状封闭载体(3)之间的间距为0

0.2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名豪付国楷权攀林海波汪志强王宇飞周新莫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