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仪器以及框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49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仪器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使这些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相互的卡合部合体,形成框体,第一部件构成框体的一部分,在外周部形成包含角部的第一卡合部;第二部件构成框体的另外的一部分,在外周部形成与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该电子仪器具有由肋条、外侧保持部以及内周保持部件构成的角部卡合构件,肋条被设置在第一卡合部的角部,与该角部的形状相应地弯曲形成;外侧保持部被设置在第二卡合部的对应的角部,在使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合体时,与肋条的外周面抵接;内周保持部件被设置在第二卡合部的对应的角部,与肋条的内周面线状抵接,与外侧保持部协同,以从两面夹住的方式保持该肋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例如移动电话机、便携信息终端装置等的可便携的 电子仪器中能够非常好地使用的电子仪器。技术背景作为提高电子仪器的框体的刚性,降低因外力引起的变形,防止 嘎吱音的产生的以往技术,例如具有下述技术,是便携终端的框体构 造,所述便携终端的框体构造由前壳和后壳构成,在该前壳和该后壳 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收容基板,同时,在该后壳的外侧面具有凹部, 该后壳将形成有该凹部的侧壁设置成厚壁,同时,通过与该侧壁平行 且无间断地延伸的肋条,将该凹部划分成电池室和天线室(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 119455号公报(第一页、图l) 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电子仪器中,因为侧壁被设置成厚壁,同时, 肋条被无间断地设置,所以,难以确保框体内部的有效空间,在组装 到框体内部的基板、电池等的布置方面存在制约。因此,存在针对电 子仪器的小型化、轻型化成为弊端的课题。另外,虽然是前壳的侧壁 的前端部松緩地嵌入后壳的侧壁和与之平行的肋条之间的槽部,但是, 在前壳的侧壁的前端部和后壳的槽部之间,存在间隙,在使前壳和后 壳嵌合的情况下,存在着在该间隙的范围内任意一个壳体偏斜,前壳 的侧壁的前端部和后壳的槽部不全面接触的可能性。由于该不全面接 触,存在着壳彼此摩擦,即使框体略微变形,也会产生嘎吱音的课题。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以往的技术课题而产生,其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确保框体内部的有效空间,同时提高刚性,降低因外力 造成的变形,并且使嘎吱音难以产生的电子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电子仪器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使这些第 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相互的卡合部合体,形成框体,所述第一部件构成框体的一部分,在其外周部形成包含角部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 部件构成上述框体的另外的一部分,在其外周部形成与上述第一卡合 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该电子仪器具有由肋条、外侧保持部以及内周 保持部件构成的角部卡合构件,所述肋条被设置在上述第一卡合部的角部,与该角部的形状相应地弯曲形成;所述外侧保持部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卡合部的对应的角部,在使上述第一部件以及上述第二部件合体时,与上述肋条的外周面抵接;所述内周保持部件被设置在上述第 二卡合部的对应的角部,与上述肋条的内周面线状抵接,与上述外侧 保持部协同,以从两面夹住的方式保持该肋条。 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角部卡合构件,该角部卡合构件相对于设置在 第一部件的第一卡合部的角部的肋条,设置在第二部件的第二卡合部面线状地抵接的内周保持部件协同,以从两面夹住该肋条的方式进行 保持,据此,能够切实地进行使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合体时的定位 和嵌合。因此,框体的角部的刚性提高,框体的变形受到抑制。另夕卜, 不存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偏斜的状态嵌合,能够防止因不全面接 触造成的部件彼此的摩擦。另外,由于通过使内周保持部件与肋条的 内周面线状接触,减小了接触面积,所以,抑制了嘎吱音的产生。再 有,因为角部卡合构件被配设在框体的角部,所以,能够谋求省空间 化。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仪器的框体构造的组 装立体图。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框体的一部分的第一部件的角部的第 一卡合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3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框体的另外的一部分的第二部件的角部的第二卡合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4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相互的卡合部嵌 合合体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合(定位)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5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仪器的框体构造的第 二部件的角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实施方式1的第一变形例)。图6是表示使用了图5所示的第二部件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合 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7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仪器的框体构造的第一部件的角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实施方式1的第二变形例)。图8是表示使用了图7所示的第一部件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合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9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仪器的框体构造的第二部件的角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实施方式1的第三变形例)。图10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仪器的框体构造的第二部件的角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实施方式1的第四变形例)。图11是表示使用了图10所示的第二部件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合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电子仪器的框体构造的组装立体图。图13是表示构成图12所示的框体的一部分的第一部件的角部的 主要部位立体图。图14是表示构成图12所示的框体的另外的一部分的第二部件的 角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15是表示使图12所示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相互的卡合部 嵌合合体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合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第一变形例,是与图14所示的第二部件的角部对应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17是表示使用了图16所示的第二部件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 合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第二变形例,是与图13所示的第 一部件的角部对应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19是表示使用了图18所示的第一部件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 合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20是表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子仪器的框体构造的组 装立体图。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的框体的第一部件的角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22是表示图20所示的框体的第二部件的角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23是表示使图20所示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相互的卡合部 嵌合合体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合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24是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电子仪器的框体的组装立体图。图25是表示图24所示的框体的第一部件的角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26是表示图24所示的框体的第二部件的角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27是表示使图24所示的第一部件和笫二部件在相互的卡合部 嵌合合体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合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符号说明1、 1A、 1B、 1C第一部件、11、 12、 13、 14、 15肋条、lla、 12a、 13a、 14a、 15a外周面、llb、 12b、 13b、 14b、 15b内周面、 2、 2A、 2B、 2C第二部件、6角部卡合构件、10第一卡合部、10a 卡合爪、20第二卡合部、20a爪搭桂部、21、 24、 26、 28外侧 保持部、22、 23、 25、 27内周保持部件、29螺紋凸缘兼内周保持 部件、292内周保持部、111、 131、 211、 241突起部、rl、 r2、 r3、 r4曲率半径(内周保持部件)、R、 Rl、 R2、 R3、 R4曲率半径 (肋条的内周面)、A角部、B抵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图4是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仪器的图,图1 是构成电子仪器的框体的组装立体图,图2是表示构成图l所示的框 体的一部分的第一部件的角部的第一卡合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3 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框体的另外的一部分的第二部件的角部的第二 卡合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4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第一部件和第二 部件在相互的卡合部嵌合合体时的、角部卡合构件的嵌合(定位)状 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另外,该实施方式1是电子仪器为移动电话机 的情况。另外,各图、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符号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仪器,该电子仪器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使这些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相互的卡合部合体,形成框体,所述第一部件构成框体的一部分,在其外周部形成包含角部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部件构成上述框体的另外的一部分,在其外周部形成与上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由肋条、外侧保持部以及内周保持部件构成的角部卡合构件,所述肋条被设置在上述第一卡合部的角部,与该角部的形状相应地弯曲形成;所述外侧保持部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卡合部的对应的角部,在使上述第一部件以及上述第二部件合体时,与上述肋条的外周面抵接;所述内周保持部件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卡合部的对应的角部,与上述肋条的内周面线状抵接,与上述外侧保持部协同,以从两面夹住的方式保持该肋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泉贤河原洋平齐藤浩二中田英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