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组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44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装置组合,至少包括一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一基座、多个散热鳍片及两热管。这些散热鳍片是平行排列在该基座上表面的,其上设有两相对且面积较大的散热表面,该散热表面上部开设有两贯穿孔。该两热管是连接装设在这些散热鳍片的贯穿孔和基座之间的,该基座的下表面与一电子元件的顶面相贴接从而为该电子元件提供散热,其中该散热鳍片散热表面的一侧边缘呈上下两端外凸而中央内凹的V字形。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示结构的散热鳍片,可降低散热器的风阻并增大气流的流量,达到降低噪声并改善散热效果的目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散热鳍片结构也降低了材耗及重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组合,尤其是涉及一种噪声低,散热效果好的散热装置组合。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朝密集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其电子元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剧增,使元器件温度升高,对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其中,中央处理器工作时的温度特别高。因此,必须安装散热装置以确保中央处理器在适当的温度下正常工作。传统的散热装置通常由散热器和风扇构成,散热器由基座和装设在基座上表面的多个散热鳍片构成,散热器的基座装设在中央处理器顶面来协助散热。近年来,为了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较常用的技术是将热管应用在散热器,利用热管良好的热传导性能来获得较好的散热效果。如台湾第091208843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结合构造,这些散热鳍片的上部开设有贯穿孔,两热管连接装设在这些散热鳍片和基座之间,其中这些散热鳍片是矩形片体。但由于热流是从基座底部向上传导,而连接在基座上的热管具有极高的热传导系数,所以与基座相接的散热鳍片下部及与热管相接的散热鳍片上部的温度较高,而散热鳍片中部的温度较低,所以流经散热鳍片中部的气流能带走的热量较少,散热效率较低;另一方面,散热鳍片中部具有与散热鳍片上部及散热鳍片下部相同的宽度也导致散热鳍片整体的风阻较大,导致噪声的增大及气流流量的减少。由此可见,现有的散热装置组合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缺陷,有必要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组合,尤其是提供一种噪声低,散热效果好的散热装置组合。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散热装置组合,其包括一散热器、一散热风扇、一风扇固定框及两固定装置,该散热器包括一基座、多个散热鳍片及两热管,这些散热鳍片是平行排列在该基座的一侧,其上设有两相对且面积较大的散热表面,该散热表面具有两对相对的侧缘,其中第一对侧缘的一侧缘是与基座的一侧相接合,而在接近第一对侧缘的另一侧缘的适当位置处开设有两贯穿孔。该两热管是连接装设在这些散热鳍片的贯穿孔和基座之间的,该基座相对的另一侧则与一CPU(图中未画出)的表面相贴接从而为该CPU提供散热,该散热鳍片散热表面的第二对侧缘中的一侧缘呈上下两端外凸而中央内凹的V字形,而第二对侧缘中的另一侧缘则呈直线形,该散热风扇是装设在该散热鳍片呈直线形的另一侧缘的同一侧,冷却气流从散热鳍片V字形侧缘的一侧流入,流经散热鳍片后再被散热风扇抽离排出该散热器。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与现有的散热鳍片散热表面设计成矩形的散热装置组合在CPU发热功率为109瓦的平台下进行测试对比,其噪声值从40dB下降到36dB,CPU表面温度从66.9度下降到64.9度。由测试结果可知,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在改变散热鳍片的形状后,其噪声下降,散热效果变好。另一方面,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所采用的散热鳍片结构也降低了材耗及散热器的重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以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和实施方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可以装设到一电路板(图中未画出)并与一CPU(图中未画出)的顶面相贴接,为该CPU提供散热从而保证其能稳定工作。该散热装置组合主要包括一散热器1、一散热风扇2、一风扇固定框3及两固定装置4。该散热器1包括一基座11、平行排列装设在该基座11上表面的多个散热鳍片12及两根弯折成U字形的热管13。其中这些散热鳍片12可以是独立煅压成形,然后再焊接在该基座11的上表面,也可以是与该基座11一体铸造成型的。该基座11下表面的两侧各设有一凹位作为固定部111,该基座1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两个凹槽112。这些散热鳍片12具有两相对且面积较大的散热表面121。该散热表面121具有两对相对的侧缘(1211、1212、1213、1214),其中第一对侧缘(1211、1212)的下缘1211是与基座11的上表面相接合的,其正对凹槽112处也开设有两个半弧状凹槽1215,而在接近第一对侧缘的上缘1212的适当位置处开设有两贯穿孔1216。该散热鳍片12散热表面121的第二对侧缘的一侧缘1213设计成呈上下两端外凸而中央内凹的V字形,而另一侧缘1214则呈直线形;该两U字形热管13一端穿设焊接在这些散热鳍片12的贯穿孔1216内,另一端穿设焊接在该基座11的凹槽112内,利用热管的高传热特性可有效地将热量从基座11传导到散热鳍片12上部,从而提高散热器1的散热效率。该风扇固定框3呈L形,其固定在这些散热鳍片12的顶面及另一侧缘1214;该风扇固定框3主要包括一上挡板31及一风扇固定部32,该上挡板31覆盖在这些散热鳍片12的上方用来限制冷却气流的流动方向,其末端向两侧各垂直弯折延伸出一固定片311,其上各设有一螺孔3111;该风扇固定部32成框状结构,其中部设有一个大面积的通风孔322,其四角处各设有一螺孔323,其末端亦各向两侧垂直弯折延伸出一固定片321,其上亦各设有一螺孔3211;借助于螺丝穿过该螺孔3111及3211并螺锁在散热鳍片12上即可将该风扇固定框3固定到该散热器1。该散热风扇2是一轴流风扇,它可以促进气流流动来提高散热器1的散热效率;该散热风扇2的四角各设有一锁固孔,借助于螺丝穿过该锁固孔并螺锁在风扇固定框3上的螺孔323内从而将散热风扇2锁固到风扇固定框3,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散热风扇2是一抽风式风扇,冷却气流是从散热鳍片V字形侧缘1213的一侧流入,流经散热鳍片12的散热表面121后再从侧缘1214流出被散热风扇2抽离排出该散热器1。两固定装置4分别通过螺丝锁固在散热器1的基座11的固定部111,其可将该散热器1固定到一电路板(图中未画出),并使该基座11的下表面与一CPU(图中未画出)的顶面相贴接。该散热装置组合的特点在于该散热鳍片12散热表面121的侧缘1213是呈上下两端外凸而中央向内凹陷的V字形。相对于通常采用的四侧缘均是直线的矩形散热鳍片,该散热器1减少了散热效率较低的散热鳍片12中部的宽度及面积,降低了散热鳍片12整体的风阻并增大了气流的流量,改善了散热器1的气流布局。该散热装置组合经与通常的矩形散热鳍片的散热装置组合在CPU发热功率为109瓦的平台下进行测试对比,其噪声值从40dB下降到36dB,CPU表面温度从66.9度下降到64.9度。由测试结果可知,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在改变散热鳍片的形状后,其噪声下降,散热效果变好;另一方面,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组合所采用的散热鳍片12结构也降低了材耗及散热器的重量。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例如说,热管13的数量也可改为一根,三根等;另外也可以将散热风扇2改为吹风式风扇,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组合,至少包括一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一基座、多个散热鳍片及至少一热管,这些散热鳍片是平行排列在该基座的一侧,其上设有两相对且面积较大的散热表面,该散热表面具有两对相对的侧缘,其中第一对侧缘的一侧缘是与该基座的一侧相接合的,而在接近第一对侧缘的另一侧缘的适当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该至少一热管是连接装设在这些散热鳍片的贯穿孔和基座之间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散热表面的第二对侧缘中的至少一侧缘呈两端外凸而中央内凹的V字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