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臂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39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臂衬套,包括内套、外套及设于内套与外套之间的隔套,所述内套与所述隔套之间、及所述隔套与所述外套之间均设有橡胶层,所述内套中段的外壁为内凹的弧形,所述隔套中段的内壁为内凹的弧形且中段的外壁为外凸的弧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内套中段的外壁为内凹的弧形,隔套中段的内壁也为内凹的弧形且中段的外壁为外凸的弧形,内套和隔套均为变截面结构,有利于优化衬套各个方向的性能配比,增加轴向刚度而减少偏转和扭转刚度,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平顺性。隔套采用塑料材料、或塑料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相比于采用金属材料,有利于降低衬套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提高车辆运行经济性。提高车辆运行经济性。提高车辆运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臂衬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弹性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臂衬套。

技术介绍

[0002]如附图1和2所示,常见衬套一般包括内套、隔套和外套,内套与隔套之间、隔套与外套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层,内套、隔套和外套为圆筒形结构,存在轴向刚度偏小,而扭转和偏转刚度偏大的问题,对于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平顺性会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内套、隔套和外套往往会采用金属管材加工或者金属板卷制而成,金属材料通常采用钢材或铝合金,其缺点在于重量较大,不利于车辆尤其是乘用车的减重设计,导致车辆运行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使各个方向的性能配比更优,提升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控制臂衬套。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控制臂衬套,包括内套、外套及设于内套与外套之间的隔套,所述内套与所述隔套之间、及所述隔套与所述外套之间均设有橡胶层,所述内套中段的外壁为内凹的弧形,所述隔套中段的内壁为内凹的弧形且中段的外壁为外凸的弧形。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套沿轴向设有贯穿的开口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套沿轴向设有多个缺口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部对称分布于所述隔套的两端。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套为塑料隔套。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料隔套包括30%~70%的玻纤和70%~30%的树脂。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套为塑料和金属材料复合隔套。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套通过塑料和金属注塑成型制得。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套内外两侧的橡胶层轴向尺寸均大于隔套轴向尺寸并连接成一体。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套和所述外套为金属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控制臂衬套,内套中段的外壁为内凹的弧形,隔套中段的内壁也为内凹的弧形且中段的外壁为外凸的弧形,内套和隔套均为变截面结构,有利于优化衬套各个方向的性能配比,增加轴向刚度而减少偏转和扭转刚度,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平顺性。
[0016]进一步地,隔套采用塑料材料、或塑料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相比于采用金属材料,有利于降低衬套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提高车辆运行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a是常见衬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1b是常见衬套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a是常见衬套偏转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b是常见衬套扭转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控制臂衬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a是本专利技术控制臂衬套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b是本专利技术控制臂衬套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a是本专利技术中的隔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b是本专利技术中的隔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内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各标号表示:1、内套;2、外套;3、隔套;31、开口部;32、缺口部;4、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本部分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本部分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002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图3至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控制臂衬套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控制臂衬套,包括内套1、外套2及设于内套1与外套2之间的隔套3,内套1与隔套3之间、及隔套3与外套2之间均设有橡胶层4,内套1中段的外壁为内凹的弧形,隔套3中段的内壁为内凹的弧形且中段的外壁为外凸的弧形,具体参见图3,内凹即向内套1的轴线靠拢,而外凸即向内套1的轴线远离。其中,内套1和外套2可采用金属材料,例如常用的钢材或铝合金。具体参见图4,外套2可以是开口结构,也可以是完整的圆形结构或者说非开口结构。
[0031]本实施例的控制臂衬套,内套1中段的外壁为内凹的弧形,隔套3中段的内壁也为内凹的弧形且中段的外壁为外凸的弧形,内套1和隔套3均为变截面结构,有利于优化衬套各个方向的性能配比,增加轴向刚度而减少偏转和扭转刚度,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平顺性。
[003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隔套3沿轴向设有贯穿的开口部31。在隔套3上设置贯穿性的开口部31,在生产注胶过程中,使得隔套3内外两侧更容易获得压力平衡,进而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而在衬套安装到车体以后,开口部31处于接近闭合或闭合状态。
[0033]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隔套3沿轴向设有多个缺口部32,衬套装配到车体过程中有助于使开口部31更容易闭合。
[003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缺口部32对称分布于隔套3的两端,有利于使衬套两端的性能保持一致。
[003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隔套3可以为塑料隔套,相比于采用金属材料,有利于降低衬
套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提高车辆运行经济性。
[003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塑料隔套3包括30%~70%的玻纤和70%~30%的树脂。这种组份的塑料隔套3兼顾轻量化设计和衬套整体各个方向的性能配比。
[003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隔套3也可以为塑料和金属材料复合隔套,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衬套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提高车辆运行经济性。
[0038]相应的,塑料和金属材料复合隔套3可以通过塑料和金属注塑成型制得。其中,塑料材料也包括30%~70%的玻纤和70%~30%的树脂,兼顾轻量化设计和衬套整体各个方向的性能配比。
[003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隔套3内外两侧的橡胶层4轴向尺寸均大于隔套3轴向尺寸并连接成一体,即隔套3内外两侧的橡胶层4绕过隔套3两端后连接成一体,使得隔套3完全嵌入橡胶体中,可以起到增强作用,提升衬套的径向刚度。
[0040]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臂衬套,包括内套(1)、外套(2)及设于内套(1)与外套(2)之间的隔套(3),所述内套(1)与所述隔套(3)之间、及所述隔套(3)与所述外套(2)之间均设有橡胶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1)中段的外壁为内凹的弧形,所述隔套(3)中段的内壁为内凹的弧形且中段的外壁为外凸的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3)沿轴向设有贯穿的开口部(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3)沿轴向设有多个缺口部(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32)对称分布于所述隔套(3)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托唐乾郭春杰赵萍夏亮张湘
申请(专利权)人:博戈橡胶塑料株洲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