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2652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对映异构体、其非对映异构体、其同位素衍生物、其前药、其溶剂化物或其水合物,其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BC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以清除体内衰老、多余或功能失调的细胞,对于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和稳态调控至关重要。逃避细胞凋亡是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且靶向细胞凋亡对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也被证实是有效的。
[0003]BCL

2蛋白是一类细胞抗凋亡蛋白,其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参与细胞凋亡过程。BCL

2蛋白在多种血液性肿瘤和实体瘤中高表达,从而成为肿瘤细胞逃避凋亡的手段,在包括在肿瘤的发生及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BCL

2已被证实是一个有效的药物靶标。目前BCL

2的药物所治疗的疾病为血液性肿瘤和实体瘤,其中,血液性肿瘤适应症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以及包括T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在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实体瘤适应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和胰腺癌等临床上复发难治性实体瘤。
[0004]同时,抗凋亡蛋白BCL

2的抑制剂因其具有促凋亡的作用机制,已被证实具有广泛的药物联用潜能,已被证实BCL

2抑制剂可与细胞毒类药物、抗凋亡蛋白MCL

1类抑制剂、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度胺类免疫调节剂、CD20抗体、MDM2抑制剂、BCR

ABL抑制剂、MEK激酶抑制剂、CDK4/6抑制剂以及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具有良好的联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人在研究BCL

2抑制剂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具有BCL

2抑制活性。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杂环化合物,且其具有BCL

2抑制活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对映异构体、其非对映异构体、其同位素衍生物、其前药、其溶剂化物或其水合物,
[0007][0008]其中,
[0009]环A为3

15元含氮杂环基,优选为9

15元含氮杂环基;
[0010]X为C、N或CR
10

[0011]Y为N、NR
10
、CR
10
或CR
10
R'
10

[0012]Z为C、N或CR
10

[0013]W为C、N或CR
10

[0014]R1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5

10元杂芳基或

(CR
13
R7)
q

NR8R9;其中,所述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
[0015]R
13
和R7各自独立地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
[0016]R8和R9各自独立地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
[0017]或者,R8、R9以及与其连接的N原子共同形成3

12元杂环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3

12元杂环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
[0018]或者,相邻环原子上的任意两个R1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原子共同形成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
[0019]环Het1为5

10元杂环基或5

10元杂芳基;优选地,环Het1为5

6元杂芳基;其中,所述5

10元杂环基、5

10元杂芳基或5

6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
[0020]R2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

NH(C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对映异构体、其非对映异构体、其同位素衍生物、其前药、其溶剂化物或其水合物,其中,环A为3

15元含氮杂环基,优选为9

15元含氮杂环基;X为C、N或CR
10
;Y为N、NR
10
、CR
10
或CR
10
R'
10
;Z为C、N或CR
10
;W为C、N或CR
10
;R1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5

10元杂芳基或

(CR
13
R7)
q

NR8R9;其中,所述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R
13
和R7各自独立地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R8和R9各自独立地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或者,R8、R9以及与其连接的N原子共同形成3

12元杂环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3

12元杂环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或者,相邻环原子上的任意两个R1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原子共同形成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环Het1为5

10元杂环基或5

10元杂芳基;优选地,环Het1为5

6元杂芳基;其中,所述5

10元杂环基、5

10元杂芳基或5

6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R2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

NH(C1

C6烷基)、

N(C1

C6烷基)2、羧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
环Het2为5元杂环基或5元杂芳基;其中,所述5元杂环基或5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R3、R4、R
10
和R'
10
各自独立地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

NH(C1

C6烷基)、

N(C1

C6烷基)2、羧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优选地,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C1

C3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或者,R3、R4以及与它们连接的环原子共同形成C3

C12碳环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C1

C3烷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3

C12碳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R为H、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

NH(C1

C6烷基)、

N(C1

C6烷基)2、羧基、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烷氧基、C3

C12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杂芳基独立地任选被1

3个R'取代;R'为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羧基、取代或未取代C1

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C2

C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C2

C6炔基、取代或未取代C3

C12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3

12元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C6

C10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选自下组的1

3个基团取代:D、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羧基、C1

C6烷基、卤代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俭苏明波白海云钟利高安慧
申请(专利权)人:百极弘烨南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