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62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装置用于对一发热电子元件散热,其包括一第一散热器及一离心风扇,该风扇具有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该散热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散热器,该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该第一散热器和该第二散热器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的风扇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处产生的高速气流与该第一、第二散热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风扇的利用率提高,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提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设有风扇的冷却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为防止该发热电子元件因热量的累积导致其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其运行不稳定,该电子元件通常需加装一散热器以辅助其散热。通常,一散热器包括一导热底座及设于该底座一表面上的若干散热鳍片。使用时,该底座的另一表面贴合至发热电子元件上吸收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继而由散热鳍片将这些热量散发至周围空间。然而,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电子元件的运行速度和整体性能不断提升,其发热量也随之增加,单纯使用上述散热器已不能满足发热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故业界通常在该散热器上附加一轴流式风扇,以向该散热器提供强对流空气,从而加快该散热器的散热速度,避免热量在电子元件上的积聚。然而,电子元件由于其整合度日益提升及其运行功能日益强大,其发热量随之剧增,散热问题已成影响电子元件运行性能的重要因素。上述轴流式风扇由于其产生的风速低,提供的气流不能与散热鳍片进行充分热交换,散热效果不理想。故有业者在散热装置中使用离心风扇替代轴流式风扇。该离心风扇具有一轴向进风口和一切向出风口,该风扇在其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产生较大的风速的气流。通常,该出风口正对散热器向其提供高速气流加速其散热。而仅在出风口处设置散热器,则该风扇产生的高速气流不能充分利用,即风扇的利用率不高。故该散热装置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予以说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散热器及一离心风扇,该风扇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该散热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散热器,该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该第一散热器和该第二散热器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散热装置的风扇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对应有第一、第二散热器,从而该风扇进风口及出风口处产生的高速气流与该第一、第二散热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风扇的利用率提高,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提高。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中风扇的立体图。图3是图1中第一、二散热器及热管的组装图。图4是图1的部分组装图。图5是图1的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该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散热器10、一设置于该第一散热器10上离心风扇30、一将该风扇30固定至该第一散热器10上的风扇固定架50、一设于该风扇30一侧的第二散热器70及连接该第一散热器10和第二散热器70的二热管90。请参阅图3,上述第一散热器10包括一底座12及设于该底座12上的一鳍片组14。该底座12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下表面,该下表面为一平面,以贴合至一发热电子元件(图未示)上。该上表面向上延伸有一梯形突块121,该突块121的一相对两侧具有二对称导热斜面(未标示),该突块121于该二斜面之间设有结合热管90的二平行沟槽123,每一沟槽123的横切面为半圆形。该上表面的四角各设一固定风扇固定架50的固定孔125。鳍片组14包括若干鳍片14,每一鳍片14包括一本体141及由该本体141相对两侧缘垂直延伸的二折边143,每一鳍片14的二折边143抵接相邻鳍片14的本体141。该若干鳍片14间形成若干气流通道,该若干鳍片14的本体141的底缘中部内凹形成收容底座12的突块121的凹槽(未标示),该凹槽于对应底座12的沟槽123处向本体141方向延伸形成结合热管90的二平行沟槽145,每一沟槽145的横切面为半圆形。该鳍片组14跨置于该底座12上,底座12的突块121收容于鳍片组14的凹槽内,突块121的二斜面与每一鳍片14结合。请参阅图2,上述风扇30包括一壳体31及设于该壳体31内的叶轮32。该壳体31具有纵横朝向的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3,该进风口311设于该壳体31的底面,其位于叶轮32的轴向上,该出风口313设于该壳体31的侧面,其位于叶轮32的切向上。该壳体31于其周缘设有二相对的固定风扇30的固定部315,每一固定部315设有一扣孔(未标示)。请再参阅图1,风扇固定架50为板状,包括一放置风扇30的固定板51和一放置第二散热器70的支撑板53。该固定板51于其中部设一供气流流通的开口511。该固定板51的一相对两侧向下延伸有二定位板513,每一定位板513的末端延伸形成有以将该风扇固定架50固定至底座12上的二定位脚515,每一定位脚515设有一固定孔(图未示)。固定板51上向上延伸设有固定风扇30的二固定柱517,该二固定柱517与上述定位脚515相错开,以避免其对定位脚515固定至底座12上的干涉。支撑板53从该固定板51的一侧一体延伸形成,其一相对两侧向上延伸有二挡板531,每一挡板531的两端的外侧各延伸形成有一扣耳533,该扣耳533设有一扣孔(未标示)。上述第二散热器70包括若干鳍片,每一鳍片包括一本体711及由该本体711上、下端缘垂直延伸而出的二折边713,每一鳍片的二折边713抵接相邻鳍片的本体711。该若干鳍片间形成若干气流通道,该若干鳍片的本体711上设有结合热管90的二通孔715,该二通孔715的不在同一高度上。上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一罩盖第二散热器70的盖体60,该盖体60包括一顶板611及从该顶板611一相对两侧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四固定脚613,每一固定脚613的末端向外、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固定部615,且于第一固定部615的外侧形成一弹性第二固定部617,第二固定部617的末端设有一倒钩619。每一热管90呈“U”形,其内填充有相变化工作介质。该热管90包括一第一传热段911、一第二传热段913及连接该第一、第二传热段911、913的中间段915。该热管90的每一段的连接处形成一圆角。请再参阅图3,上述每一热管90的第一传热段911结合至底座12的突块121及鳍片组14的沟槽123,145内,第二传热段913结合至第二散热器70的鳍片的通孔715内。请参阅图4和图5,组装时,上述风扇固定架50跨置于第一散热器10上,固定板51位于鳍片14上方,定位板513位于鳍片14的一相对两侧,定位脚515对应定位于底座12的固定孔125上,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图未示)与定位脚515及固定孔125的配合将风扇固定架50固定至第一散热器10上。风扇30置于固定板51上,且其进风口311对应固定板51的开口511,出风口313朝向支撑板53方向,该风扇30通过其固定部315与固定板51的固定柱517的配合而固定至固定板51上。支撑板53突伸出第一散热器10,第二散热器70置于该支撑板53上且挡置于支撑板53的二挡板531之间,且该第二散热器70的鳍片间的气流通道与风扇30的出风口313对应。盖体60罩盖于该第二散热器70上,其四固定脚613的末端抵接支撑板53的挡板531的顶缘,固定脚613的第一固定部615抵挡于挡板531的外侧,第二固定部617的倒钩619从挡板531的内侧钩扣于扣耳533上,从而该盖体60固定罩设于第二散热器70上方。使用时,第一散热器10的底座12的底面贴合至发热电子元件上,该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由该底座12吸收而传递至热管90和鳍片组14,进而部分热量由热管90传至第二散热器70的鳍片,风扇30叶轮32运转抽吸空气通过进风口311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散热器及一离心风扇,该风扇具有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散热器,该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该第一散热器和该第二散热器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翠军曹凌波孙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