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导孔及小通孔的喷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26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盲导孔及小通孔的喷洗装置,它至少包括有二组输液管与二组支承元件,每一输液管均具有多个可以斜向喷出液体的喷孔;前述的支承元件具有多个肋条,肋条与肋条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供喷洗液通过,输液管与支承元件之间是借由滑轨与滑槽配合而组合在一起,以构成一组喷洗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喷洗装置是设在上、下方的对称位置,且使两支承元件之间呈相对应,又,位于上、下方的两组喷洗装置,其喷孔的倾斜方向互为对称,而不冲突。(*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实用科型涉及一种盲导孔及小通孔的喷洗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能对于设在薄板上的细小盲导孔内部做有效的喷洗作业的装置。一般的印刷电路板在制造过程中必须在预定的位置钻设用来组装电子元件的洞孔,那些洞孔包括有贯通孔、盲导孔等,钻孔后的印刷电路板必须再经过处理清洗过程以将孔内的粉尘或化学品清除。由于现今的印刷电路板厚度愈来愈小,加上电子元件的体积也因为日益精密而缩小化,因此钻设在印刷电路板上以用来组装电子元件的洞孔也十分细小。传统上用来处理清洗印刷电路板的清洗装置,包括有“喷洒”与“涌流”两种方式;采用喷洒清洗的目的,是利用加压后的清洗液喷入非贯通的盲导孔内,利用压力将盲导孔内的粉尘或化学品冲出。所谓的“涌流”则是将清洗液以低压力的方式洗出,使得印刷电路板在通过涌流区时,能让清洗液进入贯通孔内清洗孔壁。前述传统的喷洗装置是在上、下方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上输液管与下输液管,上、下输液管的下方与上方分别设有喷孔,而且上、下喷孔是呈正面地对应。印刷电路板由输送滚轮输送进入喷洒装置的作业区域内时,不断地从喷孔喷洒出的清洗液便直接喷入印刷电路板上的盲导孔及小通孔内以进行清洗。然而,由于薄印刷电路板较软,因此受到高压力的喷洒时会造成板件挠曲变形的状况,当板件的挠曲量较大时,则可能发生板件边缘卡入输送滚轮的缺点,不仅会导致板件受损,也可能发生停机而降低生产效率。再者,由于其位于上、下方的喷孔是呈垂直相对应的方式排列,因此上、下方的清洗液直接冲击在盲导孔及小通孔内的结果,也会产生太强的反作用力而四处喷溅,也因为喷孔是垂直相对应的喷洒,对小通孔则无法处理洗净。因此,本技术是针对前述传统喷洒装置所存在的缺点加以改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输液管和支承元件所组成的喷洗装置,它不但可以避免板件过度挠曲而发生卡板,而且可以避免清洗液四处喷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至少二组输液管,该输液管具有多个喷孔,且该喷孔是倾斜于一侧的方向;至少二组支承元件,每一组支承元件结合于前述的一组输液管,以构成一组喷洗装置,该两组喷洗装置是设在上、下方的对称位置,且使两支承元件之间呈相对应,又,位于上、下方的两组喷洗装置,其喷孔的倾斜方向互为对称,使得上、下方的喷洒方向错开而不对应喷冲。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它让薄板件在施行喷洒清洗时,可以避免板件过度挠曲而发生卡板的状况。它上、下方的清洗液在对板件的盲导孔进行喷洗清洗时,可以有效降低清洗液对板件的冲击力,避免清洗液四处喷溅。它上、下方的喷孔呈倾斜而彼此错开,使上、下方所喷出的高压喷洗液不会互相干扰,进而可以让喷洗液顺利地进入盲导孔及小通孔内进行处理洗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喷洗装置对板件做喷洗的实施例平面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下喷洗装置的主要元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下喷洗装置组合后的形态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喷洗装置的喷孔结构的局部平面剖视图。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参阅图1所示,一般诸如印刷电路板之类的板件清洗机包括有喷洗区A与洗流区B,本技术所提供的喷洗装置是用来设在该喷洗区A的位置,用来对板件上的盲导孔及小通孔进行喷洒清洗,然后再将板件输送进入洗流区B,以针对板件上的贯通孔内壁进行清洗。本技术所提供的盲导孔及小通孔的喷洗装置,是在输送机2上、下方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上喷洗装置1与下喷洗装置1A,且上、下喷洗装置1、1A之间保持有适当的空间以供板件4通过;板件4是经由设在输送机2上、下方的上阻水输送滚轮3A与下阻水输送滚轮3所夹持而输送,再经由上、下输送滚轮21、21A支承板件4,使得板件4可以顺利地通过上、下喷洗装置1、1A之间来获得喷洗清洗。其中,位于下方的下阻水输送滚轮3是具有动力的主动轮,而位于上方的上阻水输送滚轮3A是不具有动力的被动轮;上、下输送滚轮21、21A则均为片状圆形的滚轮,而且上输送滚轮21可以自由地在垂直方向移动,因此,当板件4受到上阻水输送滚轮3与下阻水输送滚轮3A夹持输送而通过上、下输送滚轮21、21A时,板件4可以将上输送滚轮21撑起,因而借由上、下输送滚轮21、21A支承板件4,让板件4保持水平状态被输送。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的上喷洗装置1与下喷洗装置1A的结构是相同的,只是所装设的位置相互对应而已,因此仅以上喷洗装置1的结构做详细说明。该上喷洗装置1的结构包括有输液管11与支承元件12;其中的输液管11设有系列的洞孔115,在洞孔115所在位置的输液管11则设有延伸部114,延伸部114的内部为中空的通道1140,该通道1140的端部延伸出有系列柱体116,且每一柱体116的端部均设有一凹槽1110,该凹槽1110的底部则设有一喷孔111,且凹槽1110内的一侧面形成为斜面113,相对的另一侧面则为直面112;另外在延伸部114相对两侧接近底端的位置分别设有滑轨110。支承元件12的结构是在一中空体的一侧设有多个肋条121,且肋条121与肋条121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供清洗液通过;对应于肋条121的中空体另一侧则具有长条沟状的开口,该开口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凹入的滑槽122,且滑槽122可以供前述的滑轨110滑入。借由前述输液管11与支承元件12的结构,其将输液管11与支承元件12组合时,将设在输液管11的滑轨110滑入支承元件12的滑槽122,以将输液管11与支承元件12组合在一起(如图3及图4所示),以构成喷洗装置,然后将上、下喷洗装置1、1A组装于输送机2的上、下方位置,并位于两相邻的浮动滚轮之间;借由此种状态,上喷洗装置1与下喷洗装置1A的喷孔互为对称并且呈倾斜状态,因而所喷出的清洗液是互为错开(如图1所示);当板件4被输送通过上、下喷洗装置1、1A之间时,板件4上的盲导孔(图中未示)便会受到喷出的清洗液冲洗,但不会让上、下方的清洗液直接冲击板件而四处喷溅;再者,由于支承元件12的肋条121具有支撑板件4的作用,因而薄板件受到清洗液的冲击压力而产生的挠曲程度会受到限制,据以让板件保持在水平状态被输送与喷洗,不会发生卡板的缺点。以上所述的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于是,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技术的任何修饰或变更,均仍应包括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盲导孔及小通孔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至少二组输液管,该输液管具有多个喷孔,且该喷孔是倾斜于一侧的方向;至少二组支承元件,每一组支承元件结合于前述的一组输液管,以构成一组喷洗装置,该两组喷洗装置是设在上、下方的对称位置,且使两支承元件之间呈相对应,又,位于上、下方的两组喷洗装置,其喷孔的倾斜方向互为对称,上、下方的喷洗方向错开而不对应喷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导孔及小通孔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管,它设有多个凹槽,且在该凹槽底部设置前述的喷孔,该凹槽内部的一侧壁为直面,相对的另一侧壁为倾斜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盲导孔及小通孔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管,它设有滑轨,且该支承元件设有滑槽,由该滑轨与滑槽配合而将输液管与支承元件结合在一起。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盲导孔及小通孔的喷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 至少二组输液管,该输液管具有多个喷孔,且该喷孔是倾斜于一侧的方向; 至少二组支承元件,每一组支承元件结合于前述的一组输液管,以构成一组喷洗装置,该两组喷洗装置是设在上、下方的对称位置,且使两支承元件之间呈相对应,又,位于上、下方的两组喷洗装置,其喷孔的倾斜方向互为对称,上、下方的喷洗方向错开而不对应喷冲。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品椿刘博昇
申请(专利权)人:亚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