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承载机构及应用其的光驱。承载机构用以承载一对象。承载机构包括至少一导引轴、一底板、一定位组件及一弹片。物件承载于导引轴上,并可沿着导引轴滑动。底板至少具有一开口及一第一桥状体。第一桥状体设置于开口一侧。定位组件凸设于底板的一上表面,并抵靠导引轴的一侧。弹片具有一第一长片及一第二长片。第一长片凸出于底板的上表面,并抵靠至少一导引轴。第二长片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长片,该第一长片及该第二长片之间具有一夹角,另一端抵住底板,且第二长片并抵靠于第一桥状体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载机构及应用其的光驱,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具有螺丝的承载机构及应用其的光驱。
技术介绍
承载机构应用于电子装置内部的情况非常广泛。其中,以光驱为例,承载机构应用于光驱中用以承载一光学读取头。使得光学读取头可沿一方向来回滑动于承载机构上。请参照图1,其绘示传统承载机构及应用其的光驱的示意图。传统承载机构301包括一导引轴401、底板501、二定位组件601及一弹片701。光学读取头夹持于导引轴401上。导引轴401为圆滑柱状,由此光学读取头可来回滑动于底板501上方。二定位组件601设置于底板501上,并位于导引轴401的一侧。导引轴401的一侧抵靠于二定位组件601。光驱在组装过程中,需要调整导引轴401的平行度,因此导引轴401的另一侧需以非固定的定位结构。传统的光驱采用弹片701作为非固定的定位结构,弹片701的一端通过一螺丝801锁合于底板上501,另一端以一弹力抵靠导引轴401的另一侧。通过弹片701与导引轴401的搭配设计,导引轴401可夹持于底板501上,并可适当地调整导引轴401的平行度。然而传统的承载机构301采用螺丝801锁合弹片701,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增加锁合螺丝的动作。不仅造成材料成本的浪费,更增加锁合螺丝801的组装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机构及应用其的光驱。承载机构以底板及弹片相互搭配的结构设计,使得弹片可稳固地卡合在底板上。由此达到夹持导引轴且同时可调整导引轴平行度的目的,不仅减少螺丝的购买成本,更减少锁合螺丝的组装动作。使得企业获得成本降低与精简制作工艺的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承载机构,其用以承载一对象。承载机构包括至少一导引轴、一底板、至少一定位组件及一弹片。物件承载于导引轴上,并可沿着导引轴滑动。底板至少具有一开口及一第一桥状体。第一桥状体设置于开口一侧。定位组件凸设于底板的一上表面,并抵靠导引轴的一侧。弹片具有一第一长片及一第二长片。第一长片凸出于底板的上表面,并抵靠于至少一导引轴。第二长片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长片,另一端抵住底板。第二长片并抵靠于第一桥状体的下方,且该第一长片及该第二长片之间具有一夹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提出一光驱包括一光学读取头、一底板、至少一导引轴及一弹片。底板具有一开口、一第一桥状体及至少一定位组件。第一桥状体设置于开口的一侧。定位组件凸设于底板的一上表面,并抵靠导引轴的一侧。导引轴与光学读取头耦接,光学读取头承载于导引轴上,并可沿着导引轴滑动。弹片具有一第一长片及一第二长片。第一长片凸出于底板的上表面,并抵靠于至少一导引轴。第二长片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长片,另一端抵住底板。第二长片并抵靠于第一桥状体的下方,且该第一长片及该第二长片之间具有一夹角。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承载机构及应用其的光驱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光驱的底板、导引轴及弹片示意图;图2B为图2A中需线范围2B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A中底板、导引轴及弹片的背视图;图4为图2A中弹片的放大图;图5A为图2A中底板的示意图;图5B为图5A中虚线范围5B的局部放大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光驱的底板、导引轴及弹片示意图;图6B为图6A中虚线范围6B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6的弹片放大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30、301承载机构 40、401导引轴50、501底板51第一桥状体51a第一凹槽52第二桥状体52a第二凹槽54开口54a第三凹槽55上表面60、601定位组件61本体部62延伸部70、701、90弹片71、91第一长片72、92第二长片73第一延伸片74第二延伸片75中间折线801螺丝D51a第一凹槽的宽度D52a第二凹槽的宽度D54a第三凹槽的宽度D72第二长片的宽度D73第一延伸片的宽度F1第一弹力F2第二弹力F3第三弹力F4第四弹力F5第五弹力F6第六弹力θ夹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3,图2A绘示的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光驱的底板、导引轴及弹片示意图。图3绘示图2A中底板、导引轴及弹片的背视图。光驱可以是只读式VCD光驱、可擦写式VCD刻录机、只读式DVD光驱、可擦写式DVD刻录机及复合式光驱。光驱包括一光学读取头、一底板50、一导引轴40及一弹片70。底板50、导引轴40及弹片70形成一承载机构30,用以承载光学读取头。承载机构30装设于光驱的内部。导引轴40为圆柱型长轴,并设置于底板上。光学读取头耦接于该导引轴40,使得光学读取头可通过导引轴40来回滑动于底板50上。承载机构30可设置一个、二个或多个导引轴40,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一个导引轴为例做说明。其中,当承载机构30设置二个导引轴时,二导引轴是相互平行设置。请同时参照图2B及图4,图2B绘示图2A中虚线范围2B的局部放大图。图4绘示图2A中弹片的放大图。弹片70包括一第一长片71、一第二长片72、一第一延伸片73、一第二延伸片74及一中间折线75。第一长片71以中间折线75与第二长片72转折连接。第一长片71及第二长片72之间形成一夹角θ,夹角θ为一钝角。第一延伸片73连接于第二长片72,并与第二长片72实质上垂直。第二延伸片74连接于第一延伸片73,并与第一延伸片73实质上垂直。第二长片72、第一延伸片73及第二延伸片74形成一近似Z型的结构。请同时参照图5A及图5B,图5A绘示图2A中底板的示意图。图5B绘示图5A中虚线范围5B的局部放大图。底板50具有一开口54、一第一桥状体51及第二桥状体52。第一桥状体51设置于开口54的一侧,第二桥状体52凸设于该开口54的下方。请参照图2B,当导引轴40、底板50及弹片70组合时,弹片50紧密压合导引轴40于底板50上。第二延伸片74抵靠于底板50的上表面55,并施加一第一弹力F1于底板50的上表面55上。第一延伸片73抵住开口54的内壁,第一延伸片73并施加一第二弹力F2于开口54的内壁。第二长片72抵靠于第二桥状体52的上方,并抵靠于第一桥状体51的下方。第二长片72分别施加一第三弹力F3于第二桥状体52的上方,以及施加一第四弹力F4于第一桥状体51的下方。第一长片71更凸出于底板50的上表面55,并抵靠导引轴40的一侧。由此,第一弹力F1、第二弹力F2、第三弹力F3及第四弹力F4形成稳固的支撑力量,使得第一长片71可以中间折线75为支点,施加一第五弹力F5垂直于导引轴40表面。通过弹片70,导引轴40可稳固的夹持于底板50上。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B,底板50的第一桥状体51、第二桥状体52及开口54的内壁更具有防止弹片70滑动的设计。第一桥状体51具有一第一凹槽51a,第一凹槽51a的宽度D51a实质上等于或弹片70的该第二长片72的宽度D72。第二桥状体52具有一第二凹槽52a,第二凹槽52a的宽度D52a实质上等于弹片70之第二长片72的宽度D72。开口54的内壁具有一第三凹槽54a,第三凹槽54a的宽度D54a实质上等于或弹片70的第一延伸片73的宽度D73。第一凹槽51a、第二凹槽52a及第三凹槽54a用以容置弹片70以防止弹片70滑动。请参照图2A及图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机构,用以承载一对象,该承载机构包括:至少一导引轴,该物件承载于该导引轴上,并可沿着该至少一导引轴滑动;底板,至少具有开口及第一桥状体,该第一桥状体设置于该开口一侧;至少一定位组件,凸设于该底板的一上表面,并 分别抵靠该至少一导引轴的一侧;以及弹片,具有:第一长片,凸出于该底板的该上表面,并抵靠于该至少一导引轴;及第二长片,一端连接于该第一长片,另一端抵住该底板,该第二长片并抵靠于该第一桥状体的下方,且该第一长片及该第二长 片之间具有一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员飞,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