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29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机壳以及转动件。机壳具有开口以及结合部,其中结合部邻接开口。转动件与机壳枢接,并可相对于机壳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转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转动件遮蔽开口;当转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转动件脱离开口,并使得开口显露于机壳的一侧边。其中,当转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吊饰可经由开口置入机壳内并套设于结合部,由此,使得吊饰与机壳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方便使用者更换吊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首先请参阅图1,传统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通常具有机壳10,其中在机壳10的角落处设有横杆C,用以结合吊饰。如图1所示,上述横杆C两侧设有相通的开孔H,当要系挂吊饰时必须将吊饰的一端穿过开孔H并打上绳结,如此才能使吊饰和机壳10相互结合以防止脱落。另一方面,当欲卸下吊饰时则必须先将绳结打开后再取下吊饰,如此往往容易造成更换吊饰时的不便。有鉴于传统机构设计上的缺陷,如何能提供一种机构简单且可方便使用者更换吊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就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机壳、转动件。上述机壳具有开口以及结合部,其中结合部邻接开口。上述转动件与机壳枢接,并可相对于机壳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转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转动件遮蔽开口;当转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转动件脱离开口,并使得开口显露于机壳的一侧边。其中,当转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吊饰可经由开口置入机壳内并套设于结合部,由此,使得吊饰与机壳结合。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机壳进一步包括两个凹槽,其中凹槽与开口相通,且结合部形成于凹槽之间。当吊饰和机壳结合时,吊饰穿过凹槽。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机壳进一步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其中开口形成于第一壳体,结合部形成于第二壳体。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动件枢接于机壳的一角落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机壳进一步包括一枢轴,用以枢接转动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机壳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凸肋,此外转动件具有挡止部,当转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前述挡止部与第一凸肋相抵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机壳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凸肋,且转动件具有挡止部,当转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前述挡止部与第二凸肋相抵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凸肋是机壳的加强肋(stiffening rib)。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是移动电话。附图说明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示意图;图3A、3B表示转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4表示转动件由第二位置旋转回复至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5表示转动件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6表示转动件上的挡止部与第一凸肋抵接的示意图;以及图7表示转动件上的挡止部与第二凸肋抵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该图是表示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为移动电话或者PDA,其大体包括机壳10以及转动件20,转动件20枢接于壳体10的一角落处,且转动件20可相对于壳体10转动。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的机壳10主要是由第一壳体101以及第二壳体102所组成,且于第二壳体20上侧表面设有两个凹槽30,可用于系挂吊饰。当欲将吊饰与机壳10结合时,可将转动件20由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绕Z轴方向转动至如图3A所示的第二位置,此时转动件20脱离第一壳体101上的开口R,并使得开口R显露于机壳10的一侧边,其中开口R与凹槽30相通(如图3A所示)。接着请参阅图3B,第二壳体102设有凸出的结合部40,其中结合部40形成于两个凹槽30之间。当转动件20相对于机壳10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如图3A、3B所示),一吊饰W可经由开口R置入(如图3B的箭头方向所示)并套设于结合部40上,进而与机壳10结合,此时吊饰W穿过两个凹槽30。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的转动件20具有凸出的挡止部201,当转动件20运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上述挡止部201与机壳10相抵接,进而可限制转动件20于第一、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再请参阅图4,当吊饰W与机壳10结合之后,可将转动件20由第二位置旋转回复至第一位置(如箭头方向所示),此时转动件20可将开口R封闭以防止吊饰W脱落。另一方面,当欲取下或更换吊饰W时,则仅需将转动件20由前述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此时转动件20脱离开口R,由此便可将吊饰W由开口R处取出。接着请参阅图6、7,前述第一壳体101具有枢轴P、第一凸肋B1以及第二凸肋B2,其中转动件20与枢轴P枢接。特别地,当转动件20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6所示),转动件20上的挡止部201与第一壳体101上的第一凸肋B1相抵接;相应地,当转动件20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如图7所示),转动件20上的挡止部201则与第一壳体101上的第二凸肋B2相抵接,由此可限制前述转动件20于第一、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凸肋B1、B2例如为第一壳体101上的加强肋,其中第一、第二凸肋B1、B2亦可与枢轴P相连接或者一体成形。然而,亦可将第一、第二凸肋B1、B2以及枢轴P设置于第二壳体102上,同样可具有前述的功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通过在机壳上设置一转动件可方便使用者系挂或者更换吊饰,进而可大幅地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符号说明10 机壳101 第一壳体 102 第二壳体20 转动件201 挡止部 30 凹槽40结合部 B1 第一凸肋B2第二凸肋C横杆H 开孔P枢轴R 开口W吊饰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具有开口以及结合部,其中所述结合部邻接所述开口,用于系挂吊饰;以及转动件,枢接所述机壳,并可相对于所述机壳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件遮蔽所述开口;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件脱离所述开口,并使得所述开口显露于所述机壳的一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机壳进一步包括两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开口相通,并且所述结合部形成于所述凹槽之间,当所述吊饰系挂于所述结合部时,所述吊饰穿过所述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机壳进一步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且所述结合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转动件枢接于所述机壳的一角落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机壳进一步包括枢轴,用以枢接所述转动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机壳进一步包括第一凸肋,且所述转动件具有挡止部,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止部与所述第一凸肋相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肋为所述机壳的加强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机壳进一步包括第二凸肋,且所述转动件具有挡止部,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止部与所述第二凸肋相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凸肋为所述机壳的加强肋。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为移动电话。全文摘要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机壳以及转动件。机壳具有开口以及结合部,其中结合部邻接开口。转动件与机壳枢接,并可相对于机壳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转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转动件遮蔽开口;当转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转动件脱离开口,并使得开口显露于机壳的一侧边。其中,当转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吊饰可经由开口置入机壳内并套设于结合部,由此,使得吊饰与机壳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具有开口以及结合部,其中所述结合部邻接所述开口,用于系挂吊饰;以及转动件,枢接所述机壳,并可相对于所述机壳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件遮蔽所述开口 ;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件脱离所述开口,并使得所述开口显露于所述机壳的一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善伟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