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用于散发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包括一散热风扇及一散热器,该散热风扇用于产生冷却气流对该散热器进行强制散热,其中,该散热器为一折叠式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大小对应该冷却气流的强度大小成反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效率较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发热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微处理芯片等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 热量愈来愈多,为将这些多余的热量有效散发,现有的方法是在发热电子元 件的表面贴设一散热器,在散热风扇的辅助下将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强制散去。请参照图6,其所示为一种现有的散热装置40,该散热装置40包括 一散热风扇42及一散热器44,该散热器44具有若干平行排列的散热片442 并与一发热电子元件(图未示)热接触,以吸收该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该 散热风扇42包括一壳体422、 一定子(图未示)及一转子423,该散热风扇42 的壳体422形成有一出风口 421,该散热器44位于该出风口 421处。当该散 热风扇42逆时针运转时,转子423产生一冷却气流46对该散热器44进行强 制散热。如图6所示,由于该散热器44的散热片442平行排列且间距相等,而出 风口 421内各处冷却气流46的强度不等,且位于气流下游的散热片442与冷 却气流46的流向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从而导致该散热器44的流阻较高,最 终降低该散热装置40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的散热装置。 该散热装置,用于散发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包括一散热风扇及一散热 器,该散热风扇用于产生冷却气流对该散热器进行强制散热,其中,该散热 器为一折叠式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大 小对应该冷却气流的强度大小成反比设置。该散热装置包括一 离心式散热风扇及一散热器,该散热风扇具有一 出风 口,该散热器设置于该出风口处,该散热风扇产生的冷却气流经由该出风口 吹向该散热器,其中,该散热器由金属片连续弯折形成,其包括一致密段及一疏+>段,该致密4更:没于该冷却气流的上游,该疏+>_险位于该冷却气流的下 游,该疏松段中散热片之间的间距大于该致密段中散热片的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散热片之间的间距的设置,降低散热器的流阻, 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从而使该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效率较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l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散热装置去掉上盖后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散热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所示散热装置去掉上盖后的俯视图。 图6为一现有散热装置去掉上盖后的俯^L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散热装置100 包括一散热器IO及一散热风扇20。其中,该散热器IO与一发热电子元件(图 未示)热连接,该散热器IO是一折叠式散热器,由单一金属片(如铝金属片) 经连续弯折形成,其具有若干散热片12,这些散热片12间隔一定距离相互平 行排列,该散热风扇20用于对该散热器10进行强制散热。该散热风扇20为一离心式散热风扇,包括一壳体22、 一定子(图未示)及 一转子24,该定子及该转子24安装在该壳体22内,该转子24包括若干扇叶 24a。该壳体22包括一上盖222、 一底盖224及一侧壁226。该上盖222上设 有一进风孔222a,.该底盖224上设有若干进风孔224a。该侧壁226为一 "U,, 型结构,并与该底盖224及上盖222组成一具有长方形出风口 221的半封闭 结构。其中,该出风口 221处侧壁226的高度高于其他地方侧壁226的高度, 以便收容该散热器10。请参照图2,该定子及该转子24偏心地安装在该壳体22内,这些扇叶 24a的最外端与该侧壁226间隔一定距离形成一流道223,为提高转子24产 生的冷却气流30的流速,在沿逆时4十的方向即该冷却气流30的流动方向上, 该流道223逐渐变宽。在该流道223最宽处,该转子24的扇叶24a与该侧壁226形成一流道出口 223a,在与该流道出口 223a相对的另 一侧,该侧壁226 于靠近出风口 221的位置向转子24突伸设有一呈三角形的舌口 223b。请参照图l及图2,该散热器10对应于该转子24设置于该壳体22的出 风口 221内,该散热器10为两段式结构,其具有一致密段12a及一疏松段12b。 该致密段12a对应该流道出口 223a设置,该疏柏^段12b对应该舌口 223b设置。 该散热器IO远离该散热风扇20的一端与该壳体22的出风口 221的最外端对 齐,该致密段12a的散热片12比疏松段12b的散热片12更长并伸入至该流 道出口 223a内,该疏松段12b中散热片12之间的间距大于该致密段12a中散 热片12之间的间距。请参照图3,该散热器10设置于该壳体22的出风口 221内,且该壳体 22的上盖222及底盖224紧贴于该散热器10的上下端面,与这些散热片12 配合形成流道以供冷却气流30通过。由以上4又述可知,由于该流道223沿逆时针方向逐渐变宽,使得转子24 转动时,流道出口 223a处即上游的冷却气流30具有最大的流速,相应地, 该散热器IO的致密段12a的散热片12具有最大的长度及最小的间距,且上 游的冷却气流30的流向与对应的致密段12a中的散热片12基本平行,有效 地提高该致密段12a的散热效率。另外,从该致密段12a至该疏松段12b,这 些散热片12的长度减小且间距增大,使靠近该舌口 223b即位于下游低流速 区域的冷却气流30更易于流过,弥补下游的冷却气流30由于与散热片12存 在夹角而引起流速下降的缺陷,有效地降低低流速区域散热器IO的流阻,即 通过将散热片12之间的间距大小对应该冷却气流30的强度大小成反比设置, 使强度较大的上游气流对应的致密段12a的间距较小,而强度较小的下游气 流所对应的疏松段12b的间距较大,降低该散热器IO整体的流阻,提高该散 热装置IOO的散热效率。请参照图4,其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与 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侧壁227为一弧形结构,其与该上盖225及 底盖229组成一具有弧形出风口 221b的半封闭结构。该散热器10a是一折叠 式散热器,其具有若干散热片11,该散热器10a对应该出风口 221b呈弧形排 列。同样的,该散热器10a包括一位于冷却气流30上游的致密段lla及位于 冷却气流30下游并与该致密段lla相连接的一疏松段llb。该致密段lla的 散热片ll之间的间距比疏松段llb的间距小,而长度比疏松段llb长,该致 密段lla的散热片11伸入该流道出口 223a内。请参照图5,该散热器10a靠近该转子24的一端形成一呈圓弧状的内边 13,该内边13与该转子24的扇叶24a的末端保持大致相同的距离,该散热 器10a远离该转子24的一端形成两相互垂直的外边15、 17,该两外边15、 17之间通过一缺口 19过渡。该散热器10a对应该流道出口 223a处即气流强 度最大处的散热片lla的间距较小,以提高该处散热片ll的散热效率。位于 冷却气流30上游的致密段lla的散热片11相互平行设置,以对应冷却气流 30的流向,而位于冷却气流30下游的疏松段llb的散热片ll则以倾斜角度 设置,以迎合该下游处冷却气流30的流向,使得该散热器10a的每一散热片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用于散发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包括一散热风扇及一散热器,该散热风扇用于产生冷却气流对该散热器进行强制散热,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为一折叠式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大小对应该冷却气流的强度大小成反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白,孟劲功,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