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27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包括注塑架、压板以及下模座,注塑架内部上端纵向固定有液压杆,液压杆下端横向固定有压板,压板内部开设有第一空心槽,液压杆活动端右侧固定有第一循环泵,第一空心槽左端设置有第二循环管,且第二循环管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相连接,注塑架内部下端设置有注塑台,且注塑台上端固定有下模座,下模座上端开设有注塑槽,下模座内部开设有第二空心槽,注塑台左端安装有第二循环泵,第二循环泵通过折弯管与第二空心槽左端相贯通,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不能对模具各表面同时进行冷却,进而使其冷却效率一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用性好,能对模具各表面同时进行冷却,冷却效率高,冷却效果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


[0001]本技术是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属于模具注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模具时必须对模具进行有效的冷却,使模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在注塑生产中,注塑件的冷却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的循环时间。
[0003]中国专利号:CN212949038U,提及了一种注塑模具冷却机构,通过将螺纹冷却水管置于型芯的内部,蛇形冷却水管置于定模座的内部,通入冷却水与定模座实现热交换,即可对整体定模座进行冷却降温,螺纹结构和蛇形结构都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了冷却水管的长度,也提高了冷却水管与定模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冷却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对注塑模具冷却效果,但该装置仅能对模具下端及两侧进行冷却,不能对模具各表面同时进行冷却,进而使其冷却效率一般,现在急需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实用性好,能对模具各表面同时进行冷却,冷却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包括注塑架、压板以及下模座,所述注塑架内部上端纵向固定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下端横向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内部开设有第一空心槽,所述液压杆活动端右侧固定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空心槽左端设置有第二循环管,且第二循环管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相连接,所述注塑架内部下端设置有注塑台,且注塑台上端固定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端开设有注塑槽,所述下模座内部开设有第二空心槽,所述注塑台左端安装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通过折弯管与第二空心槽左端相贯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上端前侧贯穿固定有注塑管,且注塑管另一端与外界注塑设备相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泵下端通过第一循环管与第一空心槽右端贯穿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上端左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进液管,且第一进液管与第一空心槽相贯通,且第一进液管环形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下模座上端左侧贯穿设置有第二进液管,且第二进液管与第二空心槽相贯通,且第二进液管环形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心槽右端设置有第三循环管,且第三循环管另一端与第二循环泵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折弯管环形侧面设置有单向阀。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因本技术添加了液压杆、压板、第一空心槽、注塑管、第一循环泵、第一循环管、第二循环管、下模座、第二空心槽、注塑槽、第二循环泵、折弯管以及第三循环管,经过我们的设计改进及实际使用
表明,本装置能够对模具进行注塑的同时,能对模具各表面同时进行冷却,且冷却效率比上述对比文件最起码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同时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的下模座立体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的压板立体示意图;
[0016]图中:1

注塑架、2

液压杆、3

压板、4

第一空心槽、5

注塑管、6

第一循环泵、7

第一循环管、8

第二循环管、9

注塑台、10

下模座、11

第二空心槽、12

注塑槽、13

第二循环泵、14

折弯管、15

第三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包括注塑架1、压板3以及下模座10,注塑架1内部上端纵向固定有液压杆2,液压杆2下端横向固定有压板3,压板3内部开设有第一空心槽4,液压杆2活动端右侧固定有第一循环泵6,第一空心槽4左端设置有第二循环管8,且第二循环管8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6相连接,注塑架1内部下端设置有注塑台9,且注塑台9上端固定有下模座10,下模座10上端开设有注塑槽12,下模座10内部开设有第二空心槽11,注塑台9左端安装有第二循环泵13,第二循环泵13通过折弯管14与第二空心槽11左端相贯通,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不能对模具各表面同时进行冷却,进而使其冷却效率一般的问题。
[0019]作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压板3上端前侧贯穿固定有注塑管5,且注塑管5另一端与外界注塑设备相连接,第一循环泵6下端通过第一循环管7与第一空心槽4右端贯穿连接,通过添加的第一循环管7与第二循环管8,便于第一循环泵6带动冷却液在第一空心槽4内循环流动。
[0020]压板3上端左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进液管,且第一进液管与第一空心槽4相贯通,且第一进液管环形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下模座10上端左侧贯穿设置有第二进液管,且第二进液管与第二空心槽11相贯通,且第二进液管环形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通过添加的第一进液管与第二进液管,便于工作人员将外界冷却液加入第一空心槽4与第二空心槽11内。
[0021]第二空心槽11右端设置有第三循环管15,且第三循环管15另一端与第二循环泵13相连接,折弯管14环形侧面设置有单向阀,通过添加的折弯管14与第三循环管15,便于第二循环泵13带动冷却液在第二空心槽11内循环流动。
[0022]作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当需要进行模具注塑时,启动液压杆2,液压杆2会带动压板3、第一循环泵6、第一循环管7以及第二循环管8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注塑管5跟着下移,直至压板3移至注塑槽12处,启动外界注塑设备,即可通过注塑管5进行注塑作业,完成后启动第一循环泵6与第二循环泵13(此时,第一空心槽4内通过第一进液管添加有冷
却液,第二空心槽11内通过第二进液管添加有冷却液),第一循环泵6会带动第一空心槽4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循环管7以及第二循环管8循环流动,进而使冷却液能透过压板3对模具上端进行冷却降温,同时第二循环泵13会带动第二空心槽11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三循环管15以及折弯管14进行循环流动,进而就能使下模座10对模具其余表面进行冷却降温,进而使得模具冷却效率更快。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包括注塑架(1)、压板(3)以及下模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架(1)内部上端纵向固定有液压杆(2),所述液压杆(2)下端横向固定有压板(3),所述压板(3)内部开设有第一空心槽(4),所述液压杆(2)活动端右侧固定有第一循环泵(6),所述第一空心槽(4)左端设置有第二循环管(8),且第二循环管(8)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6)相连接;所述注塑架(1)内部下端设置有注塑台(9),且注塑台(9)上端固定有下模座(10),所述下模座(10)上端开设有注塑槽(12),所述下模座(10)内部开设有第二空心槽(11),所述注塑台(9)左端安装有第二循环泵(13),所述第二循环泵(13)通过折弯管(14)与第二空心槽(11)左端相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注塑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上端前侧贯穿固定有注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清余志强余东升张履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德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