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35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及其制备和作为抗炎制剂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氟比洛芬酯脂质体,按重量份数计,氟比洛芬酯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及其制备和作为抗炎制剂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分为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两大类,其特点是关节炎症和不可逆的损伤。如果不进行治疗,疾病进展会导致日常生活活动完全丧失。据报道,世界上近1%的人口受到关节炎的影响。目前,关节内注射是治疗关节炎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然而,关节内注射容易产生疼痛、身体损伤、局部感染、患者适应能力差以及产生大量医用锐器废物。因此,口服和透皮给药已成为早期关节炎最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但关节炎是局部而非全身性疾病,口服给药也面临生物利用度低、胃肠道损伤,甚至肝肾损伤。
[0003]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以皮肤为给药途径,将药物转运至局部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而发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与常用的普通剂型相比,透皮给药制剂可避免口服给药时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对药物的破坏。透皮给药应用安全和方便、延长有效作用时间、能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等,但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严重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随着纳米载体技术的发展,有多种纳米载体用于递送药物分子并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如脂质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和囊泡载体等,其中囊泡载体包括经典脂质体、传递体、醇质体、醇传递体、类脂囊泡和前体囊泡。在这些载体中,脂质体具有更多优势,脂质体由磷脂、胆固醇、水合介质和抗氧化剂组成,具有亲脂和亲水两个区域,能容纳具有广泛溶解度的药物分子,其良好的变形性可使其轻易地渗透进入皮肤,在透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药物的透皮给药受限于角质层,难以通过皮肤达到治疗目的。此外,化学促渗剂只能增加小分子药物的透皮渗透性,大分子药物和药物载体难以通过皮肤进行治疗。作为一种新的透皮剂型,微针可以刺穿皮肤从而越过皮肤屏障。
[0004]氟比洛芬酯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极强的抗炎镇痛效果。因其目前剂型只有注射制剂,且多用于临床镇痛抗炎。多次给药易产生毒副反应,且患者顺应性差,因此被制成外用制剂产品用以治疗关节炎。氟比洛芬酯目前市售制剂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以脂质微球作为载体进行药物的递送,该微球是水包油的一层膜结构,注射会引起很多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且会产生大量医疗尖锐废物,患者顺应性差,存在很大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脂质体载体技术,分别制备了氟比洛芬酯脂质体悬浮液和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微针,从而提供透皮能力强且生物相容性好的氟比洛芬酯经皮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及其制备和作为抗炎制剂的应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质体,按重量份数计,氟比洛芬酯10

50份、磷脂300

600份、胆
固醇5

60份、抗氧化剂2

20份、水合介质500

1500份、无水乙醇500

1500份和二氯甲烷250

1000份。
[0008]优选,所述氟比洛芬酯脂质体,按重量份数计,氟比洛芬酯20

40份、磷脂300

400份、胆固醇10

20份、抗氧化剂5

10份、水合介质500

1000份、乙醇500

1000份和二氯甲烷250

500份。
[0009]所述的磷脂为大豆磷脂、大豆卵磷脂、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二油酰基卵磷脂、以及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中一种或几种;
[0010]所述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E,α

生育酚、脱氧胆酸、脱氧胆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维生素E,当抗氧化剂为维生素E时,制剂更稳定,具有更小的刺激性;
[0011]所述水合介质包括PBS(磷酸二氢钾与氢氧化钠)、PBS(磷酸二氢钠与氢氧化钠)、PBS(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0.9%生理盐水、去离子水中一种或几种。优选为0.9%生理盐水,这是由于实验表明:当水合介质选用0.9%生理盐水时制得的氟比洛芬酯脂质体较稳定、包封率较高、且药物不会发生降解。
[0012]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采用被动载药方式制备,脂质体的形成和药物的装载是同步完成的,包括如下步骤:
[0013](1)采用被动载药中的薄膜水合

超声法制备脂质体制剂,按上述比例,将氟比洛芬酯、磷脂、胆固醇和抗氧化剂溶于无水乙醇和二氯甲烷中,35~45℃(旋蒸温度优选为40℃,此时效率最快)减压旋转蒸发得到均匀薄膜,该溶剂体系较为安全,且对膜材的溶解性能更好,溶剂蒸发完全,安全性良好;加入水合介质溶液,经过旋转水化和超声后得到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初母液;
[0014](2)将所得母液滤膜挤压过滤,即得氟比洛芬酯脂质体。
[0015]所述步骤(1)中加入水合介质溶液,经过旋转水化,水化的条件为室温下30

60min,水化后于冰浴条件下超声10

15min(功率设为300~750W)。
[0016]一种所述的氟比洛芬酯脂质体的应用,所述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在制备抗炎制剂中的应用。
[0017]所述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在制备抗炎微针制剂中的应用。将脂质体微针作为氟比洛芬酯的经皮给药载体,与水溶液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脂质体微针可提高体外经皮渗透释放量,较好的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0018]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微针,包括微针形状的基质和包埋于基质中母液,所述母液按重量份数计,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比洛芬酯脂质体0.1

30份、透明质酸钠10

50份、羟丙基

β

环糊精50

100份、PVP K90 100

300份和纯净水水100

1000份。
[0019]所述微针的制备方法,按上述比例将所述的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冻干处理后和透明质酸、羟丙基

β

环糊精混合溶解后得到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微针基质母液,置于微针模具,离心后取出模具,将底层基质刮掉,再加入PVP K90作为基底,再经过干燥、脱模即得所述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微针。
[0020]所述离心转速为2500~3500rpm/min,离心时间为5~15min所述干燥时间为12~24h,干燥后自动脱模后得到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微针。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针对脂质体中的包封率降低或药物泄漏的问题,利用药物氟比洛芬酯的
自身结构特点,将脂质体与被动载药法相结合。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氟比洛芬酯10

50份、磷脂300

600份、胆固醇5

60份、抗氧化剂2

20份、水合介质500

1500份、无水乙醇500

1500份和二氯甲烷250

1000份。2.按权利要求1所述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氟比洛芬酯20

40份、磷脂300

400份、胆固醇10

20份、抗氧化剂5

10份、水合介质500

1000份、无水乙醇500

1000份和二氯甲烷250

500份。3.按权利要求1所述氟比洛芬酯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脂为大豆磷脂、大豆卵磷脂、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二油酰基卵磷脂、以及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E、α

生育酚、脱氧胆酸、脱氧胆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合介质包括PBS(磷酸二氢钾与氢氧化钠)、PBS(磷酸二氢钠与氢氧化钠)、PBS(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0.9%生理盐水、去离子水中一种或几种。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比洛芬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被动载药方式制备,脂质体的形成和药物的装载是同步完成的,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被动载药中的薄膜水合

超声法制备脂质体制剂,按上述比例,将氟比洛芬酯、磷脂、胆固醇和抗氧化剂溶于无水乙醇和二氯甲烷中,35~45℃减压旋转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解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