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它由n根棱柱和n根横档所构成,横档的端部插接在棱柱的端部上,所述棱柱是由对称的两块二阶直角弯折板一体成型为一顶角α在90°~180°范围内的八字开口型材,并使该棱柱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含有一以两块一阶直角弯折板对称设置所构成的与棱柱垂直的两通插件,横档是一具有矩形开口空腔的三阶直角弯折板,所述的两通插件的一阶直角弯折板置入所述的横档一端的矩形开口空腔内,并封闭该矩形开口空腔。(*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柜框架,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现有的比较典型的装配式框架,如德国专利DE33 44 598所公开的,呈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该框架主要由十二根棱柱和八个三叉件所组成。棱柱是由金属板材进行型压加工而成,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棱柱1是由一块金属板材折叠为一以矩形空腔11为顶角部向两面分别延伸不同角面12、13的型材,空腔的矩形面上设有若干安装孔。如图2所示,三叉件2用于角联三根棱柱1,即三叉件2的分叉21分别插入各棱柱1的矩形空腔11,分叉2上还设有与棱柱1的安装孔一一相对应的联接孔,并使螺栓进入棱柱的安装孔直接联接至分叉2的联接孔上,使棱柱1与分叉2固定联接。上述结构,由于框架的棱柱为顶角部具有矩形空腔的结构,加工时需要费用很高的专用设备,而且,三叉件的加工必须跨本金属加工领域才能做到,因此它的生产费用十分的昂贵,三叉件的成本也较高。另外,框架最大受力点(一般指搬运或吊装状态下自重产生的作用力点)难免通过螺栓及相应棱柱上的安装孔来承受,而金属板材上的安装孔其抗剪强度较差,因此如果在棱柱与三叉件的分叉连接处不附加焊接点,其强度的可靠性的就大为降低。除此之外,框架最重要的四个垂直面的对角线精度及其可靠性取决于相关构件安装孔的位置精度和孔径间隙,一般位置精度的相对误差必须依赖放大孔径间隙作调整,间隙大,装配精度可靠性差;间隙小,加工及装配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它不仅在强度、精度、和可靠性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又能使结构更简单、制造更容易和成本更低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其特征在于,它由n根棱柱3和n根横档4所构成,横档4的端部插接在棱柱3的端部上,所述棱柱3是由对称的两块二阶直角弯折板31一体成型为一顶角在90~180范围内的八字开口型材,其截面呈 状,并使该棱柱3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含有一以两块一阶直角弯折板321对称设置所构成的与棱柱3垂直的两通插件32,该两通插件32的每一一阶直角弯折板321均由第一板3212和第二板3211所组成,并使第一板3212从棱柱的八字开口的一侧面311及第二板3211从棱柱3端面33向外延伸并一体成形,所述的横档4是由第一面41、第二面42、第三面4和第四面44所一体成形为一具有矩形开口空腔的三阶直角弯折板,其截面呈 状,所述的两通插件的一阶直角弯折板421置入所述的横档一端的矩形开口空腔内,并使横档4的第一面41与一阶直角弯折板321的第一板3212贴覆固定,横档4的第四面44与一阶直角弯折板321的第二板3211贴覆固定,封闭该矩形开口空腔。上述的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其中,横档4的第四面44的边端垂直延伸一直角弯折板45,并一体成型。上述的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其中,α角可为90°,此时n就为4,所述的装配式多边形框架为一矩形框架。上述的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其中,α角可为120°,此时n就为6,所述的装配式多边形框架为一六边形框架。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装配后在连接部位垂直受力的任一截面都形成封闭矩形,使得框架具有较高的抗弯抗扭强度,更由于棱柱结构巧妙地融进了三通的功能,使得框架的最大力点直接作用于棱柱本身,所以无需附加焊接点就能保证框架在最大受力点处的强度可靠性。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高了装配精度及其可靠性,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加工和装配的难度,并使框架结构和制造工艺大大简化,降低了开发成本,有利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现有的装配式框架的棱柱的截面图;图2是现有的装配式框架的三叉件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多边形框架的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局部放大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中B-B向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棱柱的断面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中C-C向的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横档的断面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横档另一实施例的断面立体示意图。由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它由n根棱柱3和n根横档4所构成,横档4的端部插接在棱柱3的端部上,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棱柱3是由对称的两块二阶直角弯折板31一体成型为一顶角α在90°~180°范围内的八字开口型材,其截面呈 状,并使该棱柱3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含有一以两块一阶直角弯折板321对称设置所构成的与棱柱垂直的两通插件32,该两通插件32的每一一阶直角弯折板321均由第一板3212和第二板3211所组成,并使第一板3212从棱柱的八字开口的一侧面311及第二板3211从棱柱3端面33向外延伸并一体成形。如图8所示,所述的横档4是由第一面41、第二面42、第三面43和第四面44所一体成形为一具有矩形开口空腔的三阶直角弯折板,其截面呈 状,如图4所述,所述的两通插件32的一阶直角弯折板321置入所述的横档4一端的矩形开口空腔内,并使横档4的第一面41与一阶直角弯折板321的第一板3212贴覆固定,横档4的第四面44与一阶直角弯折板321的第二板3211贴覆固定,封闭该矩形开口空腔,如图5所示。如图9所示,所述横档2的第四面44的边端还可垂直延伸一直角弯折板45,并使它们一体成型,该直角弯折板45的外板451呈一梯形板。如图7所示,当α角为90°,此时n就为4,所述的装配式多边形框架为一矩形框架。当α角为120°,此时n就为6,所述的装配式多边形框架为一六边形框架。权利要求1.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其特征在于,它由n根棱柱(3)和n根横档(4)所构成,横档(4)的端部插接在棱柱(3)的端部上,所述棱柱(3)是由对称的两块二阶直角弯折板(31)一体成型为一顶角α在90°~180°范围内的八字开口型材,其截面呈 状,并使该棱柱(3)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含有一以两块一阶直角弯折板(321)对称设置所构成的与棱柱(3)垂直的两通插件(32),该两通插件(32)的每一一阶直角弯折板(321)均由第一板(3212)和第二板(3211)所组成,并使第一板(3212)从棱柱的八字开口的一侧面(311)及第二板(3211)从棱柱(3)端面(33)向外延伸并一体成形,所述的横档(4)是由第一面(41)、第二面(42)、第三面(4)和第四面(44)所一体成形为一具有矩形开口空腔的三阶直角弯折板,其截面呈 状,所述的两通插件的一阶直角弯折板(421)置入所述的横档一端的矩形开口空腔内,并使横档(4)的第一面(41)与一阶直角弯折板(321)的第一板(3212)贴覆固定,横档(4)的第四面(44)与一阶直角弯折板(321)的第二板(3211)贴覆固定,封闭该矩形开口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档(4)的第四面(44)的边端垂直延伸一直角弯折板(45),并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α角可为90°,此时n就为4,所述的装配式多边形框架为一矩形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α角可为120°,此时n就为6,所述的装配式多边形框架为一六边形框架。全文摘要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它由n根棱柱和n根横档所构成,横档的端部插接在棱柱的端部上,所述棱柱是由对称的两块二阶直角弯折板一体成型为一顶角α在9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多边形框架,其特征在于,它由n根棱柱(3)和n根横档(4)所构成,横档(4)的端部插接在棱柱(3)的端部上,所述棱柱(3)是由对称的两块二阶直角弯折板(31)一体成型为一顶角α在90°~180°范围内的八字开口型材,其截面呈“*”状,并使该棱柱(3)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含有一以两块一阶直角弯折板(321)对称设置所构成的与棱柱(3)垂直的两通插件(32),该两通插件(32)的每一一阶直角弯折板(321)均由第一板(3212)和第二板(3211)所组成,并使第一板(3212)从棱柱的八字开口的一侧面(311)及第二板(3211)从棱柱(3)端面(33)向外延伸并一体成形,所述的横档(4)是由第一面(41)、第二面(42)、第三面(4)和第四面(44)所一体成形为一具有矩形开口空腔的三阶直角弯折板,其截面呈“*”状,所述的两通插件的一阶直角弯折板(421)置入所述的横档一端的矩形开口空腔内,并使横档(4)的第一面(41)与一阶直角弯折板(321)的第一板(3212)贴覆固定,横档(4)的第四面(44)与一阶直角弯折板(321)的第二板(3211)贴覆固定,封闭该矩形开口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炳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