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889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对于伴随着电子装置的处理性能提高带来的发热元件发热量增大,在提供成为必要且充分的循环液流量的、适应于小型化、薄型化的液体冷却构造的同时,提供可靠性高的电子装置。将受热套管(7)与发热元件热连接的同时,在散热器(1a)上安装泵(6)。另外,在散热器(1a)上设置容器部(2)。通过泵(8)使制冷液在受热套管(7)和散热器(1a)之间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半导体元件的液体冷却系统,该半导体元件将液体作为散热媒介物。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装置高速化、大容量化的需求不断增高,半导体元件的高发热化发展很快。作为对应这种高发热化的冷却手段,例如可以列举出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电子装置由主体筐体和显示装置筐体组成,该主体筐体收纳着搭载了发热元件的配线基板,该显示装置筐体具有显示板,通过铰链旋转可动地安装在本体筐体上。在发热元件上安装着受热套管,通过该受热套管将吸热后变热的液体从设置在表示装置筐体的散热管进行散热。液体通过液体驱动机构进行循环,该液体驱动机构安装于连接受热套管和散热管的配管路径的中途。各个部分之间通过可挠性软管的连接进行配管。专利文献1特开2002-163042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液体冷却系统,泵由可挠性软管连接(在专利文献1中以“硅软管”记载)。这是由于液体冷却系统的散热是由笔记本电脑(以下称“笔记本PC”)的显示装置筐体进行,在从本体筐体侧向显示装置筐体配设散热用配管时必须需要可挠性软管的缘故。另外,为了使液体能够高效率地循环,希望泵以水平状态运转,而泵通过可挠性软管的连接更容易使之保持水平。像这样在受热部件和泵之间的可挠性软管对于存在可动部分的部分的使用是必须的,存在可挠性软管的部分会招致液体冷却系统的大型化,这样有可能会给向所有电子仪器的冷却系统的搭载带来障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与纵向设置、横向设置无关,能够搭载于所有电子仪器的紧凑的液体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手段达成,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受热套管通过内部的液体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通过泵将上述吸热后的液体输送至散热器进行散热,其中,上述泵与上述散热器直接连接。另外,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手段达成,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具备受热套管、散热器、容器以及泵,该受热套管通过内部密封的液体从半导体元件吸热,该散热器通过可挠曲的配管与该受热套管连接,该容器通过配管与该散热器连接,该泵使上述液体进行循环,其中,在流动着上述散热器的液体的金属配管上安装多个散热片,上述容器安装在上述金属配管上,上述泵直接连接在该容器上。另外,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手段达成,上述散热器至少具备两根金属配管,将任意一方的金属配管作为向上述泵的吸入配管,另一方的配管作为向上述受热套管的排出配管,而上述吸入、排出配管与上述容器的内部连通。另外,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手段达成,在上述泵上设置吸入口与排出口,这些口插入在设置于上述容器的口插入孔中而连接。另外,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手段达成,用隔板将上述容器的内部分割成两部分,被分割的一方的空间开设上述泵的吸入口和上述吸入配管,另一方的空间开设上述排出口和上述排出配管。另外,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手段达成,将上述容器的内部分割成两部分的隔板形成大致S形状。另外,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手段达成,在上述容器的各空间内设置空气积存部。另外,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手段达成,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具备受热套管、散热器、容器以及泵,该受热套管通过内部密封的液体从半导体元件吸热,该散热器通过配管与该受热套管连接,该容器通过配管与该散热器连接,该泵使上述液体进行循环,其中,构成上述液体冷却系统的部件具备吸入口和排出口,这些口插入在设置于上述配管上的口插入孔中而连接。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与纵向设置、横向设置无关,能够搭载于所有电子仪器的紧凑的液体冷却系统。如上所述、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中,通过循环的液体来冷却发热的半导体元件的产品正逐渐被销售,可以预想通过电脑的液体循环的冷却方式将进一步增加。但是,这种液体冷却系统并非仅限定搭载于电脑,而是能够应用于所有搭载了发热电子零件的电子仪器。例如,作为替代了原有磁带录像机的AV仪器有家庭服务器。这种家庭服务器记录下来地上波数字播放的开始,在家庭内大量地获取被传送的电视节目,仅保存和播放有必要保存的内容,作为今后的AV仪器已经引起了瞩目。一方面,等离子显示器作为与该家庭服务器相对应的影像器材有可能进一步普及。这些电子仪器,特别是安装在家庭起居室的仪器,由于用风扇冷却会引起回音而不适宜,那么当然液体冷却系统的搭载会引起瞩目。这样,就需要开发出能够简便地安装于上述家庭服务器及等离子显示器的液体冷却系统。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获得了以下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的液体冷却系统的俯视图。图2是具备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的液体冷却系统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散热器上安装泵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散热器安装了泵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将本实施例的液体冷却系统横向设置的立体图。图6是将本实施例的液体冷却系统纵向设置的立体图。图7是将具有本实施例的液体冷却系统的电子仪器横向设置的立体图。图8是将具有本实施例的液体冷却系统的电子仪器纵向设置的立体图。图9是具备第2实施例的电子仪器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施例中冷却多个发热元件的散热器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包含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的液体冷却系统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液体冷却系统1,散热器1a和受热套管7通过软管8连接。该软管就是所谓的可挠性软管(即可挠曲的配管,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异丁橡胶)。在散热器1a上直接安装泵6。该散热器1a由安装了散热片4的排出配管5a、吸入配管5b以及容器2构成。容器2被安装于散热器1a的排出·吸入配管5a、5b的两端部,成为来自泵的液体的储存部。在该液体冷却系统1内放入制冷液(例如水、不冻液等),通过泵6的驱动,使制冷液在泵6、散热器1a以及受热套管7之间循环。图2是包含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的液体冷却系统的立体图(是将泵从散热器中取出的状态)。如图2所示,上述构成散热器1a部分的排出·吸入配管5a、5b、散热片4、容器2由框架4a固定。在泵6上设置排出·吸入口9a、9b,口9b被插入在容器2的吸入侧,口9a被插入在容器2的排出侧(有关这点,以图3进行详细说明)。图3及图4对本实施例的液体冷却系统的散热器和泵的安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3及图4是散热器和泵的局部剖视图,图3表示在散热器1a上安装泵6之前的状态,图4表示安装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在容器2上,在设置于泵6的排出口9a和吸入口9b相互面对的位置上设置口插入孔2a、2b。该容器2通过隔板3被分割成2室的空间,各自的空间与散热器1a内的吸入·排出配管5a、5b相对地分别连接。如图4所示,排出口9a和吸入口9b分别插入容器2的口插入孔2a、2b后,制冷液通过安装于插入部位的O型环10被密封。形成若驱动泵6、制冷液按图中箭头表示方向流动的构造。图5和图6是说明设置了本实施例的散热器时的方向以及泵的吸入、排出位置的立体图。另外,为了说明方便,将泵6和散热器1a分开表示,在泵6和散热器1a之间制冷液的流向以箭头表示。假设图5的设置状态为“横向设置”,图6的设置状态为“纵向设置”。图5a是表示散热器和泵的组合构造的立体图,图5b是对容器内部进行说明的图。如图5a所示,将泵6的排出口9a作为上侧,将吸入口9b作为下侧。在安装于散热器1a的容器2的内部大约中央部分上设置隔板3,形成左右两室的空间地被分离。其中一室为排出侧,另一室为吸入侧。与容器2内部的排出口9a相对的散热器1a的口插入孔2a位于上侧,与吸入口9b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受热套管通过内部的液体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通过泵将上述吸热后的液体输送至散热器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上述泵与上述散热器直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绳尚南谷林太郎大桥繁男近藤义广铃木敦松岛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