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用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45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实现流路稳定性优异的薄型的热交换器为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为内部流动有冷却液的液冷用的热交换器,其备有具有冷却液的流入口及流出口且由耐水性片材构成的袋、与袋重合的热交换板、和将袋推压在热交换板上的压板,在热交换器及压板中至少一个的内侧形成了划定连结流入口与流出口的规定图案的流路的凹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冷却液流动的强制冷却所使用的液冷用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对于具有在自然放热时出现过热的电子部件的电子器械来说,强制冷却是必要的。例如个人计算机,如果不采取冷却来使其搭载的CPU处于适当温度范围内的话,就不能正常工作。一般地,在电子器械中进行空冷式的强制冷却。近年来,作为电子器械的强制冷却的方式,冷却能力比空冷式优异的液冷式受到了注目。这里所说的液冷式是指设有通过从发热体接受热量的受热部和使热量散发的散热部的循环流路,利用泵来强制地使冷却液循环的方式。关于电子器械的液冷式的强制冷却,由日本特开2001-237582号公报公开了由挠性片材构成的散热器。该散热器为平面状的袋体,具有通过局部地接合彼此对置的内面而形成漩涡或曲折等规定图案的流路。流路在没有填充冷媒的状态下为面状。当有冷媒流入到流路中时,挠性片材挠曲,流路膨胀。日本特开2001-237582号公报由于由上述的挠性片材构成的散热器容易变形,所以,要将其与电子器械稳定地组装在一起就很困难。与电子器械的热连接不可靠,容易因连接不良而引起散热性降低。在为了使热连接可靠而将散热器推压在电子器械上时,必须选定推压的压力,以使流路不被压坏。另外,在散热器制造完成之后,要改变流路图案及尺寸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不能够对应于采用有散热量更大的部件或改变了循环用泵能力这样的电子器械的规格参数的改变来修改流路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提供流路的稳定性优异的薄型的热交换器为目的。达成本专利技术目的的热交换器,其为内部流动冷却液的液冷用的热交换器,备有具有冷却液的流入口及流出口并由耐水性片材构成的袋、与上述袋重叠的热交换板、和将上述袋推压在上述热交换板上的压板;在上述热交换板及压板的至少某一个的内侧,形成有划定连结上述流入口与流出口的规定图案的流路的凹凸。袋被热交换板与压板夹住且推压。在由热交换板、袋及压板构成的层叠体中,在热交换板与压板之间存在与流路对应的图案的间隙。袋可以在该间隙的范围内进行变形。当在袋中填充冷却液时,通过冷却液的压力使袋沿着间隙的壁面变形,袋的内部空间膨胀。在该状态中,间隙成为冷却液的流路。通过冷却液的压力,袋时常被从内侧推压在热交换板上,所以,热交换板与袋的接触状态保持为一定,由此,可以实现稳定的冷却性能。更佳的热交换器,在上述热交换板的内侧,形成有划定连结上述流入口与流出口的流路的凹凸;并在上述压板的内侧,形成有与上述热交换板的凹凸图案相同的凹凸。通过在热交换板及压板双方上分别形成凹凸,袋的表背两面发生挠曲而形成流路,所以,与仅表背中的一面发生挠曲的情况相比,形成规定截面积的流路时的袋的挠曲量变小。即,对于袋的挠性的要求放宽,袋的材质的自由度提高。更佳的热交换器,上述热交换板或压板具有凹部与凸部的高低差平缓变化的起伏结构作为上述凹凸。在凹部与凸部的高低差平缓变化的倾斜面结构中,与急剧变化的台阶面结构相比,热交换板以及压板与袋之间不易生成空隙,热连接性良好。根据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流路稳定性优异的薄型的热交换器。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构成的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应用例的图。图3为表示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的图。图4为表示散热器的结构的变型例的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的图。图6为表示流路图案的例子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构成。图1(A)为表示整体构成的分解斜视图,图1(B)为具有流路的袋的斜视图。热交换器1由袋10、热交换板20以及压板30构成,具有由热交换板20与压板30夹住袋10的层叠结构。热交换器1用于使冷却液流动的液冷式的强制冷却。袋10为具有流入口101及流出口102的面状的挠性容器,由不泄漏冷却液的耐水性片材构成。在袋10的内部不设置间隔,容纳冷却液的空间的平面形状与袋10的外形大体上相似。在举例说明中,袋10的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在一对对角位置配置有流入口101及流出口102。在袋10的构成中,平面形状、开口的位置以及开口的数量是任意的。但是,关于开口的位置,当考虑到容器的薄型化、形成开口的容易性以及开口与配管的连接的容易性时,最好在袋的周缘设置开口。另外,如图示那样,使周缘部分地突出,在该突出部形成开口,由此与配管的连接变得更加容易。热交换板20由适于散热或吸热的热传导性良好的材料构成,具有与袋10大致相同程度的大小。在热交换板20的与袋10对置的内侧的面上,形成有划定冷却液流路的凹凸。图示中的热交换板20,由平的基板201以及安装在其一面上的板状的隔离件202、203、204、205、206、207构成。它们的厚度相等。隔离件202、203与袋10的周缘部抵接。排列在基板201中央区域的隔离件204~207与袋10的中央部抵接。压板30具有与热交换板20相同的大小,且与热交换板20整体重叠。在压板30的与袋10对置的内侧的面上,形成有划定冷却液流路的凹凸。图示中的压板30由平的基板301以及安装在其一面上的板状隔离件302、303、304、305、306、307构成。它们的厚度相等。隔离件302、303将袋10的周缘部推压在热交换板20的隔离件202、203上,以防止袋10的错位。排列在基板301的中央区域的隔离件304~307将袋10的中央部推压在热交换板20的隔离件204~207上,划分袋10的内部空间。压板30以夹住了袋10的状态被固定在热交换板20上。对于固定,可以采用螺固、粘接、铆钉、安装夹持部件等各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也可以预先在热交换板20以及压板30的一方或两者上形成挂钩那样的卡合部,以卡合的方式来使热交换板20与压板30一体化。这种方法尤其适宜于根据成型来制作热交换板20或压板30的情况。图1(B)表示了处于被热交换板20与压板30夹住了的状态中的袋10。在图1(B)中,附有斜线的区域是隔离件202~207(也就是热交换板20的内面的凸部)与隔离件302~307(也就是压板30的内面的凸部)所推压的区域,没有附斜线的区域为构成流路103的区域。流路103与流入口101及流出口102连接着。如图所示,在袋10中形成有四个直线状间隔,各个间隔的两端与袋10的周缘分离。从流入口101流入的冷却液,在间隔与袋10的周缘之间以及在相邻的间隔之间形成分支地流动,并流向流出口102。具有以上构成的热交换器1,通过安装隔离件而形成热交换板20以及压板30各自内面的凹凸部,所以,可以通过增减隔离件或更换其他隔离件来对流路103的图案与尺寸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因此,热交换器1,与在袋的内部设有间隔的结构相比,能够适用于多样的液冷装置。但是,形成凹凸的方法并不仅限于安装隔离件。比如,可以根据利用模具的成型、或对基板表面的切削等其他方法来制作具有凹凸的热交换板20以及具有凹凸的压板30。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追加隔离件来改变流路的图案。热交换器1可以利用作为从冷却液接受热量并使热量散发的散热器,或作为从发热体接受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液的吸热器。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散热器的应用例。在图2中,作为笔记本型个人电脑8,其备有主体8A、代表液晶显示器的平板显示器50、以及散热器2。虽然在图示中省略掉了,但在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冷用的热交换器,是在内部流动冷却液的液冷用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备有:具有冷却液的流入口及流出口的、由耐水性片材构成的袋,与所述袋重叠的热交换板,和将所述袋推压在所述热交换板上的压板;在所述热交换板及 压板中的至少某一个的内侧,形成了划定连结所述流入口与流出口的流路的凹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浩基德平英士石锅稔伊达仁昭谷口淳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