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21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端子包括:外壳,外壳内限定出插配腔,外壳的侧壁具有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二弹性臂用于将端子锁定于壳体;主体,主体包括接触弹簧,接触弹簧用于与插入插配腔的对配端电接触,且接触弹簧设于外壳内,第一弹性臂用于在接触弹簧与对配端电接触时对接触弹簧施加朝向对配端的作用力。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端子,能够为接触弹簧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避免接触弹簧因裸露而被碰撞、损坏等,便于降低接触弹簧损坏的风险,同时利用第一弹性臂保证接触弹簧能够稳定地与对配端电接触,便于提高接触弹簧工作的稳定性。便于提高接触弹簧工作的稳定性。便于提高接触弹簧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连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端子上的接触弹簧向外部延伸且裸露,在使用或移动端子时,接触弹簧容易被外界环境中的物品剐蹭或碰撞,接触弹簧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端子,该端子能够为接触弹簧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避免接触弹簧因裸露而被碰撞、损坏等,便于降低接触弹簧损坏的风险,同时利用第一弹性臂保证接触弹簧能够稳定地与对配端电接触,便于提高接触弹簧工作的稳定性。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端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限定出插配腔,所述外壳的侧壁具有沿所述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用于将所述端子锁定于壳体;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接触弹簧,所述接触弹簧用于与插入所述插配腔的对配端电接触,且所述接触弹簧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弹性臂用于在所述接触弹簧与所述对配端电接触时对所述接触弹簧施加朝向所述对配端的作用力。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能够为接触弹簧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避免接触弹簧因裸露而被碰撞、损坏等,便于降低接触弹簧损坏的风险,同时利用第一弹性臂保证接触弹簧能够稳定地与对配端电接触,便于提高接触弹簧工作的稳定性。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端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r/>[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悬臂设置,所述第一弹性臂朝向所述外壳内延伸,所述第二弹性臂朝向所述外壳外延伸。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触弹簧悬臂设置且包括第一弹性段和第二弹性段,所述第一弹性段和所述第二弹性段弯折相连,所述第一弹性段和所述第二弹性段之间形成有配合槽,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止抵于所述配合槽。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弹簧和所述第一弹性臂分别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弹性臂与一个所述接触弹簧配合,两个所述接触弹簧的所述配合槽背对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插配腔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分别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弹性臂与一个所述第二弹性臂对应设置。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配腔的轴向一端形成有插配口,所述插配口的边沿处设有导向翻边,所述导向翻边朝向所述接触弹簧延伸且遮挡所述接触弹簧的自
由端,以用于将所述对配端导引至所述接触弹簧。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沿周向的两端抵接以形成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具有卡接翻边,所述卡接翻边用于与所述主体上形成的卡接开口卡接配合。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卡接开口相对设置。
[001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塑胶件;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通过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塑胶件配合。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端子,可以提高电连接器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适应复杂工况的使用需求。
[0018]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线束,所述线束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线束连接稳定、可靠。
[0020]根据本技术的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线束。
[00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线束,可以提升车辆的使用安全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在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壳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壳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端子10,
[0034]外壳100,插配腔101,插配口102,第一弹性臂110,第一左弹性臂110a,第一右弹性臂110b,第二弹性臂120,第二左弹性臂120a,第二右弹性臂120b,导向翻边130,第一导向翻边131,第二导向翻边132,第一抵接部140,卡接翻边141,
[0035]主体200,配合空间201,接触弹簧210,第一接触弹簧210a,第一接触弹簧210b,第一弹性段211,第二弹性段212,配合槽213,卡接开口220,第二抵接部230,接电部240,束线部250,
[0036]电连接器30,塑胶件310,安装孔311,第一孔部311a,第二孔部311b,配合台面312,导向孔313,导向部314。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8]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10。
[0039]如图1

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10包括外壳100和主体200。
[0040]外壳100内限定出插配腔101,外壳100的侧壁具有第一弹性臂110和第二弹性臂120,第一弹性臂110和第二弹性臂120沿轴向(例如,图1和图8中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弹性臂120用于将端子10锁定于壳体(例如后文所述的塑胶件310),以通过第二弹性臂120对外壳100的位置进行限定,进而将外壳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10),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内限定出插配腔(101),所述外壳(100)的侧壁具有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臂(110)和第二弹性臂(120),所述第二弹性臂(120)用于将所述端子(10)锁定于壳体;主体(200),所述主体(200)包括接触弹簧(210),所述接触弹簧(210)用于与插入所述插配腔(101)的对配端电接触,且所述接触弹簧(210)设于所述外壳(100)内,所述第一弹性臂(110)用于在所述接触弹簧(210)与所述对配端电接触时对所述接触弹簧(210)施加朝向所述对配端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110)和所述第二弹性臂(120)悬臂设置,所述第一弹性臂(110)朝向所述外壳(100)内延伸,所述第二弹性臂(120)朝向所述外壳(100)外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簧(210)悬臂设置且包括第一弹性段(211)和第二弹性段(212),所述第一弹性段(211)和所述第二弹性段(212)弯折相连,所述第一弹性段(211)和所述第二弹性段(212)之间形成有配合槽(213),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臂(110)的自由端止抵于所述配合槽(2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簧(210)和所述第一弹性臂(110)分别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弹性臂(110)与一个所述接触弹簧(210)配合,两个所述接触弹簧(210)的所述配合槽(213)背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110)和所述第二弹性臂(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才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