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安装机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06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衬套安装机构以及车辆,属于车辆制造领域,该衬套安装机构包括:支架、衬套以及连接组件;支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限位部,第一主体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限位部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外侧;衬套包括内管,内管包括第二主体部和配合部,第二主体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配合部设置于第二主体部的两端;限位部设置为与配合部配合并限制第二主体部转动;连接组件通过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连接衬套与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因悬架衬套扭转可能引起螺栓跟转,最终导致螺栓和螺母产生相对转动,从而造成松动,进而造成危险的技术问题。进而造成危险的技术问题。进而造成危险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套安装机构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衬套安装机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悬架衬套作为保护汽车悬架的完整性以及对车辆起到减振作用的装置,对于车辆尤为重要。
[0003]为了对悬架衬套进行安装,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将悬架衬套通过连接组件(比如:螺栓和螺母)直接连接在支架(比如:衬套安装座)内进行预装配。螺栓和螺母之间的预紧力使支架与衬套内管产生静摩擦力来保证衬套的稳定性。悬架杆系与副车架在分装线完成预装配后以模块化方式在总装线上与车身合装。
[0004]但是,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因螺栓预紧力衰减,悬架衬套扭转可能进一步引起螺栓跟转,最终导致螺栓和螺母产生相对转动,从而造成衬套安装松动,并引发危险。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衬套安装机构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因螺栓预紧力衰减悬架衬套扭转可能引起螺栓跟转,最终导致螺栓和螺母产生相对转动,从而造成松动,进而引发危险的技术问题。
[000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衬套安装机构,该机构包括:支架、衬套以及连接组件;支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限位部,第一主体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限位部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外侧;衬套包括内管,内管包括第二主体部和配合部,第二主体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配合部设置于第二主体部的两端;限位部设置为与配合部配合并限制第二主体部转动;连接组件通过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连接衬套与支架。
[0008]具体的,在本申请中,衬套安装机构包括支架、衬套和连接组件。其中,支架主要起安装和限位作用,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限位部,第一主体部用于衬套的安装,限位部用于防止连接组件随着衬套进行跟转,从而造成连接组件松动。其中,第一主体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限位部设置于第一安装孔的外周。衬套所含内管包括第二主体部和配合部,在第二主体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连接组件通过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将衬套与支架进行连接,配合部设置于第二主体部的两端,也就是说,限位部设置为与配合部配合并限制第二主体部转动,即在衬套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衬套由于限位部的限制作用,其第二主体部不会由于连接组件连接力矩衰减后进行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因螺栓预紧力衰减悬架衬套扭转可能引起螺栓跟转,最终导致螺栓和螺母产生相对转动,从而造成松动,进而引发危险的技术问题。
[0009]优选的,限位部为突出于第一主体部的凸起结构,配合部为能够卡设于凸起结构开口内的扁位结构。
[0010]限位部为突出于第一主体部的凸起结构,配合部为能够卡设于凸起结构开口内的
扁位结构,也就是说,配合部能够与限位部相契合,更有效地限制了第二主体部转动。
[0011]优选的,配合部面向限位部的表面为平面。
[0012]配合部面向限位部的表面为平面,也就是说,内管的端部为扁位结构,能够更好地适配内管安装于限位部内。
[0013]优选的,第一主体部包括顶壁和位于顶壁两侧的两个侧壁,顶壁与两个侧壁连接并形成供衬套插入的开口;限位部至少设置在一个所述侧壁上。
[0014]限位部至少设置在一个所述侧壁上,也就是说,限位部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两个侧壁上。当设置在两个侧壁上时需要保持在一个高度上,这样的话不会造成衬套倾斜安装在第一主体部内。
[0015]优选的,位于侧壁上的限位部成对设置,成对中的两个所述限位部均沿所述衬套插入所述开口的径向方向延伸;或者
[0016]限位部形成为U型结构以绕设在为第一安装孔外周,且U型结构开口方向与衬套安装的开口方向一致。
[0017]第一主体部的侧壁的限位部成对设置,成对中的两个限位部均沿衬套插入开口的径向方向延伸;或者,限位部形成为U型结构以绕设在为第一安装孔外周,U型结构开口方向与衬套安装的开口方向一致,上述两种方式均可以能够形成一安装空间,在安装衬套时,只需要从开口方向将衬套安装于安装空间内,并将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对应即可,并且衬套与副车架或其它钣金类支架分装时可直接由限位件特征定位,无需单独采用工装对摆臂姿态定位,从而增加衬套安装的便利性。
[0018]优选的,第一主体部还包括后壁和翻边,后壁连接于顶壁和两个侧壁,翻边连接于后壁和两个侧壁下方并向外翻折。
[0019]第一主体部还包括后壁和翻边,后壁分别和顶壁以及两个侧壁相连接,翻边连接于后壁和两个侧壁下方并向外翻折,后壁可以对整个安装机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后壁、侧壁以及顶壁围成一槽状结构,除了用于安装的开口外,其它地方封闭,可以对衬套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设置翻边能够便于安装机构的第一主体部放置且增加其刚度。
[0020]优选的,所述衬套还包括外管以及橡胶本体;所述橡胶本体套设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橡胶本体上,所述内管的两端部凸出于所述外管。
[0021]在衬套的橡胶本体上套设有外管,且内管的两个端部凸出于外管,该端部均连接于第一主体部两个侧壁内侧,通过设置外管的方式,首先可以保证橡胶本体不被破坏,而且还可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的作用。
[0022]优选的,限位部围成有限位空间,内管的端部卡设于限位空间中,配合部设置于内管的两端;限位空间可将内管的端部保持在相同位置。
[0023]在第一主体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限位部时,两个限位部围成一有限空间,也就是“U”形空间,内管的端部卡设于限位空间中,配合部设置于内管的两端,并且限位空间可将内管的端部保持在相同位置,也就是说,内管的两个端部抵接在限位部上,能够保证内管不会进行转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第二主体部不会由于连接组件连接力矩衰减后进行转动。
[0024]优选的,限位部为突出于侧壁的内表面的凸起结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限位部相适配的凹槽结构。
[0025]限位部可以为在第一主体部侧壁上冲压成型的限位部,也就是说,在侧壁内表面为凸起结构,在侧壁的外表面为凹槽结构,适配于连接组件的安装,设置凹槽结构可以保证连接组件与侧壁外表面相贴合,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安装空间,也能够保证连接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002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第一方面的衬套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设置与车体。
[0027]将上述衬套安装机构装配于车辆内,衬套由于限位部的限制作用,其第二主体部不会由于连接组件连接力矩衰减后进行转动。此外,衬套与副车架或其它钣金类支架分装时可直接由限位件特征定位,无需单独采用工装对摆臂姿态定位。
[0028]综上,本申请中,限位部设置为与配合部配合并限制第二主体部转动,即在衬套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衬套由于限位部的限制作用,其第二主体部不会由于连接组件连接力矩衰减后进行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因悬架衬套扭转可能引起螺栓跟转,最终导致螺栓和螺母产生相对转动,从而造成松动,进而引发危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衬套以及连接组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限位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外周;所述衬套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包括第二主体部和配合部,所述第二主体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端;所述限位部设置为与所述配合部配合并限制所述第二主体部转动;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所述衬套与所述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突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凸起结构,所述配合部为能够卡设于所述凸起结构开口内的扁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面向所述限位部的表面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顶壁和位于所述顶壁两侧的两个侧壁,所述顶壁与两个所述侧壁连接并形成供所述衬套插入的开口;所述限位部至少设置在一个所述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套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侧壁上的限位部成对设置,成对中的两个所述限位部均沿所述衬套插入所述开口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高海龙张立晓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