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层柔性印刷电路的一种低流动性丙烯酸酯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8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多层柔性印制电路、低流动性的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该胶粘剂是由多元丙烯酸酯单体、交联改性单体、有机溶剂和反应引发剂,在一定条件下共聚后加入特殊的聚氨酯橡胶类高分子改性剂所组成。丙烯酸酯胶的制备方法是将选定的多元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单体、有机溶剂和引发剂按比例加入反应器中混合、加热搅拌反应聚合而成。然后用聚氨酯橡胶类的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后与丙烯酸酯胶液物理掺混,组成了一种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新型胶种。用于多层柔性印制电路板层与层间的粘接,该树脂胶的流动度较低,热压固化时,溢胶不会堵塞线路导通孔和焊盘。制成的多层柔性印制电路的层与层之间剥离强度高、耐锡焊性好,并且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领域中胶粘剂的配方及制备,特别是用于电子工业印制电路板行业的多层柔性印制电路板层与层之间粘接用的热固型高分子合成树脂胶粘剂及制备。
技术介绍
印刷电路板(PCB)是电子元器件的承载体,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柔性印制电路(印C)适应了电子设备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近年来,FPC技术在计算机、通讯、航空航天、汽车、医疗设备、军事与消费类电子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而多层柔性印制电路(M-FPC)具有更高的集成度,是FPC工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是在覆铜箔塑料薄膜基材上用化学蚀刻法进行电路成型的,所使用的FPC基材通常是由聚酰亚胺、聚酯等绝缘薄膜与铜箔用胶粘剂粘接后层压而成,英文名字为Flexible Copper-Clad Laminate,简称为FCCL,其中以聚酰亚胺薄膜为绝缘载体的用量最大。在制造柔性印刷电路基材(FCCL)时,最常见的方法是用聚酰亚胺薄膜与铜箔粘接,如ZL95109152、ZL97109279.6所述,也有用聚酰亚胺薄膜与其他金属箔的粘接组成的基材,如ZL00115907.0、ZL00114628.9所述,上述专利介绍了几种聚酰亚胺覆铜(铝、镍)板胶粘剂及其制造方法。由于M-FPC制造工艺和电子设备使用过程的特殊要求,用于M-FPC的热固型高分子合成树脂胶必须具备一系列的特殊性能,具体要求如优良的粘接性能、合格的耐锡浴性、合适的树脂流动性、适用的工艺操作性、耐酸碱性和电绝缘性等。直接用FPC基材可以加工出单面和双面FPCB,M-FPCB的生产则需要使用特殊的粘结材料将单面或双面FPCB重复叠加粘接。一般来说,上述几个专利中所使用的高分子合成树脂胶,也可以满足M-FPCB的使用要求,但由于M-FPCB加工时,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成型,而FPCB制造前又需要预留许多焊盘和导通孔,高分子合成树脂胶在高温固化前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果胶粘剂流动性过大,受压后会从焊盘和导通孔处溢出而堵塞微孔。但是如果胶粘剂流动性太小,层与层之间融合不充分导致“假性”粘接;同时蚀刻后形成的铜线条与底材形成的台阶,也需要流动的树脂填充。因此M-FPCB使用的高分子合成树脂胶,除了具备一般FPC基材要求的粘结性、耐焊锡性、电性能外,在树脂固化前,还需要有要求非常严格的适度的树脂流动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为A组份,通过加入高分子改性剂作为B组份,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加入抗氧化剂、偶联剂、固化剂等组份配制成一种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新型胶种。该胶种不仅保留了丙烯酸酯胶的优点,又具有了初始固化温度低、固化时间短、关键是树脂流动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由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A组份与聚氨酯橡胶类高分子改性剂B组份所组成,将A组份与B组份物理掺混复配,即制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低流动性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00114627.0中的合成方法及合成步骤制得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粘剂为A组份,它含有多元丙烯酸酯共聚单体、交联改性单体、有机溶剂、反应引发剂,其组成重量比为多元丙烯酸酯共聚单体100交联改性单体0.5~20有机溶剂50~500反应引发剂 0.05~5更佳组成重量比为多元丙烯酸酯共聚单体100交联改性单体3~10有机溶剂150~300反应引发剂 0.3~1.2本专利技术胶粘剂的A组份中使用的丙烯酸酯共聚单体为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丙烯酸C1~C8烷基酯、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胶粘剂的A组份中使用的交联改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C2~C8羟基酯、丙烯酸β-C2~C8羟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羟甲基丙烯酰胺、羟基丙烯酰胺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含不同交联基团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胶粘剂的A组份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三氯甲烷、丙酮、甲乙酮、环己酮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胶粘剂的A组份中使用的反应引发剂为偶氮化合物类的2-(叔丁基偶氮)异丁腈,2,2’-偶氮二异庚腈,2,2’-偶氮二异丁腈和有机过氧化物类的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供本专利技术胶粘剂的A组份用的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的合成方法及合成步骤是1.将选定的多元丙烯酸酯共聚单体、交联改性单体、反应引发剂、有机溶剂按比例加入带有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回流装置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混合均匀;2.搅拌升温,反应开始时通入氮气以缩短反应引发时间,控制反应温度在50℃~150℃之间,反应3~24小时,最好控制反应温度在70℃~110℃之间,反应8~18小时。3.冷却出料,用溶剂稀释至固含量为15%~35%即得所述作A组份用的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液。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用于多层柔性印刷电路的一种低流动性丙烯酸酯胶,是由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A组份与高分子改性剂B组份所组成,其中所述的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粘剂A组份为多元丙烯酸酯共聚单体、交联改性单体、有机溶剂、反应引发剂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00114627.0的合成方法及合成步骤制得,其特征在于高分子改性剂B组份为聚氨酯橡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组成重量比为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A组份(固体份)100聚氨酯橡胶类高分子改性剂B组份(固体份) 10~6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多层柔性印制电路的一种低流动性丙烯酸酯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橡胶可以是聚醚型的或者是聚酯型的聚氨酯橡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多层柔性印制电路的一种低流动性丙烯酸酯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型的聚氨酯橡胶为液体状态的如NG315、NG320、NG370,固体状态的如SA-1、SA-1G;聚酯型的聚氨酯橡胶为液体状态的如TA-1-3500B、TA-1-4000B,固体状态的如J2h-80、J2h-85、J2h-9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多层柔性印制电路的一种低流动性丙烯酸酯胶的制备方法将选定的作为B组份用的聚氨酯橡胶类高分子改性剂在双辊炼胶机中进行塑炼(液体橡胶不需要),然后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按比例将作为A组份用的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与溶解好的作为B组份用的聚氨酯橡胶类高分子改性剂在容器内常温均匀混合,过滤后使用;将A组份与B组份物理掺混复配,即制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低流动性的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所得的低流动性丙烯酸酯胶粘剂在M-FPCB制造中的应用方法是将上述胶液均匀涂复在或用丝网印刷在单面或双面FPCB的一面,胶厚0.010-0.050mm,与60℃~160℃的烘箱中预烘5~120分钟,将需要粘接的柔性线路板对位叠加,在复合压力机中于130℃~210℃、20~60Kg/cm2压力下,保压20~180分钟,即得所述M-FPCB。更佳预烘条件为100℃~120℃/30~90分钟;更佳层压条件是温度为155℃~185℃,压力为30~55Kg/cm2,保温保压时间为40~120分钟。所制得的M-FPCB按照GB4722、GB/T13557和IPC-TM-650的测试方法测得剥离强度≥1.20N/mm,耐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多层柔性印制电路的一种低流动性丙烯酸酯胶,是由一种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A组份与聚氨酯橡胶类高分子改性剂B组份所组成,其中所述的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粘剂A组份为多元丙烯酸酯共聚单体、交联改性单体、有机溶剂、反应引发剂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00114627.0的合成方法及合成步骤制得,其特征在于聚氨酯橡胶类高分子改性剂B组份为聚氨酯橡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组成重量比为: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A组份(固体份):100聚氨酯橡胶类高分子改性剂B组份(固体份):   10~6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和平杨蓓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