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生态浮岛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浮岛框架和种植床体,所述浮岛框架与种植床体的四周连接;所述种植床体包括多个浮床单元;多个浮床单元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浮床单元上设有栽植孔和多个透气孔;所述栽植孔内设有基质盛放装置;所述基质盛放装置内盛放有浮床基质。该生态浮岛的成本低廉、构件少、安装快速、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并且回收方便,生态环保、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浮岛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表水污染已成为我国当今最主要的环境难题之一。其中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由于其广泛性和严重危害性,备受科研工程人员的关注。目前生态修复措施已被广泛采用,其中生态浮岛是一种既具有污水治理功能,又兼备园林水景观效果的多功能实用生态设施,应用前景广阔。
[0003]目前的生态浮岛载体多用人造轻质材料制成,如泡沫、塑料、聚苯乙烯等材料,也有些浮岛载体用木材、竹子制成。使用人造材料虽然安装固定、操作简易、形状多变、景观效果较好,但稳定性较差,同时废弃的浮岛材料容易产生水体二次污染。木材作为浮岛载体虽然原生态,但成本高、易腐烂,因而未被广泛使用。竹子常被用作浮岛载体材料,但浮岛形状多为竹排式或竹筒捆绑式,整体景观效果不够好,且安装固定比较困难。优质的生态浮岛载体应具有轻质、可漂浮于水面,生物亲和性高、适于微生物附着生长、易挂膜,比表面积大、可获得较高生物量、化学性质稳定、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易回收处理,实际安装投放可行等特点,即轻质高效生物载体。
[0004]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及其制造方法,该生态浮岛的成本低廉、构件少、安装快速、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并且回收方便,生态环保、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包括浮岛框架和种植床体,所述浮岛框架与种植床体的四周连接;所述种植床体包括多个浮床单元;多个浮床单元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浮床单元上设有栽植孔和多个透气孔;所述栽植孔内设有基质盛放装置;所述基质盛放装置内盛放有浮床基质;
[0007]所述浮床单元和浮岛框架均为竹制,所述浮床基质为天然椰壳纤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质盛放装置为竹篮。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将多个浮床单元拼装成指定形状;
[0011]S2:根据拼装成形的种植床体来设计相应长度的浮岛框架;
[0012]S3:将拼装成指定形状的种植床体的四周均固定连接上与之匹配的浮岛框架;
[0013]S4:在基质盛放装置内放置浮床基质,并将植物种植于浮床基质上即获得生态浮岛。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在景观工程方面的应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浮岛应用于水库、湖泊、河道内水体修复。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竹制浮床单元和浮岛框架的来源天然、广泛,成本低廉、强度较高且不易腐烂,基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0018]2、竹制浮床单元设计了栽植孔、透气孔和连接孔,易于安装固定和栽种植物操作,现场组装和固定简便快速;
[0019]3、竹制浮床单元内填充的浮床基质选用天然椰壳纤维,弹性较好、固定效果好,吸附水分,能给植物提供良好的根系固定载体,同时生物亲和性高、适于微生物附着生长,不污染水体;
[0020]4、外部的竹制浮岛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抵抗水力冲击,稳定性高,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水位波动。整个浮岛还能互相组合,形成不同的拼接形状,景观效果好;
[0021]5、采用该制造方法,首先对浮床单元进行拼装,然后再设计与其匹配的浮岛框架,这样可以制造处不同形状的生态浮岛,以满足不同景观效果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的设计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浮床单元平面结构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浮床单元的立体结构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浮床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浮床单元与浮岛框架的连接方式图。
[0027]图中:1、浮岛框架;2、种植床体;3、浮床单元;4、栽植孔;5、透气孔;6、连接孔;7、细铁丝;8、粗铁丝;9、竹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
‑
5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浮岛框架1和种植床体2,浮岛框架1与种植床体2的四周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种植床体2包括720个浮床单元3;在浮床单元3的四个角上均开有连接孔6,如图4所示,浮床单元3之间通过细铁丝7连接固定;本实施例的浮床单元3如图2所示,是边长33cm的正方形,浮床单元3的几何中心位置设有一个直径为17cm的圆形栽植孔4,同时在栽植孔4的四周开设4个透气孔5;如图3所示,栽植孔4内固定安装了竹篮9;在竹篮9内盛放了浮床基质(图中未标注),浮床基质为天然椰壳纤维;本实施例的浮床单元3和浮岛框架1均为竹制;浮床基质用于固定植物幼苗。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浮床单元3与浮岛框架1之间通过粗铁丝8连接固定,并且每隔66cm固定一段粗铁丝8。
[0030]实施例2: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将多个浮床单元3拼装成指定形状;比如,可以拼接成正方形浮岛、5个正方形浮岛以中心对称组合成花型浮岛。
[0032]S2:根据拼装成形的种植床体2来设计相应长度的浮岛框架1;
[0033]S3:将拼装成指定形状的种植床体2的四周均固定连接上与之匹配的浮岛框架1;
[0034]S4:在基质盛放装置内放置浮床基质,并将植物种植于浮床基质上即获得生态浮岛。
[0035]本实施例的方法是针对水流较为湍急的情况下进行制造。
[0036]实施例3: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是不需要设计浮岛框架1,该实施例的具体步骤为:
[0037]S1:将多个浮床单元3拼装成指定形状;
[0038]S2:在基质盛放装置内放置浮床基质,并将植物种植于浮床基质上即获得生态浮岛。
[0039]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制造的生态浮岛适用于水平平缓的水体,也能达到实用、稳定且美观的效果,并且节省了材料。
[0040]实施例4:生态浮岛应用于水库、湖泊、河道内水体修复。
[0041]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水样为深圳某人工景观湖的湖水,该湖的大小约为11378m2为了保证对水质测量的准确性,设计了5个正方形的浮岛,每一个浮岛均是由50
×
50个浮床单元组成,5个正方形的生态浮岛分别放置在湖水的四个角以及湖中间位置,在每一次测量时,均采用平均值来得出COD、总磷、总氮含量,由于湖中的水较为平静,本实施例的花型浮岛未采用浮岛框架,直接将浮床单元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其特征是:包括浮岛框架和种植床体,所述浮岛框架与种植床体的四周连接;所述种植床体包括多个浮床单元;多个浮床单元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浮床单元上设有栽植孔和多个透气孔;所述栽植孔内设有基质盛放装置;所述基质盛放装置内盛放有浮床基质;所述浮床单元和浮岛框架均为竹制,所述浮床基质为天然椰壳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其特征是:所述基质盛放装置为竹篮。3.根据权利要求1
‑
2任意一个所述的一种全生态材料的湿式生态浮岛的制造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昭瑛,雷妍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