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半导体集成电路(IC)工业经历了指数级增长。IC材料和设计中的技术进步已经产生了多代IC,其中每一代都具有比上一代更小且更复杂的电路。在IC发展的过程中,功能密度(即,每芯片面积的互连器件的数量)普遍增加,而几何尺寸(即,可以使用制造工艺产生的最小组件(或线))已经减小。但当栅极长度越小,源极和漏极之间的距离就越近,栅极对通道的影响力也越小,限制了芯片尺寸的进一步减小。
[000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即FinFET)应运而生,FinFET结构看起来像鱼鳍,所以也被称为鳍型结构,栅极三面环绕源漏两极之间的沟道(通道),实际的沟道宽度急剧地变宽,沟道的导通电阻急剧地降低,流过电流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漏电流的产生,这样就可以和以前一样继续进一步减小Gate宽度。
[0004]FinFE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形成凸出的鳍片;形成覆盖在所述鳍片上方以及所述衬底上方的虚设栅极层;对所述虚设栅极层执行离子植入工艺,所植入的离子为P型掺杂离子或N型掺杂离子;对经离子植入后的所述虚设栅极层执行退火工艺,以形成所植入离子由所述虚设栅极层的表面向内部变化的浓度分布;对所述虚设栅极层执行蚀刻工艺,以形成虚设栅极结构;利用栅极结构来替换所述虚设栅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蚀刻工艺为干法蚀刻工艺,N型掺杂后的蚀刻速率>未掺杂的蚀刻速率>P型掺杂后的蚀刻速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经所述蚀刻工艺后形成的所述虚设栅极结构的截面为倒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离子植入工艺时,所植入的离子为P型掺杂离子,通过所述退火工艺控制所述P型掺杂离子的浓度由所述虚设栅极层的表面向内部递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设栅极层的厚度为60~150nm,所述离子植入工艺采用硼离子束,所述硼离子束的能量为5~10kev,所植入深度为20~40nm。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任生,杨列勇,颜天才,任佳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物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